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耿寧、李秉龍創作經濟學著作)

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耿寧、李秉龍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是耿寧李秉龍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7月。

該書以肉羊產業為例,基於標準化相關理論,從產品質量與效益雙維視角,理論探討並實證研究了肉羊產業鏈上各環節標準化實施主體行為、運行機理與績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
  • 作者:耿寧、李秉龍
  • 首版時間:2016年7月
  • 字數:203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對畜牧業標準化相關概念進行準確界定,進而將研究範圍凝練為肉羊產業鏈的四個環節,分別為產前(育種環節、飼料營養環節)、產中(養殖環節)和產後(屠宰加工環節),並構建了相應的理論模型。其次,對肉羊產業鏈的四個環節的運行機理和實施績效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並得出產業鏈整合視角下畜牧業標準化的運行機理。最後,根據理論剖析和實證分析的研究結論,提出了推進中國畜牧業標準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六章 基於規模經濟的肉羊生產標準化績效分析
第二章 肉羊產業標準化的經濟理論分析與邏輯框架構建
第七章 基於提質與增效的肉羊屠宰加工標準化績效分析
第三章 基於國際經驗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發展歷程和模式分析
第八章 基於產業鏈整合的肉羊產業標準化運行機理分析
第四章 基於利益主體長期協作的肉羊良種化運行機制分析
第九章 主要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五章 基於飼草料資源最佳化的肉羊營養標準化績效分析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21世紀以來,隨著包括肉羊產品在內的畜產品貿易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對畜產品內在質量關注度的日益提高,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占主導地位的已開發國家畜產品產業鏈最佳化進程加快,以澳大利亞、紐西蘭為代表,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高是其肉羊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這些成功的經驗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相關研究相繼出現。但國內外對小規模生產占主導地位背景下的畜牧業,特別是基於產業經濟學視角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發展的系統研究還是空白。因此,根據以標準化相關理論為基礎,探討肉羊產業鏈產前(育種、飼料營養)、產中(養殖)、產後(屠宰加工)諸環節標準化的運行機理和實施績效,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從理論探討並實證研究了肉羊產業鏈上各環節標準化實施主體行為、運行機理與績效。

作品思想

該書通過研究,得出主要結論:一、肉羊產業標準化運行模式是適度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協同發展的結果。肉羊產業標準化是貫穿產業鏈的過程標準化,並非產業鏈上單一環節或簡單的標準化行為,而是從育種、飼料營養、養殖、屠宰與加工各環節所實現的肉羊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監管常態化以及經濟效益最大化,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並按照程式組織生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適度規模化是標準化的基礎,產業化是標準化發展的形式,品牌化是標準化的提升。然而肉羊產業有別於中國生豬、肉雞、肉牛等畜牧產業,其受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飼養技術水平、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較大,要實現標準化發展並不是一個經濟個體就能實現的。考慮到中國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市場需求情況各異,中國各地肉羊標準化規模經營也不可能採取同一種模式,發展路徑並不一致。綜觀中國各地湧現出的肉羊標準化運行模式,可以發現,與已開發國家肉羊產業標準化發展歷程相比,中國肉羊產業標準化路徑較長時期表現為不斷探索前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推動作用是其中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肉羊產業標準化也是羊肉產品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此背景下,湧現出的典型模式如湖北十堰市馬頭山羊“12345”標準化模式、四川簡陽市山羊產業“六化”發展模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肉羊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等,不僅與當地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而且以規模化帶動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提升標準化,從而大大促進了中國肉羊產業向現代化方式發展的轉型。
二、飼草料資源的科學配置是實現肉羊營養標準化的關鍵。實現營養的供需平衡在肉羊生產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觀點已得到國內外動物營養學家的一致認同。肉羊營養需要量和飼養標準是飼料配製方法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性檔案,因此,根據肉羊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量科學配置要素資源,是實現營養標準化至關重要的環節。中國針對肉羊營養需要和飼養標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績,比如已研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羊全混合日糧以及羔羊代乳粉,並在實際生產中對於最佳化飼草料資源、充分發揮肉羊生產性能、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起到重要作用。雖然根據肉羊營養需要量,科學配置飼料配方並套用於實際生產已經發揮明顯的經濟效果,但現實中推行飼料營養標準化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肉羊營養需要標準不是一個固定的量,它因肉羊不同品種不同生產階段而有所差異,而肉羊營養需要量也會隨著經濟、生態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二是由於飼草料的種類不同,往往又表現出飼料配製的差異。牧區主要靠放牧,在部分地區冬春季開展補飼;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飼草料的種類繁多,種植業結構和農產品加工狀況在較大程度上決定飼草料的來源、種類和結構,因此肉羊營養標準化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需要通過政府科技人員推廣、培訓,養羊戶自我配制飼料與購買商品性飼料和添加劑相結合。鑒於此,肉羊營養標準化不僅需要政府通過公益性項目研製營養標準,而且各級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通過到戶的公共服務、典型示範,以及部分或逐步的商品化來加以實現。
三、規模效益、疫病風險是影響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的主要因素。中國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以來,農戶家庭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農戶仍是中國農業生產的主體,因此大範圍地推行和實施標準化生產,調動農戶參與的積極性是關鍵,具體到肉羊產業更是如此。當然,從微觀生產視角來講,標準化生產是以適度規模化經營為基礎的。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勢必要增加農戶生產投入,提高生產成本。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是否願意實施標準化生產的主要誘因是能否增加規模收益。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實施標準化生產也是一種風險投資,農戶擴大生產規模除了要兼顧當地資源稟賦、生態環境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之外,還要考慮標準化的預期收益是否高於正常生存水平收入。結合該書實地調研的情況,所調研地區山西省懷仁縣的園區化肉羊養殖戶都是規模經營主體,由於大部分是短期育肥戶,所以不涉及肉羊良種繁育環節。養殖戶的肉羊養殖設施標準化建設、營養標準的知曉程度、防疫制度化、管理科學化等方面都已達到標準化生產的基本要求。但是,對於肉羊產業,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也面臨著疫病風險,疫病風險同樣影響標準化養殖的規模效益。在實際調研中發現,由於肉羊跨區調運所引發疫病的傳播,已經導致了肉羊大規模的死亡,使得養羊戶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農戶進行標準化規模生產,實現規模效益最大化是重要的,但是由於規模擴大所引發的疫病風險也是需要慎重關注的因素。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基於質量與效益提升的肉羊產業標準化研究》
2016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7513-2

作者簡介

耿寧,女,山東東阿人,管理學博士,現為山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業標準化研究。
李秉龍,博士,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北京市師德標兵,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