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埃涅阿斯紀》共12卷,故事按史詩的規格要求,從中間開始(in medias res),而不從開天闢地(ab ovo)說起。史詩一開始,特洛伊人已經過七年海上漂泊,正離開西西里往北向義大利進發。但尤諾同他們作對,命令風神颳起大風,把他們吹到了南面的迦太基。迦太基女王狄多熱情款待他們。埃涅阿斯的母親,女神維納斯也不想讓兒子再流浪而希望他在迦太基定居下來,因此叫自己另一個兒子小愛神丘比特促使狄多對埃涅阿斯產生愛情。在筵席上,狄多請他講述他七年來的流浪經歷。
卷二和卷三倒敘埃涅阿斯從特洛伊失陷到抵達迦太基的經過。卷二寫特洛伊的淪陷,希臘人用木馬計進了特洛伊,一場血戰,老王見殺,埃涅阿斯背著老父,攜著幼子,妻子跟在後面,逃出城去,中途妻子失散犧牲。全卷寫的是發生在一夜之間的事。卷三寫埃涅阿斯七年漂泊,寫他處處想安家立業,寫他的迷誤和祈求神的指點,寫他所歷的艱險以及父親在西西里的去世。他在幾處都遇到
特洛伊戰爭的倖存者,勾起他痛苦的回憶。
卷四寫狄多和埃涅阿斯的戀愛和結合。但是尤比特遣神使去警告埃涅阿斯不要忘記建立家國的偉大使命,要他立刻離開迦太基。他決定犧牲個人的安樂,向狄多陳述必須離去的理由,並斷然登舟而去。狄多再三設法想把他留住,但未能成功,在悲恨之中飲刃自焚而死。
卷五寫特洛伊人又回到西西里,在這裡舉行了賽會,祭奠埃涅阿斯的亡父安奇塞斯。一起流亡的特洛伊婦女因為長久找不到安身之處,怕再繼續過流亡生活,絕望之中開始焚燒船隊,但火被尤比特撲滅。埃涅阿斯決定讓不願再流亡的人留下,其餘的繼續跟他去尋找義大利。中途,舵手帕里努魯斯墮海身亡。
卷六寫特洛伊人終於到達了義大利。他們在枯邁登入。埃涅阿斯遵照赫勒努斯和父親的囑咐,去找女先知西比爾。西比爾帶他下到地府會見亡父,他的父親指點給他看他的後裔——羅馬國家的一系列締造者。埃涅阿斯回到地上,決心更加堅定。在地府,他遇到帕里努魯斯、狄多、代佛布斯,再一次經歷了過去的痛苦,暗示過去的痛苦已成過去,要向前看,要前進。
卷七寫埃涅阿斯一行繼續沿海岸北行,抵達第表河口。拉提努斯王熱烈歡迎他們,他認出埃涅阿斯就是神所說的、注定要和他女兒結婚的那個異邦人,於是答應了婚事。但他女兒已同圖爾努斯有婚約,尤諾又從中挑撥,挑起了戰爭。全卷以列舉圖爾努斯一方的義大利諸將領的陣容結束。
卷八寫埃涅阿斯到未來的羅馬城址上居住的阿爾卡狄亞王厄凡德爾處去求援。厄凡德爾引他參觀了他的都城,展示了未來的羅馬城,並派他的兒子帕拉斯率軍援助埃涅阿斯。維納斯懇求她丈夫伏爾坎為埃涅阿斯造一面盾牌,其上鏤刻著羅馬歷代大事(直至
屋大維時代),目的在鼓勵埃涅阿斯作戰。
卷九寫當埃涅阿斯去求援之際,特洛伊營寨被圖爾努斯包圍,特洛伊兩名武士突圍去找埃涅阿斯,半路犧牲了。圖爾努斯殺敗特洛伊人,隻身闖入營寨,寡不敵眾,跳入第表河逃脫。
卷十寫埃涅阿斯由帕拉斯陪同回到營寨,在交戰中,圖爾努斯殺死了帕拉斯,剝下他的劍帶作為戰利品。埃涅阿斯在盛怒之下殺死了許多敵人,暫時獲勝。
卷十一寫埃涅阿斯準備帕拉斯的葬禮,雙方達成停戰協定,各自埋葬陣亡將士。這時拉丁陣營有反戰情緒,圖爾努斯表示要和埃涅阿斯單獨決戰。這時,埃涅阿斯發動進攻,戰事又起。女英雄卡密拉來支援圖爾努斯,戰死,拉丁軍大敗。
卷十二寫圖爾努斯再次要求與埃涅阿斯單獨決鬥,雙方明誓立約,但魯圖利亞人破壞約定,發動進攻,埃涅阿斯受傷,一場大戰又爆發。維納斯把埃涅阿斯的傷治好,他又投入戰鬥,雙方殺人如麻。這時在天上的尤比特要求尤諾不要再阻撓特洛伊人,他們達成協定,讓羅馬人和拉丁人聯合。埃涅阿斯在追趕圖爾努斯時把他刺傷,本想不殺他,但見到他佩帶著帕拉斯的腰帶,怒從心起,終於把他殺死,結束了戰爭。
