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埃勞戰役
- 地點:東普魯士埃勞地區
- 時間:1807年2月7日-2月8日
- 參戰方:法蘭西第一帝國,俄羅斯帝國
- 結果:平手,俄軍率先撤出戰場
- 參戰方兵力:法軍75000人;俄普聯軍83000人
- 傷亡情況:法軍約1.5-2.9萬人;俄軍約1.5-2.6萬人
- 主要指揮官:拿破崙;本尼格森
戰役簡介,反法聯盟,俄軍突擊,法軍反擊,接觸戰,奧熱羅,騎兵衝鋒,達武死戰,內伊回援,戰役總評,後續發展,
戰役簡介
1806年10月,拿破崙率法軍在耶拿戰役中擊潰普魯士王國軍隊主力,在占領柏林後繼續向東推進,與援助普魯士的俄國軍隊相遇。1807年1月,貝尼格森率領的約7萬人俄軍和8000普魯士軍隊從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出發,進擊米歇爾·內伊和貝納多特率領的法軍,而拿破崙也調集約7萬軍隊希望抄襲俄軍後路。貝尼格森得知法軍動向後,返軍埃勞,迎戰法軍。
巴格拉季昂率領的俄軍後衛部隊同法軍相遇,成功阻擊了法軍的進攻,使得俄軍主力得以占領普魯士-埃勞城北高地,從容設立堅固陣地。次日,兩軍決戰,法軍達武部衝擊俄軍左翼、奧熱羅部衝擊俄軍中央、蘇爾特部則對俄軍右翼進行牽制進攻。戰役打響後,奧熱羅部受到俄軍密集炮火攻擊,損失慘重,拿破崙投入繆拉騎兵部隊加以支援方才使其免於失敗。達武在戰鬥初期取得一定進展,但俄軍右翼對左翼進行了及時的支援,擊退了法軍進攻。
當晚戰鬥結束,雙方傷亡慘重,但均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反法聯盟
第四次反法聯盟這場戰鬥的緣由還要追溯更早的戰事。1806年前,普魯士王國在大部分時間內對大革命後建立的法蘭西共和國和帝國採取和解政策。但隨著法國勢力在歐洲的擴展,主戰派逐漸得勢。在1805年組成的“第三次反法聯盟”中,法國的兩個死敵—奧地利和俄羅斯企圖拉普魯士入伙。不料,普魯士尚未完成軍隊的動員工作,拿破崙已於1805年12月2日取得了著名的奧斯特利茨戰役的勝利,從而徹底粉碎了這次反法聯盟。見風使舵的普魯士立即同法國講和,還乘機占領了德意志北部的漢諾瓦,法國早些時候剛剛占領了這塊英王的世襲領地。這使得法普兩個繼續維持友好關係難以為繼。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拿破崙正在急劇的改變著歐洲的政治版圖,他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已經維繫千年的鬆散政治實體,他長期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充當皇帝。取而代之的是“萊茵同盟”,他是由德意志西部諸小邦組成的聯合體,受法國控制。這無疑是法國對德意志內政的嚴重干涉。法國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不斷東擴,對德意志兩大邦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形成嚴重威脅,拿破崙隨後又嚴令普魯士將漢諾瓦歸還英國。這令普魯士實在難以容忍,只有訴諸戰爭。1806年9月,以俄普為中心、由英國提供經費的第四次反法聯盟最終形成。隨後,普魯士向法國宣戰。而俄國,卻依仗廣闊的領土和充足的人力,答應全力援助普魯士。不幸的是,普魯士沒有等到俄國援軍的到來就在耶拿-奧爾施泰特之戰戰敗。
雖然普魯士在短時間內戰敗,但是俄軍卻在邊境城堡基地中集結待發。隨後,拿破崙希望以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來結束戰爭的想法也沒能達成,只好令大軍先宿營過冬。他花費了大量時間試圖改善自己部隊的後勤狀況。他為每個軍都劃定了徵集糧抹和補給品的區域,但這項安排卻會使法軍遍布波蘭全境,從而削弱全軍的戰鬥力。看來拿破崙是在試圖重整他的軍隊,為來年春天的戰爭做準備。但俄國人不想給他喘息之機。1807年1月中旬,俄軍已開始進行戰術移動。在艾勞進行的一場冬季大戰就要開始。
俄軍突擊
當時,戰區南界是維斯杜拉河、納累夫河和布格河的交匯處。1806年底的零星戰鬥大多發生在這一區域,因此雙方都在此集結大量兵力。西界是南北流向的維斯杜拉河,它屏障著法軍一直向西的交通線。在更遠的北面,一支普魯士部隊正在堅守但澤,他們已被法軍團團包圍。東面的約翰尼斯堡森林和一系列湖泊則構成了戰區的東界。東北面是哥尼斯堡,它是普俄軍隊的重要基地和供應中心。
