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廈村

埔廈村,位於橫崗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龍塘村、深坑村、麻地村,牛始埔村、大和村。始建於清朝末年,余姓先祖自福建經惠陽黃竹瀝遷入此地而形成。余姓先祖遷至此地時,被稱為“埔客”,客家話音為“埔廈”,故取名埔廈村;曾用名埔客,別名埔嚇。四聯問流經村落的東南面。2008年,村民搬遷至六約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埔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六約北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西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六約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余、何姓。第一大姓為余姓,清代從福建遷移至廣東惠陽黃竹瀝,後從黃竹瀝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何姓,清代從今梅縣遷移至橫崗保全村;1938年從橫崗保全村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39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61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9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55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0人,主要分布在英國、法屬塔希提。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2001年4月3日,埔廈村新辦公大樓落成。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以自有房屋出租、務工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炒米餅、油糍果、糕板、年糕等。特色農產品有姜、番石榴等。龍崗大道、康樂路、埔廈路、水宮高速S28線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5年通網際網路。建有埔廈秀新公園、埔廈公園、老人活動中心等。
該村存有《余氏族譜》,余氏族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第一次修譜。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埔廈村老圍屋,始建於清末,現已殘破,無人居住。代表性民居義安世居(萬生堂門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占地面積30平方米,門額上書“義安世居”。村中有1座炮樓,建於民國時期,共2層,現已殘破。
余氏祖墓,位於坪山三洲田,余姓家族男女老少於每年重陽節前往祭拜,祭品主要有乳豬、客家傳統食品、水果等。
代表性人物:余景星(1884-1966),商人,曾當選為國民黨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代表。1931年,余景星發動籌募活動,在村中國小建起1座三間兩層的鋼筋水泥結構的新校舍。1932年10月,余景星等募集資金興建的橫(崗)沙(灣)公路通車,公路全長15千米,是該村與外界溝通、往來的重要通道,改變了當時六約村閉塞、落後的狀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