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金台資訊發布的報導。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政策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 發布單位:金台資訊
發展歷史
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制度形成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寫入憲法和黨章。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強調將公有制經濟“保管好、使用好、發展好,讓其不斷保值升值”,又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重申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三個沒有變”,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大力推動“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在產業上互補、在市場上協同的良好發展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綜合國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需要在深入理解現代產業體系運行規律及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以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制度基礎,我國快速實現了工業化,工農業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為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後,我們對所有制結構進行了調整,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所有制關係的調整,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基本國情和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的。自此,在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堅持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前提下,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大量湧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的“活水”,並在實踐中探索出諸多符合地方資源稟賦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比如以私營經濟發展為主的“溫州模式”、以外資經濟拉動為主的“珠江模式”和“崑山模式”、以集體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等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充分調動了不同地域、行業千差萬別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極大提升了各類要素的資源配置效率,中國經濟實現了長期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既堅持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也有力地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逐漸完善,市場中的企業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所有制形式,都需要遵循價值規律積極減少成本、提高效率,從而產生了調整產品結構、篩選合作夥伴等種種需求。對應於企業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的所有制結構會在經營過程中根據行業、規模、競爭位勢、目標和戰略而不斷調整,這促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在市場、技術、股權、核心人員等方面形成了諸多交叉,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混合發展的趨勢。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斷改進企業營商環境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一系列探索實踐,不僅促使各種所有制經濟均獲得巨大發展機遇,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共生共榮的良好局面,而且為各種所有制經濟更好地相融共生創造了良好條件,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都確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大發展,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實現經濟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等多個場合都反覆重申了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意義。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時再次強調,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促進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是提升中國製造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激發市場中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首先,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創新功能,推動重大基礎理論創新。國有經濟的資金實力和技術整合能力相對較強,更加注重在關鍵產業和關鍵領域進行長期、大規模投資,因而能夠在建構事關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補足產業發展的短板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發揮國有經濟的優勢和主導作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戰略性、前瞻性、原創性基礎理論研究。比如,國有企業主導的中國高鐵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交通便利性,而且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技術實力。
其次,有利於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創新活力,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迸發,推動國家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外資企業在產品市場開發和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擁有更多成熟的做法,本土企業參與外資企業主導的某些全球產業鏈,或者在與外資企業的不斷競爭中,通過學習外資企業的先進做法可以實現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數量巨大、分布廣泛,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轉型等方面可以發揮突出作用,尤其是在新經濟領域,非公有制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在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全球排名中,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國進入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基本都是非公有制企業。總體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構築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一是共同構築了我國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多種多樣的產業生態;二是不同所有制企業通過兼併、收購等方式,可以相互補足短板、提升能力;三是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相互流動,有助於增強我國經濟的整體實力;四是不同所有制企業相互對標、相互學習,能夠提升製造業的總體發展效率。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實踐證明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合理性和優越性。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已通過產業鏈、價值鏈、資金鍊等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支撐了中國製造水平的不斷提升。由於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之間形成“強—強”組合,並通過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現融通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