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大佛寺石窟,彬縣開元寺塔,
歷史沿革
因地處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縣城關地區而得名城關鎮。2015年6月,升格街道後沿襲原名。
自三國魏始為歷代州、郡治。
隋為白土縣治,後為新平縣治至明。
明代設在城裡。
清代屬授衣里。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中區管轄。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民樂聯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民樂鎮。
1949年5月,設城關鎮市。
1950年,設城關區。
1954年4月,成立城關街。
1956年,設城關鄉。
1958年,成立城關公社。
1966年,在原城關轄區內復設僅管理城鎮居民的城關鎮。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併入城關鎮。
2002年,水簾鄉併入城關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城關鎮,設立城關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東街、南街、兩街、北街4個社區,鳴玉池、東關、迎建、東街、隘巷、北街、南街、南溝、文泰、西街、西溝、劉家灣、火石嘴、朱家山、萬人、西堡、官牌、芋家溝、瑤池頭、朱家灣、蓮花池、水簾、上溝、下溝、虎神溝、李家川、侯興、李前、白廂、姜渠、土溝、大佛寺、菜子、嘴頭34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12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城關街道下轄6個社區、13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公劉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關街道地處彬州市區中部。東鄰
炭店鎮、南與
水口鎮相接、西與
長武縣亭口鎮相鄰、北與
義門鎮毗鄰。轄區總面積8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關街道地處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涇河沿川流過,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最高點位於嘴頭村,海拔1102米;最低點位於下迎建村,海拔715米。
氣候特徵
城關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0.2℃,無霜期年平均189天。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7月最多。
水系水文
城關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河,從西至東流經土溝、大佛寺、姜渠、官牌、瑤池頭、芋家溝、朱家灣、嗚玉池等村,境內流長26.7千米,流域面積87.6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447.2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水簾河、西溝河等。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境內耕地面積28287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轄區總人口68478人,其中男性36202人,占52.9%;女性32276人,占47.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城關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7628元,比上年增長27%。
第一產業
2011年,城關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9.66億元,比上年增長30.2%,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5%。
城關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糧食生產5930噸,其中夏糧3861噸,秋糧2069噸。
城關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柿子、核桃、油菜等。2011年,城關街道蘋果種植面積11434畝,嫁接補植柿子苗1300畝,栽植核桃林392畝。2011年,城關街道果品總產1.92萬噸。
城關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城關街道生豬存欄4080頭,牛存欄1985頭,羊存欄2712隻,家禽存欄2.4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935萬元。
第二產業
城關街道初步形成煤炭、電力生產、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城關街道工業產值達到4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火石嘴、水簾涮、虎神溝3個煤礦生產原煤720萬噸,實現產值38億元,上繳各種利稅、規費6.8億元。2011年,城關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14136人。2011年,城關街道工業增加值1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5.8%。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商業網點396個,職工15234人。2011年,城關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郵政所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2萬份、期刊8000冊,業務收入410萬元。
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固定電話用戶8260戶,行動電話用戶3.7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80萬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實現村村通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占村級道路總里程的85%以上。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文藝團體14個,演職人員1900多人。鎮文化中心1個、文化站1個,村村都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各村組織開展桌球、書畫、象棋、撲克等娛樂活動。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幼稚園(所)9所,在園幼兒5486人,專任教師574人;國小7所,在校生9788人,專任教師60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5288人,專任教師31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2%,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360人,專任教師462人。
2011年,城關街道教育經費達670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城關街道有中心醫院1個,村級衛生室34個。
2011年,城關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建成農村衛生廁所6322座。2011年,城關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005人,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城關街道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常住人口32.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關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64戶,3172人,支出250萬元。
歷史文化
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彬州市城西十千米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是陝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也是
絲綢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標。
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師
長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1988年1月13日,大佛寺石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0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佛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彬縣開元寺塔
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峰塔”。位於彬州市區內西南角紫薇山下,建成於宋代皇祐五年(1053年),是彬州市標誌性的建築,也是古老豳州歷史文化的見證,同時也是開元廣場景區的核心。
開元寺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47.84米,塔底寬14.70米,塔身呈八角棱形,面向八個方位。“七層層,八稜稜,二十四個窟窿窿,五十六個風鈴鈴”,這個民謠形象地說明了塔的形制特點。除底層外,塔身每層都有拱形門洞和長方形的假門相間,逐層依次變換方位,疊澀出檐,每層腰檐上置平座欄桿。塔剎為鐵制圈形,圈內是一個奔放的花瓣,造形頗為精美。塔內安裝了170級放射性階梯,轉角盤旋而上,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可出四面門洞觀光。整個塔體外觀挺拔秀麗,顯示了中國唐宋時期精湛、高超的建築技藝。
2001年6月25日,彬縣開元寺塔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