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灌木

喬灌木

喬灌木直立性的,在園林綠化綜合功能中作用顯著,居於主導地位,灌木尤其是耐蔭的灌木與大喬木、小喬木和地被植物配合起來成為主體綠化的重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喬灌木
  • 二名法:木本植物
  • :植物界
  • 功能:園林綠化
基本介紹,主要品種,作用,種植種類及方法,

基本介紹

喬灌木都是直立性的木本植物,在園林綠地中所占比重較大,是園林植物種植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園林綠化的骨架。

主要品種

主要有香樟、移栽香樟、桂花、廣玉蘭、杜櫻、移栽欒樹、樂昌含笑、深山含笑、羅漢松、造型羅漢松、羅漢松古樁、紅楓、竹柏、雙面紅花桎木、雙面紅花桎木古樁、春夏杜鵑、金葉汝貞、海棠球、黃楊、法國冬青、大葉汝貞、小葉汝貞、紅豆杉等

作用

喬木樹冠高大,壽命較長,樹冠占據空間大,而樹幹占據的空間小,因此不大妨礙遊人在樹下活動,喬木的形體、姿態富有變化,枝葉的分布比較空透,在改善小氣候和環境衛生方面有顯著作用,特別是有很好的遮蔭效果;在造景上喬木也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從鬱鬱蔥蔥的林海,優美的樹叢,到千姿百態的孤立樹,都能形成美麗的風景畫面。在園林中喬木既可以成為主景,也可以組成空間和分離空間,還可以起到增加空間層次和屏障視線的作用。因喬木有高大的樹冠和龐大的根系,故一般要求種植地點有較大的空間和較深厚的土壤。灌木樹冠矮小,多呈現叢生狀,壽命較短,樹冠雖然占據空間不大,但正上人們活動的空間範圍,較喬木對人的活動影響大,枝葉濃密豐滿,常具有鮮艷美麗的花朵和果實,形體和姿態也有很多變化;在防塵、防風沙、護坡和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有顯著作用;在造景方面可以增加樹木在高低層次方面的變化,可作為喬木的陪襯,也可以突出表現灌木在花、果、葉觀賞上的效果;灌木也可用以組織和分隔較小的空間,阻擋較低的視線;灌木尤其是耐蔭的灌木與大喬木、小喬木和地被植物配合起來成為主體綠化的重組成部分。

