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資源的供應鏈內部風險與協調研究

基於資源的供應鏈內部風險與協調研究是肖玉明著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資源的供應鏈內部風險與協調研究
  • 作者:肖玉明
  • 導師:汪賢裕指導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關鍵字:供應鏈管理 風險管理 激勵
  • 館藏號:F274
  • 館藏目錄: 2009\F274\39
中文摘要
由於供應鏈具有極大的改善企業績效的潛力,同時又可能給加入供應鏈聯盟的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供應鏈風險與協調管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和企業家的重視。但目前還缺乏對供應鏈風險管理較系統的研究,在供應鏈風險管理實踐中還缺乏具有可操作性及指導性的供應鏈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因此對供應鏈風險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套用前景。 本文將從資源的角度研究供應鏈的內部風險管理及供應鏈的協調問題。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豐富供應鏈風險與協調管理理論,為供應鏈決策者提供具有一定指導作用的理論參考依據。 本文主要內容有: 1.從資源的角度提出供應鏈內部風險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分析其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套用。 (1)明確供應鏈內部風險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概括出供應鏈內部風險的概念。 (2)從資源的角度,引入供應鏈資源熵和匹配熵的定義表達式,並將它們結合起來對供應鏈內部風險進行度量分析。 (3)將(2)中的度量分析方法套用於供應鏈內部風險管理。 2.供應鏈的協調分析 (1)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邊際成本隨產量遞增的情況下基於回購契約分析供應鏈的協調問題。 (2)在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後,由於受節點企業資源的限制供應鏈無法協調。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改變節點企業的資源投入,並結合契約設計來實現供應鏈的重新協調。 (3)放棄供應鏈協調這一要求,在考慮供應鏈利潤分配公平性的條件下設計供應鏈激勵模型,以分析供應鏈效率與供應鏈利潤分配公平性之間的關係。 3.供應鏈利潤分配的實驗分析 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對供應鏈利潤分配問題進行了實驗分析,並將實驗結果與模型分析結果作了對比分析。 通過本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1)基於資源的觀點,本文認為供應鏈的本質是節點企業為有效地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合理地利用其它節點企業資源為目的,圍繞產品或服務而組建的的一種組織形式。在此基礎上本文給出了供應鏈風險的定義,將供應鏈的風險分成三個層次並提出了鏈風險管理的4個原則。 (2)用資源熵和匹配熵對供應鏈內部風險進行度量分析。當供應鏈處於封閉狀態時,資源熵和匹配熵會隨時間遞增加。這種變化趨勢會使供應鏈變得不穩定。要改變供應鏈的穩定性隨時間變化的這種趨勢,或者使不穩定的供應鏈回到穩定狀態,就應使供應鏈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與外部發生物質的交換,其主要方式就是激勵各節點企業向供應鏈投入更多的有效資源。 (3)在供應鏈節點企業的邊際成本隨產量遞增的情況下,單純地改變契約參數是無法使供應鏈重新達到協調狀態的。此時,供應鏈的協調問題主要已不再是一個契約設計問題,而是一個節點企業資源投入的調整問題。需要通過改變各節點企業的資源投入並結合契約設計才能實現供應鏈的協調。 (4)基於回購契約討論了供應鏈協調時對供應鏈利潤進行分配的三種方法:考慮銷售商參與約束的供應商最佳化模型;用Nash談判解法確定契約參數;基於收益風險平衡的契約參數確定法。第一種方法是站在供應商的角度,在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下確定使其利潤最大的契約參數。Nash談判解法實質上是將因組建供應鏈而帶來的利潤增量在兩個企業之間平均分配,收益風險平衡法是使兩個企業的單位銷售利潤承擔的風險儘可能相等。從算例分析可看出,確定契約參數的方法不同會導致供應鏈利潤分配的結果有較大的差異。 (5)基於回購契約在考慮供應鏈利潤分配公平性的情況下討論了供應鏈的激勵問題。隨著供應鏈利潤分配公平程度的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在提高,供應鏈的利潤與供應鏈協調時的利潤非常接近。該模型的結果體現出了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關係。 (6)基於可部分退貨的供應鏈契約從契約模型和實驗兩個方面分析供應鏈利潤的分配問題。通過實驗結果與模型分析結果的對比分析可知,在這兩種情況下供應鏈整體利潤相差不大,但供應鏈利潤在供應商和銷售商之間的分配狀況卻相差較大。這說明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結果有較大的差異,實驗中被試者在決策時並沒有採用理論分析下的最優決策方案。結果對比分析和實驗結束後與被試的座談說明在實際的供應鏈利潤分配中,利潤分配與成本支出有較大的關係,因此成本很可能是供應鏈利潤分配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雖然本文對供應鏈風險與協調管理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有許多重要方面(特別是實證分析)未涉及,需要在後續研究中對本文研究內容進行充實和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