作品目錄
成書過程
公元前42年—公元前37年間創作《
牧歌》(
Bucolica)時,維吉爾就曾動念要寫史詩。到公元前37年—公元前30年間創作《
農事詩》時,維吉爾決定要寫史詩,並以屋大維為中心人物。大約在公元前30年,維吉爾開始創作史詩。據
多納圖斯(Aelius Donatus)的《維吉爾傳》,維吉爾在寫這部史詩之前,先用散文擬了一個提綱,分成十二卷,然後隨興之所至把各部分不拘次第寫成詩。為了不打斷靈感,有時一段未成就把它放下,去寫別段;有時在有些段落里暫時插入一些“鋪墊”,以便日後更替。到公元前19年,維吉爾完成了《埃涅阿斯紀》初稿。之後,維吉爾準備用三年時間修改。為此,維吉爾在公元前19年起身去希臘、小亞細亞,去學習和實地觀察。到雅典後,他會見了屋大維,屋大維正在這一帶出巡,準備回國,勸其同歸。他準備啟程回國,回國前到
科林斯的
墨伽拉(Megara)遊覽,罹熱病,渡海抵義大利的
布林迪西(Brundisium),於當年九月逝世。在離開義大利去希臘之前,維吉爾曾囑咐友人
盧修斯·瓦里烏斯·魯福斯(Lucius Varius Rufus),如果自己發生什麼意外,就把《埃涅阿斯紀》焚毀。維吉爾死後,盧修斯·瓦里烏斯·魯福斯和圖卡(Plotius Tucca)作為遺囑執行人,沒有照維吉爾的遺囑做,而是遵屋大維之命整理編輯《埃涅阿斯紀》,公之於世。
人物介紹
主人公
埃涅阿斯(Aeneas),一個意志堅強、勇敢無畏、極富責任感的英雄和理想君主形象。他既是理想的化身,又是民族希望的象徵。他虔誠、孝順、沉著、勇敢,目光遠大,愛憎分明,集中了理想君王的優秀品質。他的虔誠,表現在對神祗的肅然敬畏,對人民的關注仁愛,對事業的無比忠誠。他絕對服從神的意志,甘願忍受七載漂泊、三年苦戰,為了完成建立一個新國家的光榮使命,將“眷戀之情壓在心底”,毅然拒絕了女王狄多的似火戀情。他不但戰勝了驚濤駭浪帶來的恐懼,沒有中道而輟,還一再諄諄教導猶疑動搖的同行者。對人民,他是仁愛的:倉惶亡命出逃,仍不忘父老同胞;有人不願再承受顛沛之苦,他不但不加怒罰,反而讓他們留在平安的地方。他沉著堅毅,英勇不屈。狩獵時,他箭無虛發,一口氣射殺七隻野鹿;戰鬥中,他怒投長矛,一舉將勁敵殺傷。他的一切行動都出自一個崇高的使命,既不像阿奇琉斯忿而退出戰鬥是因個人恩怨,也不像奧德修斯歷盡艱辛,巧施計謀,僅是為了與家人團聚。他是一個與往昔英雄迥異的新型英雄,一個理想的君王。史詩對主人公秉承神意,艱苦創業精神的頌揚,無非為了肯定羅馬帝國的神聖與正義。但史詩並沒有迴避主人公身上的弱點:悲天憫人,疑慮重重,甚至
盛有著阿奇琉斯般的暴虐。
其他人物
人物簡介 | 出現位置 |
---|
| |
維納斯(Venus),相當於希臘神話中
的阿芙羅狄特,愛神,埃涅阿斯的母親,她的廟遍布賽普勒斯島,西西里也有。 | 卷一第223/382/657行 卷二第591行 卷四第90行 卷五第779行 卷八第370行 卷十第16行 卷十二第411行 |
阿斯卡紐斯(Ascanius),即尤路斯,埃涅阿斯的兒子。 | 卷四第234行 卷八第48行 卷九第232/592行 卷十二第168/385行 |
| 卷一第120/174行 卷三第523行 卷六第158行 卷八第466行 卷十二第384/459行 |
| |
| |
色爾格斯圖斯(Sergetus),埃涅阿斯的部下。 | 卷一第510行 卷四第288行 卷五第121行 卷十二第561行 |
