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第5版)

傳染病學(第5版)

《傳染病學(第5版)》一書的出版社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作者是馬亦林 (編者), 李蘭娟 (編者),作者是馬亦林 (編者), 李蘭娟 (編者)。

基本介紹

  • 書名:傳染病學(第5版)
  • 作者馬亦林 (編者), 李蘭娟 (編者)
  • ISBN:7547805949, 9787547805947
  • 頁數:954頁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5版 (2011年6月27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 尺寸及重量:29 x 21.6 x 4.2 cm ; 2.1 Kg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傳染病學(第5版)》分總論、病毒性傳染病、衣原體病、立克次體病、支原體病、細菌性疾病、螺旋體病、深部真菌感染、寄生蟲病、全身感染綜合徵10章;以及臨床微生物學,醫院感染,感染與微生態,人工肝與肝移植,傳染病與生物恐怖,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與觀察期,預防接種,常見傳染病的消毒方法,常見的殺蟲和滅鼠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0個附錄,共200萬餘字。特別在本版中增加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偏肺病毒感染、擬菌病毒感染及人類豬鏈球菌感染等15種新發現疾病。全書內容幾乎涉及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領域的所有問題,對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包括病原學、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和病理、臨床特點、診斷、治療和預防及其與形態、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各交叉學科相關重要內容,以及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相關的新技術作了詳細介紹和深入討論,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反映了國內外當前最新研究成就和研究動向,是一部資料新穎、內容豐富、論據充實的感染性疾病醫師文庫。
全書條理分明、言簡意明、深入淺出,很適合於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以及從事傳染病、內科、衛生防疫工作者閱讀,並為醫學教學、醫療和科研工作中必備的參考書,對從事多年臨床工作的醫務人員及科研人員亦具有參考價值。書末附有中、英文索引,便於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馬亦林教授,1928年9月出生,1951年畢業於浙江醫學院(後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參加抗美援朝,在志後二分部第26兵站醫院擔任內科醫師。回國後,1953年7月開始在浙江醫學院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在附屬第一醫院兼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至今從事教學、科研及醫療臨床工作59年,在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防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多名、博士研究生12名。負責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級及省級等科研項目,開展對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感染性腹瀉及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的防治及抗感染藥物的耐藥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0)、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1999、2003)及二等、三等獎多項。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兼任多屆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全國常務委員、浙江省主任委員多屆,浙江省血吸蟲防治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生命學科專業組評審等多屆。主編《傳染病學》(第四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參加了《傳染病學》教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傳染病分冊》、《漢英醫學大詞典》、《中華內科——感染性疾病》、《抗菌藥物的臨床套用》、《實用肝臟病手冊》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書籍的編寫。曾任《中華傳染病雜誌》等6本雜誌編委。
李蘭娟院士,1947年出生,1973年6月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系。浙江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一直以來從事感染病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腸道微生態學研究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二等獎共6項,主持國家“863”、“973”、“十五”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多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0餘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傳染病學》教材、《人工肝臟》等專著15本。2003年被衛生部授予“巾幗建功模範醫師”稱號。兼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生物與醫學學部主任,中國衛生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全國人工肝培訓基地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專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血液淨化學會(ISFA)理事;《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中國微生態學雜誌》、《浙江醫學》主編及《中華傳染病雜誌》、《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誌》副主編等學術職務。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傳染病的發病機制與病理生理
第三節 傳染病的流行病學
第四節 傳染病的特徵
第五節 傳染病的診斷
第六節 傳染病的治療
第七節 傳染病的預防
第二章 病毒性傳染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一、流行性感冒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甲型H,N,流感
第三節 副流感病毒感染
第四節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五節 麻疹
第六節 肺病毒感染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二、人類偏肺病毒感染
第七節 風疹
第八節 幼兒急疹
第九節 天花與猴痘
一、天花
二、猴痘
[附]種痘
第十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一、單純皰疹
二、單純皰疹病毒腦炎
第十一節 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一、水痘
二、帶狀皰疹
第十二節 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十三節 EB病毒感染
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二、EB病毒感染相關性疾病
第十四節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第十五節 腸道病毒感染
一、概述
二、脊髓灰質炎
三、柯薩奇病毒感染
四、艾柯病毒感染
五、手足口病
六、新型腸道病毒其他感染
第十六節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
第十七節 病毒性胃腸炎
一、輪狀病毒性胃腸炎
二、諾如病毒性胃腸炎
三、其他病毒性胃腸炎
第十八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十九節 甲型腦炎
第二十節 森林腦炎
第二十一節亨得拉病毒感染
第二十二節尼帕病毒腦炎
第二十三節金迪普拉病毒腦炎
第二十四節其他病毒性腦炎
第二十五節口蹄疫
第二十六節黃熱病
第二十七節西尼羅熱
第二十八節腎綜合徵出血熱
[附]漢坦病毒肺綜合徵
第二十九節其他病毒性出血熱
一、克里米亞~新疆出血熱
二、基孔肯雅出血熱
三、裂谷熱
四、鄂木斯克出血熱
五、基薩那森林熱
六、伊波拉出血熱
七、馬爾堡病
八、拉薩熱
九、阿根廷出血熱
十、玻利維亞出血熱
十一、白蛉熱
十二、科羅拉多蜱熱
第三十節登革熱
[附]登革出血熱
第三十一節愛滋病
第三十二節病毒性肝炎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第三十三節狂犬病
[附]犬狂犬病
第三十四節水皰性口炎病毒感染
第三十五節細小病毒感染
一、人類細小病毒感染
二、人博卡病毒感染
第三十六節慢病毒感染
一、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二、進行性風疹性全腦炎
三、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
四、愛滋病性痴呆綜合徵
第三十七節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工型和型感染
第三十八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三十九節博爾納病
第四十節奧羅普切熱
第四十一節朊粒病
第四十二節抗病毒感染藥物的臨床套用
一、抗病毒感染藥物分類及其作用機制
二、抗病毒感染藥物的臨床套用
三、病毒變異與抗病毒藥物的聯合套用
四、抗病毒基因治療
第三章 衣原體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肺炎衣原體感染
第三節 沙眼衣原體感染
第四節 鸚鵡熱
第四章 立克次體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斑疹傷寒
一、流行性斑疹傷寒
二、地方性斑疹傷寒
第三節 恙蟲病
第四節 斑點熱
一、北亞蜱傳斑點熱
二、立克次體痘
三、洛磯山斑點熱
四、紐扣熱
第五節 Q熱
第六節 人無形體病與人埃立克體病
第七節 巴通體病
一、桿菌樣巴通體感染
二、五日熱巴通體感染
三、貓抓病
第五章 支原體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支原體肺炎
第三節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感染
第四節 人附紅細胞體病
第六章 細菌性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敗血症
第三節 葡萄球菌感染
第四節 猩紅熱
第五節 鏈球菌感染
一、概述與各群鏈球菌感染
二、肺炎鏈球菌感染
三、人類豬鏈球菌感染
第六節 腸球菌感染
第七節 白喉
第八節 李斯特菌感染
第九節 卡他莫拉菌感染
第十節 炭疽
第十一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第十二節 其他細菌性腦膜炎
一、肺炎球菌腦膜炎
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
三、葡萄球菌腦膜炎
四、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
五、銅綠假單胞菌腦膜炎
六、李斯特菌腦膜炎
七、鏈球菌性腦膜炎
……
第七章 螺旋體病
第八章 深部真菌感染
第九章 寄生蟲病
第十章 全身感染綜合徵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