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會聯合會

基督教會聯合會

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來自44個國家的147個新教各派教會組織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會議,正式成立了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亦稱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簡稱“世基聯”。總部在瑞士日內瓦。在紐約和倫敦設有辦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督教會聯合會
  • 時間: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
  •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
  • 別稱:世界基督教協進會
介紹
1910年6月14-23日,在愛丁堡舉行的世界宣教會議上,來自159個基督新教團體的代表同意基督徒之間應互相尊重,決意謀求各教會宗派在宣教地區的合作,以促進教會的合一見證,開展了運動主要的第一步。穆德在大會上倡導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會後擔任委員會主席。於是在1921年,國際宣教協會(IMC)於在瑞士日內瓦正式成立。旨在積極推行聯合性工作,使各教會宗派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得以表現出基督徒的合一。在聯合發展宣教事工的氣氛下,產生了兩個組織:生活與工作委員會和信仰與教制委員會。
於1937年,英國牛津召開的會議上,國際宣教協會的主席穆德倡議成立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WCC)。同年,在生活與工作委員會與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的會議中,決定回響國際宣教協會的牛津會議的倡議,成立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1938年,世界基督教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由英國聖公會大主教田波負責籌備工作。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第一次會議中,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正式成立,強調“凡認耶穌基督為上帝及救主”的教會都可加入成為會員,進一步促進教會不同宗派之間互相學習和彼此合作。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的號召教會合一,世界合一,人類合一。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大力宣傳“教會合一”,宣稱“教會是超國家、超民族、超階級的普世性實體”,號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終止歷史上的對立,採取聯合行動。但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的行動卻受同年成立的萬國基督教聯合會(ICCC)所反對,成為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另一發展。
1961年,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三次會議上,與國際宣教協會正式合併。自此,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匯為一條主流。為了促使不同地域和群體的基督徒聯合,使基督教信仰大幅度簡化。2002年5月21日,在美國克里夫蘭舉行全國性的“基督徒合一”討論會上,天主教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的樞機主教卡斯帕(Cardinal Walter Kasper)指出,合一運動的目的並非要統一所有教會,而是要使不同教會宗派間的相反元素轉變成互補元素
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主張“教會合一”,終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內的對立;提倡相互對話,建設“以自由、和平、公義為基礎”的“大社會”。
新教的各宗派大多支持,一些教會由於信仰上的原因而沒有參加;一些福音派教會則對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持有保留態度。在1961年於新德里舉行會議時,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有突破性的進展--東正教作出了回響。而天主教曾於早期抵制此運動,教宗庇護十一世曾在1928年通諭禁止天主教神職人員以代表教會的身份參加任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之會議。但在1962年第二次梵帝岡會議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意在不改變天主教信仰與教條之情形下尋求基督教界的合一。雖然天主教不是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之成員,但教宗保祿六世已於1965年命教廷設立聯合工作組開展了對話門檻,從而推進了合一政策。
世基聯成立以來,先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1948年)、美國伊文斯登(1954年)、印度新德里(1961年)、瑞典烏普薩拉(1968年)、肯亞奈洛比(1975年)、加拿大溫哥華(1983年)及澳大利亞坎培拉(1991年)舉行過七屆大會。參加1991年第七屆大會的除正式代表近千人外,還有聯繫代表、顧問、觀察員、自費訪問者、青年服務員、新聞記者等共三四千人。大會中心議題是“聖靈,求你降臨,更新天地萬物”。四個分題是“賜生命的主啊,保守你的創造”、“真理的靈啊,使我們得自由”、“合一的靈啊,使你的百姓和好”、“聖靈啊改造我們,使我們成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