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右翼的崛起及其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是覃勝勇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Rise of christian right and its influenc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論文作者
覃勝勇著
導師
陳喬之,陳奕平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關係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暨南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基督教 美國對外政策 政治組織
館藏號
D871.2
館藏目錄
2010\D871.2\20
內容簡介
基督教右翼是美國近三四十年上升很快的一股保守力量,它是美國新教中一系列右翼基督教政治和社會運動及其組織,其特徵是對保守的社會和政治價值的強烈支持。基督教右翼由成百上千萬誠篤的美國民眾、各種右翼機構、組織和媒體、形形色色的基督教右翼領導人和政治家以及其它右翼意識形態基礎設施構成,其中最活躍的包括基要派、福音教派、五旬節派、南部浸禮會等。 本文認為,基督教右翼作為當代美國國內的一個重要社會思潮正對美國對外政策產生持續的重大影響。基督教右翼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機制有四:其一,基督教右翼參政意識很強,為達到參政的目的,他們在右翼意識形態基礎設施建設上不遺餘力,建立了組織良好、運作有序的草根組織和網路,對執政當局進行了強大的遊說活動。其二,自從20世紀80年代裡根執政以來,右翼保守主義即成為共和黨的意識形態。由於在價值理念上有著更多的共性,基督教右翼不斷地融入共和黨,與共和黨趨於一體化。基督教右翼與共和黨各取所需、彼此合作,其結果是宗教保守主義日益共和黨化,共和黨逐漸宗教保守化。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基督教右翼有計畫地滲透並接管共和黨在每個州的黨部組織,使得這個合流的趨勢更加明顯。基督教右翼近年來成為共和黨“保守主義革命”的中堅力量,積極參政,在不少人眼中甚至危及到美國開國以來的政教分離傳統。其三,作為美國外交政策代表,布希總統是歷史上最以“信仰為基礎”的美國總統。善惡二元論、末世論、彌塞亞精神和啟示錄精神對布希總統的外交政策都有直接影響。由於自恃“上帝在我們這一邊”,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外交風格凸顯其宗教色彩。其四,基督教右翼與新保守主義建立了政治同盟。這是通過兩個機制實現的。首先,基督教右翼屬於一種特殊的“前千年主義”,其信徒相信在耶穌再次降臨人世之前以色列將重新建國。新保守主義者中許多是猶太人,他們和南方新教原教旨主義的同盟大大有利於美國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右翼政府的政策。其次,由於南方新教原教旨主義者積極參加選舉投票,他們已經成為控制共和黨初選的關鍵力量。 基督教右翼影響美國外交政策最為明顯的領域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和美國對達爾富爾問題的政策。由於歷史和文化因素、基督教右翼的遊說、基督教錫安主義的影響,美國給予以色列長期慷慨的支持。從柯林頓時期的袖手旁觀到布希時期的積極干預,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是美國外交政策變化比較大的領域。布希上台以後,由於福音派的遊說,美國開始深度捲入蘇丹國內政治。20世紀90年代後期美國基督教保守派建立了針對蘇丹問題的草根聯盟,這一聯盟促使布希政府介入蘇丹達爾富爾問題,而美國的介入是2005年和平協定簽署的重要因素。 本文詳細梳理了基督教右翼崛起的動因,系統分析了基督教右翼影響美國外交決策的機制,全面歸納了美國親睞以色列的宗教根源,充分論證了基督教右翼在美國外交的兩大領域——美國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和美國對達爾富爾問題的政策——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