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塞亞

清唱劇《彌賽亞》之哈里路亞作於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爾在一種不可遏止的熱情衝動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寫出了這部注定要成為經典之作的清唱劇《彌賽亞》。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著眼淚寫作”而成的,同樣也打動了1743年在倫敦音樂廳觀看首演時的所有聽眾,甚至英王喬治二世在聽完第二幕終曲《哈里路亞》這一合唱後,起立以示敬意。這一舉動竟形成了傳統,直到今天,人們在現場欣賞合唱《哈里路亞》時,都必須全體起立以示敬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塞亞
  • 類型:清唱劇
  • 創作時間:1741年9月
  • 創作人哈里路亞
簡介,影響,

簡介

彌賽亞”一詞源於希伯萊語,意為“受膏者”(古猶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時,常舉行在受封者頭上敷膏油的儀式)。後被基督教用於對救世主耶穌的稱呼。全劇分三部分,共有序曲詠嘆調重唱、合唱、間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敘述聖嬰耶穌的誕生;第二部分是關於耶穌為拯救人類,四處傳播福音以及受難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的經歷;第三部分則是耶穌顯聖復活的故事和讚美詩。這是亨德爾少數完全表現宗教內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實際上其中對音樂的戲劇性和人性的宣傳遠勝於對宗教的虔誠感情。
全劇為主調和聲音樂風格,以旋律優美、和聲洗鍊見長。西西里民間樂器風笛的使用在當時是大膽而新穎的。由於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術訓練價值和藝術性,至今仍在音樂會和聲學教學中被廣泛採用。
整個作品經典迭出,美不勝收。其中這裡所介紹的“哈里路亞”一段(片段1),則更是以其震撼的氣勢,洗鍊而悠長的旋律,以及教堂聖歌的莊重典雅,而成為傳世佳作。
首演時有18人詩班(6位男童女高音,12位男性演唱者中有4位唱女低音、 4位男高音、 4位男低音),共使用了33件樂器──12支小提琴、 4支中提琴、 3支大提琴、2支低音大提琴、 4支雙簧管、4支巴松管、2支小喇叭、1組定音鼓、1架管風琴。
這是1742年4月13日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的編制。
而莫札特在1789年重編的樂譜,使後來演出的人數大增,同年在倫敦就有275 位人聲及248件樂器的記錄。而1859年在倫敦的亨德爾100年逝世紀念會時, 合唱團高達 2765人、樂器460件。
1869年在美國波士頓「和平日節慶」演出時, 更曾有過一萬人大合唱「Alleluia」、500件樂器伴奏的記錄。在台灣YMCA的Oratorio Chorus每年連續不斷地於12月間推出。「彌賽亞」受歡迎的程度於此可見一斑。 此外甚至有所謂的「彌賽亞大合唱節慶」,就如在美國普林斯頓的西敏寺音樂學院, 常常邀請普林斯頓附近的居民,自備樂譜參加大合唱, 英國的倫敦也常有此盛況,人數有時多達2000人。

影響

當然,世上有許多貧窮的人,也因著「彌賽亞」的演出而多少獲得些幫助, 許多醫院更因而被建造或改建。 世界上各個角落每年都有人因為唱「彌賽亞」而獲得心靈上的鼓舞, 產生更多向上邁進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