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塑龍

堆塑龍

中國古代的一種龍形雕塑,多用石塊、蚌殼等堆塑而成,其形象一脈相承,與後世龍形高度相似,是中國龍的原型之一。

出土文物
1994年,查海遺址曾發掘發現的一條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這條龍用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礫岩擺塑,全長19.7米,龍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
1987年由濮陽市文物工作隊發掘發現於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內。該墓中部有一具成年男性骨架,大體呈頭南足北的仰臥直肢姿勢,在人骨架的東西兩側以蚌殼擺塑了龍虎圖案。龍虎頭北尾南,與人骨架的頭腳方向相錯。其中蚌殼龍位於人骨架的東側,長1.78米。龍昂首、曲頸、弓身、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
2004年,考古學家又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了一個大型的綠松石龍形器,年代大概是3700年前後,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龍形器是一個在紅漆木板上粘嵌綠松石組合而成,綠松石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仔細數來,竟有2000餘片!直徑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僅僅0.1厘米,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見的,其整體形體長大,巨頭蜷尾,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富有衝擊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