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

城市綠地

城市綠地是指以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用於綠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閒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綠地
  • 外文名:urban periphery
  • 存在形態: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 分類: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等
  • 功能:淨化空氣、阻擋噪聲等
  • 學科:建築學
定義,分類,功能,生態功能,心理功能,物理功能,景觀功能,

定義

城市綠地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城市綠地是指城市中面積較小,設施較少,人工種植花草樹木形成的綠色空間;廣義的城市綠地是指城市規劃區範圍內的各種綠地,是城市規劃區內被植被覆蓋的土地、空曠地和水體的總稱。
在《園林基本術語標準》中對城市綠地這樣描述“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用於改善城市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遊憩場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種城市用地”。《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對城市綠地的定義是“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用於綠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閒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

分類

城市綠地系統由六大類綠地組成,包括公共綠地,即各種公園、遊憩林蔭帶;居住區綠地、交通綠地、附屬綠地、生產防護綠地,位於市內或城郊的風景區綠地,即風景遊覽區、休養區、療養區等,此外還包括城市水面、道路廣場以及其他性質用地中的綠地。
公園綠地是指對公眾開放,以遊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等作用,可以開展各類戶外活動的、規模較大的綠地。包括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公園、主題公園、社區公園、廣場綠地、動植物園林、森林公園、帶狀公園和街旁遊園等。按照公園的不同機能、位置、使用對象,可以分為自然公園、區域公園、綜合公園、河濱公園、鄰里公園等。
居住區綠地是對居住區範圍內可以綠化的空間實施綠色植物規劃配置、栽培、養護和管理的系統工程模式建立起來的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共綠地、居住區道路綠地和宅旁綠地等
生產綠地主要指為城市綠化提供苗木、花草、種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它是城市綠化材料的重要來源。
防護綠地是指對城市具有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綠地,包括城市衛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城市高壓走晦綠帶、防風林等。
其他綠地是指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居民休閒生活、城市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直接影響的綠地。包括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林地、城市綠化隔離帶、濕地、垃圾填埋場恢復綠地等。
城市綠地不包括屋頂綠化、室內綠化、陽台綠化和垂直綠化。以物質生產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園、茶園和竹園等地也不屬於城市綠地。還有城市規劃中不列入“綠地”水域。

功能

生態功能

1)淨化空氣
城市空氣中含有大量塵埃、油煙、碳粒等。這些菸灰和粉塵降低了太陽的照明度和輻射強度,削弱了紫外線,不利於人體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氣使人們的呼吸系統受到污染,導致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城市綠地構成的綠色空間對煙塵和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國外的研究資料介紹,公園能過濾掉大氣中80%的染污物,林蔭道的樹木能過濾掉70%的污染物,樹木的葉面、枝幹能攔截空中的微粒,即使在冬天落葉樹也仍然保持60%的過濾效果。
2)淨化水體
城市水體污染源,主要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降水徑流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在城市中多通過管道排出,較易集中處理和淨化。而大氣降水,形成地表徑流,沖刷和帶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難以控制,許多則滲入土壤。繼續污染地下水。許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對淨化城市污水有明顯作用。比如在種有蘆葦的水池中,其水的懸浮物減少30%,氯化物減少90%,有機氮減少60%,磷酸鹽減少20%,氨減少66%。另外,草地可以大量滯留許多有害的金屬,吸收地表污物;樹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質,減少水中細菌含量。
3)淨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質而具有淨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氣性細菌比沒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幾百倍至幾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機物迅速無機化。因此,即淨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草坪是城市土壤淨化的重要地被物,城市中一切裸露的土地,種植草坪後,不僅可以改善地上的環境衛生,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衛生條件。
4)樹木的殺菌作用
空氣中散布著各種細菌、病原菌等微生物,不少是對人體有害的病菌,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植物是最天然的保健醫生。綠色植物可以減少空氣中細菌的數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許多植物的芽、葉、花粉能分泌出具有殺死細菌、真菌和原生物的揮發物質,稱為殺菌素。城市中綠化區域與沒有綠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要減少85%以上。
5)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早在很久以前就得到認可。綠地的科學利用不僅具有美觀作用,在加固堤岸、穩定建築結構方面更是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綠地的案例就充分利用了植物這一特點。

心理功能

植物對人類有著一定的心理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深化對這一功能的認識。在城市中使人鎮靜的綠色和藍色較少,而使人興奮和活躍的紅色、黃色在增多。因此,在綠地的光線則可以激發人們的生理活力,使人們在心理上感覺平靜。綠色使人感到舒適,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植物的各種顏色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樹木的青、綠色能吸收強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對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綠色反射47%,對人的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的視網膜比較適宜。

物理功能

1)改善城市小氣候
小氣候,也稱微氣候,是指由於下墊面的某些構造特徵所引起的近地面大氣中和上層土壤中的小範圍氣候。
地形、植被、水面等,特別是植被對地表溫度和小區域氣候的影響尤大。園林綠地中有著很多花草樹木,它們的葉表面積比其所占地面積要大得多。由於植物的生理機能,植物蒸騰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氣的濕度。這給人們在生產、生活上創造了涼爽、舒適的氣候環境。
2)減低噪音
城市中的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所產生的噪聲;工業生產、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噪聲;以及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帶來的噪聲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研究證明,植樹綠化對噪音具有吸收和消解的作用。可以減弱噪音的強度。其衰弱噪音的機理是噪音波被樹葉向各個方向不規則反射而使聲音減弱:另一方面是由於噪音波造成樹葉發生微振而使聲音消耗。
3)防災避難
在地震區域的城市,為防止災害,城市綠地能有效地成為防災避難場所。樹木綠地具有防火及阻擋火災曼延的作用。不同樹種具有不同的耐火性,針葉樹種比闊葉樹種耐火性要弱。闊葉樹的樹葉自然臨界溫度達至455℃,有著較強的耐火能力。

景觀功能

綠地植物既是景觀園林建設的構成要素,又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植物給予人們的美感效應,是通過植物固有色彩、姿態、風韻等個性特色和群體景觀效應所體現出來的,運用園林植物的不同形狀、顏色和用途,因地制宜的配置一年四季變化的各種喬灌木、花卉可以使居民身心愉悅,得到美好視覺享受的同時,還可以間接起到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