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地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塘坑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麻地村,位於橫崗街道西部,距街道辦事處2.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埔廈村、大和村、牛始埔村、塘坑村。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陳氏先祖率領族人從廣東惠陽遷入此地而形成,該村地處半丘陵地帶,四聯河流經村北,村子後面有黃竹坑和正坑2座水庫。原有坡地、梯田和菜地,後因經濟發展,村子擴建房屋而推平土地。1991年,麻地新村建設啟動,至1993年初具規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塘坑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西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六約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陳、葉、朱姓。第一大姓為陳姓,明朝末年遷移至廣東興寧、長樂(今五華),後遷至惠陽;清代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葉姓,清代遷至廣東興寧、長樂(今五華),後輾轉經惠陽遷至此地。第三大姓為朱姓,早年從河南遷至廣東博羅,1995年從博羅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86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2558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6人、台灣同胞4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改革開放後,集體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經營、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特色友產品有龍眼、荔枝、鳳梨、金龜桔等。特色工藝品有葵扇。龍崗大道、沙荷路、塘坑路、禮新路、埔廈路經過該村。1968年通電,1984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5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1997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康樂國小,2015年有6個年級,10個班,在校學生302人、教職工22人。
傳統民居為麻地老圍屋,總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現存45間房,四面有高牆,四角有角樓,圍牆和樓圖有射擊孔,圍內有天街。古屋多採用三合土和牆,保存不完整,部分已倒坍,現有外來人員在此居住。
村民每年清明或重陽祭祖。因墓地搬遷,現均在公墓祭祖,各姓男丁分別集中進行。
村內有重陽“老人節”活動,村中老人自行編排歌舞節目自娛自樂或參加各類文藝比賽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