| 卷一第611行 卷四第288行 卷五第487行 卷九第171/779行 卷十第541行 卷十二第561行 |
普利阿姆斯(Priamus),特洛伊王朝最後一個國王,在位時發生特洛伊戰爭,特洛伊覆滅後被皮魯斯殺害。 | 卷一第457行 卷二第506行 卷八第158行 各處(passim) |
波利塞娜(Polyxena),普利阿姆斯的女兒,被皮魯斯殺死,祭他的亡父阿奇琉斯。 | |
| |
波利多魯斯(Polydors),普利阿姆斯
最小的兒子。 | |
代佛布斯(Deiphobus),普利阿姆斯的兒子,在帕里斯死後娶了海倫,特洛伊覆滅時被希臘軍殺害,一說有海倫插手。 | |
赫枯巴(Hecuba),普利阿姆斯的王后,生子女各五十人。 | |
赫克托爾(Hector),普利阿姆斯的兒子,特洛伊英雄,為希臘大將阿奇琉斯所殺。 | |
赫勒努斯(Helenus),普利阿姆斯的兒子,善占卜。 | |
卡桑德拉(Cassandra),普利阿姆斯的女兒,阿婆羅愛她,並賦予她預卜的能力,有一次她騙了阿婆羅,阿婆羅不能取消她預卜的能力,但禁止人們相信她的話。 | 卷一第41行 卷二第246行 卷五第636行 卷七第403行 卷十第68行 |
克列烏莎(Creusa),普利阿姆斯的女兒,埃涅阿斯的妻子,阿斯卡紐斯的母親,逃離特洛伊時失散而死。 | |
拉奧孔(Laocoon),普利阿姆斯的兒子,阿婆羅的祭司。 | |
帕里斯(Paris),普利阿姆斯的兒子,從斯巴達拐走海倫,引起特洛伊戰爭。又希臘神話,赫拉(尤諾)、雅典娜、阿芙羅狄特三女神比美,帕里斯評阿英羅狄特第一,以此獲罪,尤諾由此痛恨特洛伊人。 | 卷一第27行 卷二第602行 卷四第215行 卷五第370行 卷六第57
行 |
特洛伊魯斯(Troilus),普利阿姆斯的幼子,為阿奇疏斯所殺。據神諭,他若能活過二十歲,特洛伊就不會滅亡。 | |
人物簡介 | 出現位置 |
---|
阿加門農(Agamemnon),特洛伊戰爭中的希臘統帥。 | |
墨涅勞斯(Menelaus),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軍統帥之一,與阿加門農為兄弟,海倫的丈夫。 | |
海倫(Helena),宙斯和萊達所生,墨涅
勞斯的妻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她拐走,引起特洛伊戰爭。 | |
奧德修斯(Cxlyseus,拉丁化作Ulyses或Ulixes),特洛伊戰爭中的希臘將領,以足智多謀著稱。 | |
皮魯斯(Pyrrhus),別名涅俄普托勒木斯(Neoptolemus),希臘大將阿奇琉斯的兒子。特洛伊滅亡後,把老王普利阿姆斯和赫克托爾的幼子阿斯提阿那克斯殺死,把赫勒努斯和安德洛瑪刻俘回本國,他死後把國土的一部分分給赫勒努斯,並把安德洛瑪刻給他做妻子。 | |
西農(Sinon),希臘奸細,說服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去。 | |
俄瑞斯特斯(Oreste),阿加門農的兒子,其母殺死阿加門農,阿婆羅命令他殺母為父報仇,但受到復仇諸女神的折磨。他原應娶堂妹赫爾迷昂涅,但赫爾迷昂涅父親墨涅勞斯又把她他許給了皮魯斯。 | |
人物簡介 | 出現位置 |
---|
狄多(Dido),又名埃麗莎,胖尼基公主,丈夫被她哥哥謀害,她逃到北非,建立了迦太基國。 | 卷一第299行 卷四各處 卷六第450行 卷十一第74行 |
| |
