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因轄區是政府駐在地的縣城關地區而得名。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清峪河漲水,將舊橋沖毀,重修後稱龍橋,橋附近的村落也改稱龍橋鎮。
元代,三原縣城遷至龍橋鎮。
1949年後,改為區級三原市。
1954年1月,改稱三原縣城關區。
1956年3月,城關區改稱城關鎮。
1958年,成立城關鎮紅旗公社。
1959年,改為城關公社。
1983年5月,更名為城關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三原縣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東關、車站、南大街、水津、北大街、南郊、北城、豐原8個社區,胡家巷、西關西、西關東、大巷、南道、水津、西社、太平、龍東、龍北、油坊道、龍中、東渠岸、長巷、南關、南大街、新莊、湖北灘、半個城、肖西、薊家、新立、土官、曹家、寇家、麥劉、十里舖、南堯、解李、大李、五四、周肖、八里焦、湯官、羅李、丁留、和平、河槽、申家、西秦、西鑒41個行政村;下設8個居民小組、12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城關街道下轄8個社區、24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宴友思街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城關街道地處
關中平原中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370米—380米。
氣候特徵
城關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最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43.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城關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
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清峪河,長20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城關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冰雹災害平均每25年1遇,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2009年11月11日,境內降雹持續時間約5分鐘,涉及11個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區總人口10.701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55102人,占51.4%;女性51893人,占48.5%;14歲以下39720人,占37.1%;15—64歲54542人,占51%;65歲以上12751人,占1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9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城關街道財政總收入2186萬元,比去年增長2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30萬元,企業所得稅22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長20%。
2011年,城關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92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城關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
城關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糧食生產3.2萬噸。
城關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城關街道蔬菜種植面積7.8萬畝,產量3.3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甘藍、芹菜,其中白菜1萬噸,甘藍0.8萬噸,芹菜0.7萬噸。
城關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生豬飼養量3.55萬頭,年末存欄2.94萬頭;羊飼養量1.78萬隻,年末存欄1.05萬隻;家禽飼養量22.72萬羽。2011年,城關街道生產肉類2180噸;畜牧業總產值1.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8.9%。
第二產業
2011年,城關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3.8026億元,比上年增長30.7%,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2011年,城關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職工67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6995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郵政網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0.8萬冊,業務收入305萬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92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交通運輸
城關街道境內鹹銅鐵路、關中環線公路橫貫東西,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20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9個,各類圖書室51個,藏書23萬餘冊,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幼稚園(所)18所,在園幼兒1230人,專任教師180人;國小20所,在校生7300人,專任教師58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4所,在校生5656人,專任教師45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縣醫院、中醫醫院及同城醫院、廣仁醫院,同時還有各類個體私營醫療單位。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關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4戶,人數2384人,支出514.9萬元,月人均18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9戶,人數2419人,支出242.1萬元,月人均83.4元;農村五保供養42人,支出11.4萬元。
歷史文化
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街道東渠岸街中部,總建築面積13390平方米。
城隍廟古建築群包括各種樓、殿、廊、亭等40多座建築,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做工精細而且結構嚴謹、肅穆壯觀。山門前有高10多米的高大影壁,影壁前有重達10噸的一對鐵旗桿,正門前矗立著一座12米高的歇山牌坊,上面雕刻著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牌坊北面是城隍廟山門,高15米,又稱“八卦懸頂無梁門”,由十根明柱支撐,雕繪著太極圖和八卦符號;大門內的中軸線上有3米寬的青石路貫通南北。山門內東西兩邊是牌廊,保存著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書法作品;北面有戲樓,建造藝術精緻;中院兩邊有鐘鼓樓,高14·5米。主體建築城隍殿是由拜殿和獻殿組成的大殿群體,整體高15米,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獻殿內有6米高的城隍神巨像和四大天王塑像;拜殿內陳列著20幅反映十殿閻君、十八層地獄廟藏畫。另外還有焚紙樓、東西陪殿和寢宮等。
三原城隍廟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
2001年6月25日,三原城隍廟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宏道書院
宏道書院,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城關街道,是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戶部尚書)於弘治七年(1494)創辦。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鬱,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築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書院曾培養了于右任、李儀祉、吳宓、茹欲立等一批精英學子。
2013年5月3日,宏道書院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