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希氏菌
- 外文名: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
- 性狀:直桿狀
- 有無莢膜:莢膜和微莢膜
- 套用技術:轉基因工程
- 用途:生物能源
埃希氏菌指的是通過轉基因工程製造出了能消化柳枝稷生物質(一種常見野草)的埃希氏菌,將其中的糖轉化為可代替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3種運輸燃料的先進生物能源,而且無需添加任何酶。培育技術正常埃希氏菌無法在柳枝稷上生長,但美國能...
(5)腸粘附(集聚)型大腸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報導的一種能引起腹瀉的大腸埃希菌。3.CDC將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列為常規檢測項目 EHEC的血清型>50種,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許多地區,O157:H7占腸道分離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從血便中分離到的最常見的病原菌,分離率占血便的40%,6、...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氏菌,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DAEC).。大腸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細菌(...
埃希氏桿菌 埃希氏桿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印度洋,在中國分離。形態特徵 與模式菌株 Escherichia hermannii GTC 347(T) AB273738相似性為99.86%。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用途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分離自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表面富集物。
埃希氏菌屬拉丁學名(Escherichi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 直桿狀,1.1~1.5μm×2.0~6.0μ m,單個或成對。許多菌株有莢膜和微莢膜。革蘭氏陰性。以周生鞭毛運動或不運動。兼性厭氧,具有呼吸和發酵兩種代謝類型。此描述仍局限於大腸埃希氏菌(E.coli),因為蟑螂埃希氏菌(E.blattae)沒有很好的研究,...
赫氏埃希菌抗體在體外對赫氏埃希菌的抑制作用,製備了兔抗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體,並用ProteinG樹脂抗體純化柱進行純化,純化後的抗體與赫氏埃希菌混合,在不同的時間點對混合物進行掃描電鏡分析和培養基生長分析。簡介 赫氏埃希菌(E.hermannii)屬於腸桿菌科埃希菌屬成員,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可引起人原發性和繼發性...
傷口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美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桿菌。16S rRNA 基因序列號:AF530476, X80734。外膜蛋白II(ompA)基因序列號:M63349;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基因序列號:M63364;6-磷酸脫氫酶(gnd)基因序列號U14465:G+C (mol%):58.6±0.1 (Tm值法)。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
尿路是埃希大腸桿菌最常見的腸外感染部位,一般是從體外移生而至的.肝膽,腹膜,皮膚和肺部感染也可發生.該菌也是菌血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菌血症的發生往往無明顯的入侵門戶.該菌也是一種機會病原菌,它可使因其他疾病而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如癌腫,糖尿病,肝硬化)或接受皮質類固醇,放射療法,抗癌藥物或抗生素治療的...
弗氏埃希氏菌 弗氏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該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形態為桿狀,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異養兼性厭氧型。白色菌落,隆起或微隆起,全緣,水潤光滑。具多種毒力因子。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分類;研究;教學。
阿氏埃希氏菌 阿氏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孟加拉國。形態特徵 雙倍乳糖膽鹽培養基中44.5℃培養不生長。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上為白色菌落,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分類;研究,具體用途為分類學研究。
腸道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G-桿菌,賴氨酸脫羧酶、鳥氨酸脫羧酶均陽性,精氨酸雙水解酶陰性,有動力,IMViC實驗:+、+、-、-,尿素酶、苯丙氨酸脫氨酶陰性,不產H2S,不發酵山梨醇、纖維二糖和側金盞花醇,MUG陰性,發酵乳糖、甘露醇。兼性厭氧,最適pH7.4~7.6...