人物簡介 | 出現位置 |
---|
拉提努斯(Latinus),拉丁姆王。按希臘傳說,他是奧德修斯和刻爾吉所生;按羅馬傳說,則是義大利本地法烏努斯神和瑪麗卡所生。 | 卷六第891行 卷七第45/192行 卷十一第231/469行 卷十二第18/707行 |
| 卷七第56/343行 卷九第737行 卷十一第223/478行 卷十二第54/595行 |
| |
拉維尼亞(Lavinia),拉提努斯王的女兒,和圖爾努斯訂婚,但後來和埃涅阿斯結婚。 | 卷七第52行 卷十一第479行 卷十二第64/605/937行 |
圖爾努斯(Turnus),魯圖利亞王,祖先是希臘的王,年輕而兇狠,為史詩後半部一個主要人物。 | 卷七第56行 卷九第3行 卷十一第376行 卷十二第943行 各處(passim) |
厄凡德爾(Evander),傳說中的希臘阿爾卡狄亞王,移居義大利,定居點即後來的羅馬城。 | |
帕拉斯(Pallas),厄凡德爾之子,埃涅阿斯最後殺死圖爾努斯為他復仇。 | 卷八第51/104/466行 卷十第365/490行 卷十一第27行 卷十二第948行 |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埃涅阿斯紀》取材於義大利民間傳說,即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飄流到義大利,後代建立羅馬城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上披拉斯齊族由小亞細亞侵入義大利北部的史實。史詩的主題在於歌頌羅馬人的光榮史跡,發揚羅馬的民族精神,激勵羅馬人民愛國家、愛民族的熱情,同時也歌頌了奧古斯都王朝,宣揚了奧古斯都的天賦神權,為羅馬民族保存了一部光榮的神話史,使原先流傳於民間的神話得以系統化,並灌注了愛國家、愛民族的崇高精神。
藝術特色
《埃涅阿斯紀》是一種新型史詩,作者有鮮明的創作目的,作者有歷史感、使命感,有深刻的思考,吸收了許多前人的傳統、神話和書本知識以為營養。在這層意義上,維吉爾可以算是歐洲第一個“現代”詩人。惟其它是“人工的”,所以就具有人工的特點。
首先,《埃涅阿斯紀》的構架是經過精心構思才搭起來的,不論是全詩或每一卷,都體現了詩人的匠心。每卷就像一個建築構件,與其他卷搭配照應。例如卷三、卷五情調比較恬靜,以緩和卷二、卷四、卷六的緊張。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每相互應,如卷七尤諾挑撥戰爭,與卷一尤諾命風神掀起風暴呼應;卷八寫羅馬未來的歷史與卷二寫特洛伊淪陷對照;卷十寫帕拉斯之死與卷四寫狄多之死呼應;卷十二圖爾努斯之死與卷六預言屋大維繼承人瑪爾凱魯斯之死對應。又如卷一以迦太基歷史開始,第七卷也有拉丁族歷史的交代;迦太基神廟內的雕刻配合拉丁姆官中的木刻;伊利翁紐斯既是知會狄多的使節,又是知會拉提努斯王的使節。這類精心安排的情節俯拾皆是。即使在每一卷里,情節的安排也是煞費苦心的,例如卷三埃涅阿斯敘述自己七年漂泊就分成三組,每組三件事:第一組的事件發生在愛琴海,第二組在希臘,第三組在義大利和西西里。每個事件代表一種情緒:特拉刻的荒涼可怕,提洛斯的溫存,克里特島上的災疫;斯特洛法德斯島上的妖氛,阿克提姆的羅馬氣氛,在布特羅屯,赫勒努斯預言前途,富有啟示錄的味道;敏涅爾伐堡則又預言未來的戰爭,最後在圍繞西西里航行的安靜氣氛中結束全卷。總體上,《埃涅阿斯紀》是矛盾平衡的結構:古代傳說和當代歷史既是兩回事,又有連續性;荷馬史詩的英雄和埃涅阿斯氣質不同,舊的英雄模式要賦以新的內容;羅馬事業的偉大、值得歌頌的羅馬英雄、和平的可貴、黃金時代之在望等等,和為獲得這些而付出的犧牲;神的意志和個人的意志。對於這些矛盾,詩人既衷心讚美,又深刻懷疑,矛盾的心情產生了朦朧的氣氛和哀婉的底調。
