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報(拼音:bào)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報是會意字,左邊是一個刑具,右邊是一隻手抓住一個人,表示治人之罪,本意為制服、判決罪人。判決罪人需上報,由此引申為報告,如報案;由報告又引申為告訴、傳達、通知、報答、報復、報應等義;由“告訴”引申,指回答,如報仇、報償;又用作名詞,指告訴或傳達信息的各種載體,如電報、簡報、報刊等。報在古代又通“赴”,義為急速。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部首:扌
  • 繁體:報
  • 異體:𡙈
  • 五筆:RBCY
  • 倉頡:QSLE
  • 筆畫數:7
  • 筆順:一丨一㇆丨フ㇏
  • 統一碼:62A5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去聲二十號 
  • 鄭碼:DYXS
  • 四角碼:57047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解說

演變流程圖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左邊是一個刑具( niè,手銬的象形),右側是𠬝(fú,“服”的古字),是個面朝左跪著的人,後側有一隻手。三相會意,表示一個犯人的雙手被刑具鎖住,另一個人用手從後面將犯人制服,表示制服犯人使之服罪。本義為制服、判決罪人。
甲骨文字形有人釋為“執”字的繁構;但多數學者釋為“報”字。釋為“報”字可有兩種分析方式,其一是左邊為雙手戴著刑具跪地的人(即“執”字),右邊是按人的手;其二是從“㚔”(niè)、從“𠬝”, “𠬝”亦聲。甲骨文另有“𠬝”字,習見,指一種常被用為祭牲的罪奴。從形音義關係看, “報”、“𠬝”本應是一字的繁簡兩種寫法,且可與“俘” “服” “伏”等的形音義相關聯。金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左“㚔”、右“𠬝”已基本成型。隸書左邊的“㚔”變為“”,以後字形變化不大。簡化的“報”源於漢代草書,將繁體左側的“幸”改為“扌”,寫作“報”。

詳細解釋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bào
動詞
〈文言〉按律定罪;判決罪人。
judge
《韓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令尹曰:“殺之!”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用實際行動表示感謝;酬謝。
recompense;repay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報答;報效;報酬;報恩
古祭名。為報答神靈恩賜而舉行的祭祀。
《國語·魯語上》: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
指因果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莊子·列禦寇》: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
現世報
打擊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
avenge;revenge;retaliate
韓非子·飾邪》:明法親民以報吳,則夫差為擒。
報復;報仇;報怨。
告訴。
report
戰國策·齊策》:廟成,還報孟嘗君。
報告;報名;報喜;報案
答覆。
answer;announce
《尚書·康王之誥》: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惟於一人釗報誥。
以德報怨
〈文言〉返回;往復。
《韓非子·內儲說上》:韓昭侯使騎於縣,使者報。
〈文言〉再;重複。
《齊民要術·雜說》:候黍、粟苗未與壠齊,即鋤一偏。黍經五日,更報鋤第二徧。
〈文言〉合;重合。
《禮記·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名詞
古代用以傳知朝政的文書抄本和政治情報。由漢代始用。
尤袤《全唐詩話》卷二:客曰:“邸報制誥闕人,中書兩進名,不從。又請之,曰:與韓衄。”
一種定期的新聞出版物,即報紙。
newspaper
訂報;賣報;日報;晚報
指某些定期刊物。
periodical;journal
畫報;學報
用文字報導訊息或發表意見的某些東西。
information;report
喜報;海報;黑板報
訊息;信息
messenge;information
警報;捷報;情報
指電報。
telegram
發報;送報員
舊時指淫亂行為。
《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生子華、子臧。
動詞
〈文言〉通“赴”。疾;急速。
《禮記·少儀》:毋拔來,毋報往。鄭玄註:“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幸部】博號切(bào)
當罪人也。從㚔從𠬝。𠬝,服罪也。【譯文:判決罪人。由㚔、𠬝會意。適合其罪來定刑。】

說文解字注

當辠(罪)人也。
司馬彪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史記·張釋之列傳》曰: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又曰:廷尉當。是也。又路溫舒上書曰:奏當之成。司馬貞引崔浩雲。當謂處其罪也。按當者,漢人語。報,亦漢人語。漢書張湯傳曰:訊鞫論報。蘇林注蘇建傳曰:報,論也。斷獄為報,是則處分其罪以上聞曰奏當,亦曰報也。引申為報白,為報復。又叚(假)為赴疾之赴。見少儀、喪服小記。今俗雲急報是也。
從㚔從𠬝
會意。博號切。古音在三部。今隷(隸)作報。
𠬝,
逗。
服辠也。
𠬝見又部,音服。治也。小徐作㞋,音展,誤甚。此說從𠬝之意。以今字今言通之也。

康熙字典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竝(並)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又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又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又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又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又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為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
本作𡙈。

廣韻

報吿,下婬曰報。博耗切。一。
報
報
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①“扌”窄“𠬝”寬,頂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齊平。
②“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
③豎在豎中線;“又”,㇇的橫段在橫中線;捺的捺腳超出上部。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音韻匯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廣韻
博耗
去三十七號
去聲
一等
開口
中原音韻
蕭豪開一
蕭豪
去聲
開口呼
洪武正韻
布恔
十三效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十二孤古故
陰去
(音韻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