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 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桿菌。含熱不穩定性腸毒基因(lt或elt) 和人源熱穩定性腸毒素基因(stIb或estIb)。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用途為《GB/T 4789.6-2003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陽性對照菌株。
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G-桿菌,賴氨酸脫羧酶、鳥氨酸脫羧酶均陽性,精氨酸雙水解酶陰性,有動力,IMViC實驗:+、+、-、-,尿素酶、苯丙氨酸脫氨酶陰性,不產H2S,不發酵山梨醇、纖維二糖和側金盞花醇,MUG陰性,發酵乳糖、甘露醇。兼性厭氧,最適pH7.4~7.6。
腸道集聚性大腸埃希氏菌 腸道集聚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桿菌。含集聚熱穩定性毒素A基因(astA) 、集聚黏附菌毛調節基因(aggR) 和腸定植因子基因(pic)。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用途為《GB 4789.6-2016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陽性對照菌株。
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桿菌,在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成黃色菌落,不能發酵乳糖。其藥敏結果為對鏈黴素、磺胺異?唑、甲氧苄啶、四環素和阿莫西林耐藥,對氯黴素、氨苄黴素、頭孢噻肟、萘啶酮酸、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頭孢曲松、氧氟沙星及...
旱獺埃希氏菌 旱獺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桿菌,周身鞭毛,無芽孢 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分類學研究,具體用途為模式菌株;genome sequence: NBP00000000。
出血性大腸埃希氏桿菌 出血性大腸埃希氏桿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革蘭氏陰性,以質粒克隆載體pGEMT easy為載體,含有紅球菌R. erythropolis DS3的黃素氧化還原酶基因dszD,以DH5α作為受體菌株構建而成。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為分類;研究;教學。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是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的一個物種,由德國奧地利兒科醫生特奧多爾·埃舍里希於1885年發現。大腸桿菌主要寄生於人和動物的大腸內,約占腸道菌的1%。大腸桿菌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桿狀、大腸埃希氏菌屬細菌,常見於小腸下部的溫血...
細菌域 變形菌門 γ-變形菌綱 腸桿菌目 腸桿菌科 埃希氏菌屬 大腸桿菌種 學名 Escherichia coli (T. Escherich 1885)常見種類介紹 大腸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稱為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段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大腸埃希氏桿菌是中等大小桿菌,其大小為1~3 um×0.5~0.7 um,有鞭毛,無芽胞,有的菌株可...
大腸細菌(E. 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定義 大腸細菌(E. 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病致病大腸桿菌。大小0.4~0.7×1~3um,無芽胞,大多數菌株有動力。有普通菌...
腸桿菌科是由多個菌屬組成,生物學性狀相似,均為革蘭氏陰性桿菌,這些細菌常寄居在人和動物的消化道,並隨糞便排出體外,廣泛分布在水和土壤中,大多數腸道桿菌屬於正常菌群。當機體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腸道外組織時,成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部分腸道桿菌是致病菌。例如:產毒大腸埃希氏菌、傷寒沙門氏菌、各種志賀氏...
ETEC屬於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成員,為革蘭氏陰性的直桿菌。大小約5~0.8 μm×1.0~3.0 μm,無芽孢,大多數菌株有動力,普通菌毛與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類莢膜。ETEC最佳生長溫度為37℃,最佳pH值為7.2~7.4。在普通瓊脂上生長良好,可形成圓形、邊緣整齊、稍隆起、...
由多種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不同類型禽病的總稱。包括大腸桿菌性氣囊炎、敗血症、臍炎、輸卵管炎、腹膜炎及大腸桿菌肉芽腫等。疾病簡介 禽大腸桿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多種病的總稱,包括大腸桿菌性肉芽腫、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眼炎、卵黃性腹膜炎等疾病,對養禽業危害嚴重。雞...
大腸桿菌病(colibacillosisi)是由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組傳染病,危害養殖業嚴重的主要是豬大腸桿菌病、禽大腸桿菌病、兔大腸桿菌病等。病原是腸道桿菌科埃希氏屬的大腸埃希氏菌(E.coli),簡稱大腸桿菌。流行特點 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也是畜禽腸道的正常棲居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且對機體有益,能...
腸病原的大腸埃希氏菌感染;腸道病原性大腸桿菌感染;腸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致腹瀉性大腸桿菌性腸炎 分類 感染內科 > 細菌性感染 > 致病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 ICD號 A48.8 流行病學 傳染源主要為病人及帶菌者,有嬰兒帶菌者,亦有成人帶菌者。傳染性強,以直接接觸傳播為主,通過污染的手、食品或用具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