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街道(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下轄街道)

城關街道(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下轄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城關街道,隸屬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位於三原縣西南部、鹹銅鐵路北側。東接渠岸鎮,西鄰涇陽縣淳化縣,南靠西安市高陵區,北連魯橋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千米,總面積達到76.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城關街道下轄8個社區、24個行政村。2011年,城關街道總人口10.7013萬人,農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3.8026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關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8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三原縣西南部、鹹銅鐵路北側
  • 面積:76.6 km
  • 下轄地區:8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宴友思街3號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38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D
  • 人口:10.7013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因轄區是政府駐在地的縣城關地區而得名。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清峪河漲水,將舊橋沖毀,重修後稱龍橋,橋附近的村落也改稱龍橋鎮。
元代,三原縣城遷至龍橋鎮。
1949年後,改為區級三原市。
1954年1月,改稱三原縣城關區。
1956年3月,城關區改稱城關鎮。
1958年,成立城關鎮紅旗公社。
1959年,改為城關公社。
1983年5月,更名為城關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三原縣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東關、車站、南大街、水津、北大街、南郊、北城、豐原8個社區,胡家巷、西關西、西關東、大巷、南道、水津、西社、太平、龍東、龍北、油坊道、龍中、東渠岸、長巷、南關、南大街、新莊、湖北灘、半個城、肖西、薊家、新立、土官、曹家、寇家、麥劉、十里舖、南堯、解李、大李、五四、周肖、八里焦、湯官、羅李、丁留、和平、河槽、申家、西秦、西鑒41個行政村;下設8個居民小組、12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城關街道下轄8個社區、24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宴友思街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422001001
121
東關社區
610422001002
121
車站社區
610422001003
121
南大街社區
610422001004
121
水津社區
610422001005
121
北大街社區
610422001006
121
南郊社區
610422001007
121
北城社區
610422001008
121
豐原社區
610422001201
121
西關村
610422001204
121
南道村
610422001205
121
水津村
610422001209
122
龍橋村
610422001210
121
油房道村
610422001212
121
東關村
610422001215
121
南關村
610422001217
121
新莊村
610422001219
122
五一村
610422001231
121
七一村
610422001233
121
麥劉村
610422001235
122
土官村
610422001239
121
大李村
610422001240
122
新立村
610422001241
121
西社村
610422001243
121
五四村
610422001245
220
西秦村
610422001246
220
申家村
610422001247
220
丁留村
610422001248
220
羅李村
610422001249
220
八里焦村
610422001250
112
周肖村
610422001252
121
和平村
610422001253
220
湯官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關街道位於三原縣西南部、鹹銅鐵路北側。東接渠岸鎮,西鄰涇陽縣淳化縣,南靠西安市高陵區,北連魯橋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千米,總面積達到76.6平方千米。
三原縣城關街道辦事處

地形地貌

城關街道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370米—380米。

氣候特徵

城關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最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43.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城關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清峪河,長20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城關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冰雹災害平均每25年1遇,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9年11月11日,境內降雹持續時間約5分鐘,涉及11個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區總人口10.701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55102人,占51.4%;女性51893人,占48.5%;14歲以下39720人,占37.1%;15—64歲54542人,占51%;65歲以上12751人,占1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9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城關街道財政總收入2186萬元,比去年增長2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30萬元,企業所得稅2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長20%。
2011年,城關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92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城關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
城關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糧食生產3.2萬噸。
城關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城關街道蔬菜種植面積7.8萬畝,產量3.3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甘藍、芹菜,其中白菜1萬噸,甘藍0.8萬噸,芹菜0.7萬噸。
城關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生豬飼養量3.55萬頭,年末存欄2.94萬頭;羊飼養量1.78萬隻,年末存欄1.05萬隻;家禽飼養量22.72萬羽。2011年,城關街道生產肉類2180噸;畜牧業總產值1.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9%。

第二產業

2011年,城關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3.8026億元,比上年增長30.7%,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2011年,城關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職工67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6995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郵政網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0.8萬冊,業務收入305萬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92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交通運輸

城關街道境內鹹銅鐵路、關中環線公路橫貫東西,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20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9個,各類圖書室51個,藏書23萬餘冊,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幼稚園(所)18所,在園幼兒1230人,專任教師180人;國小20所,在校生7300人,專任教師58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4所,在校生5656人,專任教師45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縣醫院、中醫醫院及同城醫院、廣仁醫院,同時還有各類個體私營醫療單位。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關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4戶,人數2384人,支出514.9萬元,月人均1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9戶,人數2419人,支出242.1萬元,月人均83.4元;農村五保供養42人,支出11.4萬元。

歷史文化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街道東渠岸街中部,總建築面積13390平方米。
城隍廟古建築群包括各種樓、殿、廊、亭等40多座建築,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做工精細而且結構嚴謹、肅穆壯觀。山門前有高10多米的高大影壁,影壁前有重達10噸的一對鐵旗桿,正門前矗立著一座12米高的歇山牌坊,上面雕刻著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牌坊北面是城隍廟山門,高15米,又稱“八卦懸頂無梁門”,由十根明柱支撐,雕繪著太極圖和八卦符號;大門內的中軸線上有3米寬的青石路貫通南北。山門內東西兩邊是牌廊,保存著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書法作品;北面有戲樓,建造藝術精緻;中院兩邊有鐘鼓樓,高14·5米。主體建築城隍殿是由拜殿和獻殿組成的大殿群體,整體高15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獻殿內有6米高的城隍神巨像和四大天王塑像;拜殿內陳列著20幅反映十殿閻君、十八層地獄廟藏畫。另外還有焚紙樓、東西陪殿和寢宮等。
三原城隍廟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
2001年6月25日,三原城隍廟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街道,是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戶部尚書)於弘治七年(1494)創辦。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鬱,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築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書院曾培養了于右任、李儀祉、吳宓、茹欲立等一批精英學子。
2013年5月3日,宏道書院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