塔吉克族舞蹈可以說是塔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塔吉克人能歌善舞,無論是牧民或是農民,都喜歡跳舞,其舞蹈動作豐富多彩,極富美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吉克族舞蹈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節日起源:機構設定
舞蹈形式,舞蹈節目,舞蹈比較,
舞蹈形式
主要有如下幾種:恰甫蘇孜,或譯“喬甫蘇孜”,其意為“快速、熟練”。節拍為7/8拍,由3/8單拍加4/8雙拍組成。單拍活潑、跳躍,雙拍平穩、有力。形成動靜結合,急緩交錯的特點,為塔吉克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傳統形式多由男子表演,以雙人對舞為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盛行男女對舞,由男子請女子對舞,兩人徐展雙臂,如雙鷹盤旋翱翔;節奏漸快,互相追逐嬉戲,又如雙鷹起落;繼而急促相靠,驟然閃開,由低到高做擰身旋轉。高潮時,眾和節拍呼“消烏巴,消烏巴!”(加油,加油啊!)助興。舞蹈在旋轉中結束。風格特點因地略異。
舞步有單步、錯步、錯步轉、跳轉等。手式有單翅、雙翅、交替式等。用手鼓、鷹笛、熱瓦甫、彈布爾、艾捷克等伴奏。不時用兩支鷹笛交替吹奏,兩名女子合擊一面手鼓。
拉潑依。通常用於室內宴客。動作輕快、自由。有固定的曲調,節拍為7/8拍。舞技高者把熱瓦甫搭於肩上,邊彈邊舞,另有一把熱瓦甫伴奏。?
買力斯,其意為“特定節拍”。為5/8節拍,由3/8加2/8拍組成。音樂連續演奏時,綿延不斷中又有跳動感,形成平穩、含蓄而又充滿激情的舞蹈特點。多由民樂伴奏或民歌伴唱。有獨舞,雙人舞、群舞或自由表演。此舞尤為婦女喜愛。表演時互相邀請,以5/8拍中速走四步最典型,伴奏樂器有鷹笛、手鼓、彈布爾、熱瓦甫等。
舞蹈節目
鷹舞,塔吉克族被視為“鷹之族”,他們對鷹有特殊的感情,鷹舞是他們最喜愛的舞蹈。鷹舞多以雙人舞形式在喜慶佳節或家庭晚會中表演。從內容到形式皆模擬鷹的動作。跳舞時,眾人圍坐或半圍坐,男女相邀,成雙而舞;有時若干對舞伴同時表演。男子舞姿俊健、純樸、粗獷。主要動作有伸展雙臂(前臂較高,後臂較低),前後擺動,舞步靈活多樣。高潮時,激烈抖動雙臂並攤開雙掌,向左右旋轉和側身躍起,作雄鷹展翅,搏擊風雲之勢。女子舞步和舞姿略同男子,僅步距比男子小而輕盈。雙手在頭部向里或向外旋抹,動作舒展而柔和。以手鼓為主要伴奏樂器,通常7/8為舞蹈基本節奏,間以口哨擊掌和呼喊“拉潑依”烘托氣氛。
馬舞,塔吉克語稱“阿路戛瑪克”。表演者一至二人,腰系馬形道具,邊唱邊舞或先唱後舞,歌詞多讚頌馬善走山路、健壯頑強,舞蹈則表現急馳,緩行、登峰、越澗等情節。動作有跳、跑、閃、轉等。有專門曲調,節奏為7/8拍。?
刀舞,多為獨舞,舞者持波斯式長刀表演。節奏為7/8拍,有專用伴奏曲調。技巧高難,動作有揮刀進、錯步跳、劈轉等,頗具古代武士之風。此舞目前民間已鮮見。?
木偶舞,塔吉克語稱“旦弓巴恰衣克”,意為“乖孩子”。表演者左手持一木棍,上扎小男孩木偶;右手撫摸哄逗,載歌載舞。表演幽默、風趣。
舞蹈比較
塔吉克族與維吾爾族兩者比較,無論在人口數目還是在分布面積上,都是極其懸殊的,若從民間舞蹈對西域樂舞的繼承上看則各有所長。在舞曲的節拍方面,兩者都有許多7/8與5/8拍的樂曲,這種複合節拍很可能是西域樂舞中比較典型的節拍,從而形成舞蹈的獨特風格。目前,維吾爾族舞蹈中,7/8拍型舞蹈形式己很少見,而塔吉克族舞蹈則多是7/8拍。
在舞蹈的形式與技藝方面,兩者都繼承了西域樂舞的“雙人對舞”與“競技性旋轉”,維吾爾族規範性較強,要在一定樂曲和節拍中完成動作;旋轉多在最後,作為競技表演,如“多朗舞”的第二、第四組動作。塔吉克族的“恰甫蘇孜”則不然,樂曲和節拍並不限制動作的多少,舞者可即興發揮,旋轉多在對舞中結合其他動作表演。在自娛性舞蹈中,維吾爾族著重感情抒發,舞蹈規範與表演性強;塔吉克族更具即興性,並把崇拜鷹的心理融會於舞蹈。維吾爾族所用伴奏樂器較多,農耕、商業文化的色彩更濃;塔吉克族多是笛、鼓伴奏,牧業文化的成分較多,富有高原山區的色彩。兩者都屬綠洲文化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