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舞

馬舞

馬舞,主要模仿馬的各種動作形態,舞者身穿馬舞服飾,通過舞蹈表現形式來模仿馬的各種動作,創造馬的生動形象,有些老演員們演得特別投入,他們把馬的各種動作模仿得特別精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舞
  • 類型:舞蹈
  • 源於:主要模仿馬的各種動作形態而來
  • 特點:形象生動
簡介,表演動作,《樂府雜錄》記載,歷史,

簡介

一般由兩個人來表演,其中一人戴馬的摸型道具,模仿馬的奔跑動作上場,另外一人手持馬鞭緊跟其後,模仿趕馬人,配合跳馬舞的人表演各種動作。
音樂開始,演員隨著音樂伴奏,模仿馬的各種動作,邊跳邊唱,並根據馬的性格特點,編唱與馬有關的各類唱詞,歌詞風趣幽默,唱詞變化巧妙。

表演動作

健康活潑,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傳統色彩,故長期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馬舞還表現了新疆各族人民對生產、勞動及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馬舞”的歷史悠久而漫長。在庫車森木賽姆千佛洞和拜城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上,馬舞的圖案細膩而完整。《樂府雜錄》是一本唐代記錄音樂歌舞的專門書籍,作者是唐代人,名叫段安節。

《樂府雜錄》記載

在其中的“舞工”條目中記有馬舞,並且詳細敘述了馬舞的表演方式:“身穿彩衣,執鞭,舞蹀燮,蹄應節。”這種形象如果我們還記得一件事情的話,可以發現書中所描寫的馬舞其實在新疆已經有著明確的物證。
1960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伏羲和女媧像的出土,舉世皆驚。然而還有同時出土的唐代泥馬俑也讓人睜大了眼睛:336號墓出土的彩繪馬舞俑栩栩如生,三人一組,兩人裝扮成一匹馬,披上馬的裝飾形套,一個人頂著馬頭,雙足作為馬的前肢,另一個人扮成馬的後部,雙足作為馬的後肢。
還有一人頭戴少數民族尖帽,騎在馬背上充當騎手。右手執繩,左手揮鞭,面帶笑容,昂首挺胸,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與歷史記錄不謀而合,這肯定不是巧合了。實際生活中,新疆大地還有馬舞的驚鴻之影嗎?
“阿特比依”——如今的哈薩克族民間舞蹈進入了專家的視野,這種馬舞被哈薩克人稱之為“阿特比依”。
傳統的哈薩克族人一直過著逐水草而居、遊牧遷徙的生活,馬是牧人親密而重要的生活夥伴,哈薩克族人幾千年來一直視馬為忠誠的夥伴,因而在娛樂之中便自然多了以馬為題材的舞蹈。

歷史

《舞馬傾杯曲》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馬舞曲,同樣來自於唐人典籍。《通典》、《唐音葵要》對此有著認真的記載。《通典》就說:“太宗貞觀末,有裴神符(西域疏勒音樂家),妙解琵琶,初唯作《勝蠻努》、《火鳳》、《傾杯樂》三曲,聲度清美,太宗悅之。”
和太宗一樣,唐玄宗對馬舞也是興致盎然,《舊唐書音樂志》載:“玄宗在位多年,善樂音。若宴設會,即御勤政樓。即內閒廄引蹀馬三十匹,傾杯樂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校床,乘馬而上,忭轉自如。”
唐玄宗好鬥雞舞馬,所以花樣翻新。他經常命令舞馬人在場上放三層木板或在大床上,讓馬在舞馬人的指揮下,隨著音樂旋轉起舞。
更驚人的是,玄宗選拔了幾個力拔山兮的壯士,想欣賞馬舞時,便會隨意指定一個壯士高舉板床,讓舞馬在斗尺之地跳躍縱橫、翩翩起舞。
大詩人杜甫對此頗不以為然:“鬥雞初賜錦,舞馬即登床。”說玄宗的確有些過分了,一個姓賈的小孩子擅長雞舞,教會雞跳舞,便被格外恩寵,加官進爵,看個馬舞居然挖空心思想到在板床上舞馬,真是不可思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