其次,《埃涅阿斯紀》的文字是考慮到具體情景經過推敲後才落筆的,力求形象性和音樂性同內容協調。例如,維吉爾在經常用“虔敬”“虔誠”來形容埃涅阿斯,點出他的性格特徵,表明他對神的虔敬,遵從神的旨意,作為兒子、父親和領袖則克盡厥職,還有同情憐憫之心。但當他和狄多戀愛,沉酒於逸樂,詩人便不再用這個形容詞冠在他名字前面。同時,維吉爾善於把豐富的人生經驗用極少的文字概括起來,文字精煉到了一個讀起來幾乎像格言警句的程度。例如“這是困難的、費力的”(卷六第129行),指下到冥界就再難回頭,死後不能再生,可以作無限的引申;又如“被征服的人只有一條活路,那就是不要希望有活路”(卷二第354行),概括了一種極端絕望的情緒,頗像《
李爾王》里葛羅斯特所說“我們之於天神,就像頑童手裡的蜻蜓,他們殺我們取樂”。此外,維吉爾善於用警句式的語句刻畫人物性格,如埃涅阿斯傷愈後重新投入戰鬥,對兒子說:“孩子,從我身上你要學到什麼是勇敢,什麼叫真正的吃苦,至於什麼是運氣,你只好去請教別人。”(卷十二第435行)
再次,《埃涅阿斯紀》在選擇比喻方面也別具匠心,使內容豐富充實。例如,卷二第304行,把特洛伊夜間混戰比做麥田起火比做山洪暴發沖走牛羊樹木,而牧人在山崖上聽到這聲音,一籌莫展。這個比喻基本上是從荷馬《伊利亞紀》(卷四第452行)引來的。荷馬把兩軍相遇比做山洪暴發,遠處牧羊人聽了直發抖,目的是烘托戰鬥的猛烈。荷馬的牧羊人是一筆帶過寫的,維吉爾把他突出出來,來烘托出埃涅阿斯的心理狀態,既驚怕又無可奈何。同時,卷一里的明喻(simile)體現了維吉爾的獨創性。例如全詩第一個明喻(卷一第148行)以人事比自然現象,就和荷馬常以自然現象比喻人事正好相反。如《伊利亞紀》卷二寫阿加門農召開軍事會議,故意試探將領們在沒有阿奇琉斯參戰的情況下有無作戰決心,提出班師回國,大家都贊成,部隊都開始做回國準備,荷馬用了兩個明喻來形容其忙亂景象∶像大風中的波濤,軍盔上的羽毛和搖動的槍桿,又像風中的麥穗。而維吉爾則從羅馬政治生活中摘取形象來比風暴的騷動和止息,由此也可見維吉爾對政治的屬意。再如,在兩次提到狄多,使讀者有心理準備之後,狄多本人出場(卷一第499行),詩人立刻用了一個明喻,把她比做狄阿娜。這個明喻是仿荷馬的,荷馬在《奧德修紀》寫少女瑙西卡阿出嫁前在河邊洗衣、洗澡之後的輕快心情和美貌像阿特密斯(狄阿娜)。此外,全詩中還有大量的現實生活的寫照,例如獨眼巨人波呂菲姆斯吃人的圖景(卷三第623行),簡直是一幅富人吃窮人肉的漫畫像;阿凱墨厄得斯則是一幅窮人吃野果草根充飢的餓草圖(卷三第588—654行);尤諾和維納斯的勾心鬥角則是一幅羅馬貴婦人的生活畫(卷四);德朗克斯是一個兩面派的羅馬政客(卷十一至卷十二);埃涅阿斯向狄多申辯(卷四),尤諾和維納斯在天宮的辯論(卷十)則無疑是元老院和法庭上辯論的翻版;埃涅阿斯和狄多的戀愛則可能影射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
