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病毒樣顆粒技術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機制研究

基於病毒樣顆粒技術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機制研究

《基於病毒樣顆粒技術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陸家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病毒樣顆粒技術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家海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10 年9月廣東東莞暴發國內首起社區聚集性基孔肯雅熱疫情,打破我國長期以散在輸入為特徵的流行特點,為其防控帶來挑戰。迄今對該疫情CHIKV變異分子演化和致病免疫機制及群體感染特徵缺乏系統研究。課題組前期從流行病學角度進行初步分析,發現感染者輕重症不同程度和階段各細胞因子存在差異,但機制未明。基於此,本課題擬開展(1)對CHIKV進行時空演化分析,探討病毒來源與變異規律;(2)以病毒C-E基因序列為目的基因,利用畢赤酵母表達體系構建基孔肯雅病毒樣顆粒(CHIKV-VLPs),在動物模型上評價免疫學功效;(3)利用綠色螢光修飾CHIKV-VLPs建立感染與轉譯示蹤平台,在細胞和動物模型上探討感染與免疫的分子機制;(4)追蹤感染者在急性期、恢復期不同階段炎症因子、趨化因子和免疫相關分子的變異情況,分析輕、重症和不同階段轉歸之間的關係,闡述其致病感染免疫機制。研究結果對基孔肯雅熱的防控提供關鍵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攜帶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的蚊蟲叮咬人而引起的以持續發熱和關節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急性傳染病。目前,在亞洲、非洲、歐洲以及美洲的 50 多個國家,已經確認有基孔肯雅熱發生。在序列生物信息學裡,種系分析是分子演化的重要工具,較單獨的序列數據更能清晰地表現感染源的起源和散布過程,通對 GenBank 上已發布的 CHIKV 全基因組序列進行對比分析,繪製遺傳進化樹,找尋其暴發流行背後的遺傳進化特徵,為基孔肯雅熱的全面預防和控制奠定基礎。目前國際上並無 CHIKV 預防性的疫苗及治療藥物,病毒樣顆粒疫苗是一種新形式的疫苗,根據序列分析的結果選擇合適的毒株,分別使用桿狀病毒表達系統及畢赤酵母表達系統構建 CHIKV 病毒樣顆粒,為進行基孔肯雅疫苗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主要研究結果:1. 對基孔肯雅病毒進行遺傳進化分析,結果顯示系統進化樹上基孔肯雅病毒對應其 3 個基因型分支為 3 簇,各蛋白同源計分比值均為 0.96 以上,存在 E2 蛋白關鍵抗原表位的突變情況。比較 CHIKV 序列,結果顯示 CHIKV 相似性較高,變異率較低,CHIKV 進化較為保守;2. 構建桿狀病毒昆蟲細胞表達體系,表達製備 CHIK-VLPs,SDS-PAGE、WesternBlot 和透射電鏡結果證實成功表達 CHIK-VLPs;3. 構建 pGAPZαA-SMD1168 畢赤酵母表達體系,表達製備 CHIK-VLPs ,SDS-PAGE、Western Blot 和透射電鏡結果證實成功表達 CHIK-VLPs;4.成功製備CHIKV nsP2目的抗原片段,純化後純度達80%以上可用於動物免疫實驗,細胞免疫螢光檢測發現,感染12h後,nsP2蛋白主要聚集於細胞核內;感染24h後,再次分布於胞漿中,呈點狀或棒狀。 主要研究結論:1. 比較發現CHIKV毒株進化距離呈現比較明顯的時間和地區一致性。CHIKV 序列間相似性較高,變異率較低,CHIKV 進化較為保守,但在其重要功能區域出現一些位點的突變,關注其進化情況對於基孔肯雅防控工作有積極意義。2.成功製備CHIKV nsP2蛋白高免血清,可套用於該蛋白的致病機制研究。觀察到CHIKV nsP2蛋白的入核現象,提示該蛋白具有入核與宿主蛋白發生相互作用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