種植種類及方法

灌木由於樹冠小、根系有限,因此對種植地點的空間要求不大,土層也不要很厚。
(一)孤植
孤植是指喬木的孤立種植類型。此樹又稱孤立樹,有時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是兩株到三株,緊密栽植,組成一個單元。但必須是同一樹種,株距不超過1.5米,遠看起來和單株栽植的效果相同。孤立樹下不得配置灌木。孤立樹的主要功能是構圖藝術上的需要,作為局部空曠地段的主景,當然同時也可以蔽蔭。孤立樹作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個體植株充分生長發育的景觀,外觀上要挺拔繁茂,雄偉壯觀。
(二)對植
對植是指用兩株樹按照一定的軸線關係作相互對稱或均衡的種植方式,主要用於強調公園、建築、道路、廣場的入口,同時結合蔽蔭、休息,在空間構圖上是做為配置用的。在規則式種植中,利用同一樹種、同一規格的樹木依主體景物的中軸線作對稱布置,兩樹的連線與軸線垂直並被軸線等分。規則式種植,一般採用樹冠整齊的樹種。在自然式種植中,對植是不對稱的,但左右是均衡的。自然式園林的進口兩旁、橋頭、蹬道石階的兩旁、河道的進口兩邊、閉鎖空間的進口、建築物的門口,都需要有自然式的進口栽植和誘導栽植。自然式對植是以主體景物中軸線為支點取得均衡關係,分布在構圖中軸線的兩側,必須是同一樹種,但大小和姿態必須不同,動勢要向中軸線集中,與中軸線的垂直距離,大樹要近,小樹在遠,兩樹栽植點連成直線,不得與中軸線成直角相交。
(三)行列栽植
行列栽植是指喬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種植,或在行內株距有變化。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觀比較整齊、單純、氣勢大。行列栽植是規則式園林綠地中套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在自然式綠地中也可布置比較整形的局部。行列栽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優點。行列栽植多用於建築、道路、地下管線較多的地段。行列栽植與道路配合,可起夾景效果。行列栽植宜選用樹冠體形比較整齊的樹種,如圓形、卵圓形、倒卵形、塔形、圓柱形等,而不選枝葉稀疏、樹冠不整齊的樹種。行距取決於樹種的特點、苗木規格和園林主要用途,如景觀、活動場所等。一般喬木採用3-8米,灌木為1-5米。行列栽植的形式有兩種: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
(四)叢植
叢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幾株喬木或喬灌木組合種植而成的種植類型。配置樹叢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樹叢是園林綠地中重點布置的一種種植類型。它以反映樹木群體美的綜合形象為主,但這種群體美的形象又是通過個體之間的組合來體現的,彼此之間有統一的聯繫又有各自的變化,互相對比、互相襯托。選擇作為組成樹叢的單株樹木條件與孤植樹相似,必須挑選在蔽蔭、樹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樹木。樹叢可以分為單純樹叢及混交樹叢兩類。蔽蔭的樹叢最好採用單純樹叢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通常以樹冠開展的高大喬木為宜。而作為構圖藝術上主景、誘導、配景用的樹叢,則多採用喬灌木混交樹叢。樹叢作為主景時,宜用針闊葉混植的樹叢,觀賞效果特別好,可配置在大草坪中央、水邊、河旁、島上或土丘山崗上,作為主景的焦點。在中國古典山水園林中,樹叢與岩石組成常設定在粉牆的前方,走廊可房屋的角隅,組成一定畫題的樹石小景。作為誘導用的樹叢多布置在進口、路叉和彎曲道路的部分,把風景遊覽道路固定成曲線,誘導遊人按設計安排的路線欣賞豐富多采的園林景色,另外也可以用作小路分歧的標誌或遮蔽小路的前景,達到峰迴中轉又一景的效果。樹叢設計必須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總的設計意圖為依據,用的樹種少但要選得準,充分掌握植株個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使植株在生長空間、光照、通風、溫度、濕度和根系生長發育方面都得到適合的條件,這樣才能保持樹叢的穩定,達到理想效果。叢植的配植形式有:二株樹叢的配合、三株樹叢的配合、四株樹叢的配合、五株樹叢的配合。
(五)群植
組成群植的單株樹木數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樹群所表現的,主要為群體美,樹群也像孤立樹和樹叢一樣,是構圖上的主景之一。因此樹群應該布置在有足夠距離的開朗場地上,如靠近林緣的大草坪、寬廣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島嶼、寬廣水面的水濱、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樹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樹群高度的四倍、樹群寬度的一倍半距離上,要留出空地,以便遊人欣賞。群植規模不宜太大,在構圖上要四面空曠,樹群組成內和每株樹木,在群體的外貌上都要起一定作用。樹群的組合方式,最好採用鬱閉式,成層的結合。樹群內通常不允許遊人進入,遊人也不便進入,因而不利於作庇蔭休息之用。樹群可以分為單純樹群和混交樹群兩類。單純樹群由一種樹木組成,可以套用宿根性花卉作為地被植物。樹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樹種。混交樹種群分為五個部分,即喬木層、亞喬木層、大灌木層、小灌木層及多年生草本植被。其中每一層都要顯露出來,其顯露的部分應該是該植物觀賞特徵突出的部分。喬木層選用的樹種,樹冠的姿態要特別豐富,使整個樹群的天際線富於變化,亞喬木層選用的樹種,最好開花繁茂,或是有美麗的葉色,灌木應以花木為主,草本覆蓋植物應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為主,樹群下的土面不能暴露。樹群組合的基本原則,高度採光的喬木層應該分布在中央,亞喬木在四周,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緣。樹群內植物的栽植距離要有疏密變化,要構成不等邊三角形,切忌成行、行排、成帶地栽植,常綠、落葉、觀葉、觀花的樹木套用復層混交及小塊混交與點狀混交相結合的方式。樹群的外貌要高低起伏有變化,要注意四季的季相變化和美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