最後,在手法上,維吉爾愛用象徵和暗示的手法為主旨服務,烘托出捉摸不定的腺朧的意識和氣氛,這種手法在卷六里用得最集中。埃涅阿斯來到阿婆羅神廟前,大門上雕著代達路斯、米諾陶和迷官的故事,象徵埃涅阿斯經過一段迷惘(包括狄多插曲),即將獲得解脫,認準前途,不再動搖。西比爾就是命運的象徵、神的代表,她既是向埃涅阿斯指明前途的嚮導,又是神秘莫測、令人生畏的人物。埃涅阿斯采折的金枝,據說象徵黑暗中的光明,死中的生,十分神秘。埃涅阿斯進入冥界之前還必須洗滌一名死去的同伴留下的污點,因此詩人費了一些筆墨寫葬禮,據說是用以象徵凡人死後(進入冥界以後)不能再生,但埃涅阿斯則不同,仍將再生。冥界出口有兩個,一個是角門(牛角制的),一個是象牙門,也具有神秘象徵意義。據《奧德修紀》(卷十九第562行),通過象牙門出現的夢都是假象,通過牛角門的夢都是確實的,而埃涅阿斯和西比爾恰恰是從象牙門出冥界,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同時,在詩中維吉爾還多次運用夢或幻影,也許因為維吉爾相信夢,夢即現實。而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它不僅烘托氣氛,而且推動情節。例如,希臘人已偷襲進城,埃涅阿斯還在酣睡,赫克托爾來到他夢中,警告他大禍臨頭,趕快速離特洛伊(卷二);克列烏莎向埃涅阿斯顯靈(卷二);當他在西西里左右為難,不知應否留在西西里,他的父親顯靈教促他服從神命,繼續前往義大利(卷五第720行);即便是同赫勒努斯和安德洛瑪刻的實際生活中的會晤也寫得如在夢中(卷三)。在後半部分,圖爾努斯不想應戰,凶神阿列克托先是入夢,後來又向他投蛇,警告他,挑唆他,他才改變主意(卷七第44行);最後寫圖爾努斯孤注一擲,舉起石頭想投向埃涅阿斯,但只覺全身無力,像在夢中舉石一樣。此外,維吉爾對人物心理活動,有時雖只輕輕一點,卻很少放過。有時他用“外化”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內心意識,例如,寫舵手帕里努魯斯強掙著抵抗睡意,終於因極度疲倦而墮海溺死(卷五第827行),就把睡意“外化”為睡眠神,把他下意識裡面的掙扎寫成他和睡眠神的鬥爭。再如,詩人在描寫狄多的各種心理活動時用獨白、比喻、對話、行動舉止的描繪,寫她的歡樂和悲哀。當埃涅阿斯告訴她,他決定離去,“狄多轉過身去,對他側目而視,兩眼轉來轉去,用沉默的眼光上上下下打量著他”,暗示此時她“方寸已亂”,內心沸騰和爆發前的靜默。
作者簡介
普布留斯·維吉留斯·馬羅(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10月15日—公元前19年9月),通稱維吉爾,出生在義大利北部
波河(Po)北岸
曼圖阿(Mantua)附近的安德斯村(Andes),幼年在他父親田莊上過著農家生活。他父親為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先送他到
克雷莫納(Cremona),後來又送到
米蘭和羅馬學習,曾向亞歷山大派哀歌詩人帕爾通紐斯(Parthonius)學習希臘文,向希羅(Siro)學習
伊壁鳩魯哲學,又學過醫學、算學和法律,並出庭做過一次辯護,但由於口拙而放棄法律。在羅馬結識了迦魯斯(Gaius Cornelius Gallus)、
蓋烏斯·阿西尼烏斯·波里奧(Gaius Asinius Pollio)和
瓦魯斯(Alfenus Varus)。通過波利歐結識了屋大維,並成為屋大維親信
梅塞納斯(Gaius Maecenas)幕中成員。此後直到逝世前,先後創作了《牧歌》《農事詩》《埃涅阿斯紀》。逝世後葬在那不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