1807年1月8日,萊昂蒂·萊昂蒂耶維奇·本尼格森將軍從陸軍元帥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卡緬斯基手中接過了指揮權。本尼格森在俄羅斯帝國此前對波蘭、土耳其和波斯等鄰國發動的戰爭中表現優異,因而在俄軍中聲望較高。他手頭共有大約 11.5萬人,其中10萬為俄國人,其餘是萊斯托克將軍指揮的普軍。本尼格森的作戰計畫是在其前任布克斯格夫登侯爵協助卜制訂的,主要內容是離開華沙地區北進,在法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並發起奇襲。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把全軍分為兩部分在正面的華沙前線,他只留艾森將軍的約1.8萬兵力進行牽制並掩護主力側翼。他親自率領近9萬之眾的主力擔負突襲任務。在兩支部隊中間,還有支約8千人的小部隊負責保持兩軍的聯繫。
俄軍計畫的第一階段實施得非常順利。本尼格森以約翰尼斯堡森林和斯伯爾林格湖作掩護,成功避開了法軍巡邏騎兵的偵察。到1月18 日,他已抵達預定的反攻陣地。他已經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法軍對敵方主力部隊的調動渾然不覺。隨後,他準備引兵迅速西進,以實現以下日標:·摧毀貝爾納多特元帥的法國第1軍;·解除但澤之圍.或奪取維斯杜拉河下游的各渡口:·取得更好的糧襪補給地.以度過冬天剩下的時間;·保衛柯尼斯堡這座仍在他的普魯士盟軍手中的唯一的大城市;·鞏固他對軍隊的控制一一作為一名新指揮官.他急於有所作為.並以此證明自己是稱職的。
法軍反擊
拿破崙方而的部隊由於1806年秋天作戰的消耗,各部兵員都不充足。其可投入戰鬥的兵力總計在10-11萬之間。因此,他在兵力數量上略占優勢,但不是壓倒性的。
第一場小戰發生於1月19日的斯希派拜爾。米歇爾·內伊手下的一支騎兵遭俄軍進攻,在遭受輕微損失後被趕跑了。本尼格森率軍繼續前進,於21日與萊斯托克的普軍會合。但在隨後的兩整天中,他卻按兵不動。他為何如此處置,一直是兵家爭論的話題,但此舉毫無疑問是個錯誤。不可否認,已在冬季的冰天雪地中跋涉兩周之久的俄軍的確需要休整,但俄軍駐留的最佳時期應該是與法軍發生接觸之前。
在與俄軍遭遇之後,內伊急忙把自己分散的兵力集中起來,開始後撤。他還派通信兵提醒貝爾納多特。當本尼格森重新開始向前推進時,貝爾納多特已集結9個步兵營和11個騎兵中隊總計6500人趕到莫龍格地區,並成功地檔住了俄軍的進攻,守住了陣線。再加上法軍杜邦師的及時趕到,貝爾納多特終於免遭一場大難。
雙方在這場戰鬥中各損失約2千人,貝爾納多特隨後率軍南撤。莫龍格遭遇戰意義重大,因為它最終提醒了拿破崙,使他意識到了危險。此前,拿破崙一直無視內伊的警告,認為斯希派拜爾之戰僅僅是一場由於內伊擅自離開補給區域而引發的前哨戰。
直到莫龍格戰鬥後,拿破崙才急忙從大本營發出了一系列命令。他很快制訂出了詳細的反擊計畫,並以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本尼格森作戰計畫中的缺陷:正在西進中的俄軍正把自己的左側翼暴露給法軍。他迅速劃定了兩條進軍路線,從而展開了一場鉗形攻勢:奧爾特爾斯堡—比喬弗斯堡—比喬弗斯坦;阿倫史坦—古斯塔特—海爾斯堡。法軍各部隊將沿上述兩條路線向敵側後實施大遷回,切斷敵軍退路,然後加以合圍殲滅。近衛軍作為總預備隊,淮備隨時隨地進行增援。貝爾納多特則將為這個陷阱扮演誘餌角色,如果俄軍繼續進逼,他將退到維斯杜拉河,有可能的話就向攻擊部隊的左翼靠攏。眼看契機正轉入法國人之手,兩個問題卻幾乎同時產生了:第一個是拿破崙下達給貝爾 納多特的那些命令被本尼格森截獲。本尼格森獲得這一情報後,迅速作出了巧妙的應對。他命令部隊立即在容科沃地域集結。這一來,拿破崙即將面對的就不是一支分散且對敵情毫不知曉的敵軍,而是正在迅速集結並企圖發起攻擊的大軍。如果不是情報落入俄軍指揮官之手這樣不走運的事情發生的話,拿破崙的進攻無疑會取得巨大勝利。此前,本尼格森已經把自己的軍隊散布在超過40英里長的戰線上,並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正在追擊的法軍已被徹底打敗。約米尼後來評論說:“他(本尼格森)已經一頭撞進了陷阱,正在盲目地匆匆走向毀滅。”後來在俄軍中服役的一位英國軍官羅伯特·威爾遜爵士也評論道:“本尼格森本應預料到這一情報的,卻還是被親眼所見嚇了一跳。” 法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道路的狀況。拿破崙已經選擇了上述兩條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大道作行軍路線,但它們的路況一向不好。法軍沿著泥濘的道路行進,在急行軍過程中大受其苦。
格森已在那裡集結了實力很強的後衛部隊。已經感到有些不對勁的拿破崙命令部隊停進一天,並派蘇爾特從側翼東進。3日,尼古拉·蘇爾特進攻弗里德堡未果,戰至天黑也未取得進展。感到己方交通線受威脅的本尼格森率軍再次掉頭北進。
本尼格森已將屬下所有的部隊集結完畢,但萊斯托克的普軍沒到。拿破崙已派統率左翼攻擊部隊的內伊前去追擊萊斯托克軍。內伊做的很好,不僅擊潰了對手的掉頭反攻,還抓獲了2千俘虜。在主戰場,6日,兩軍在霍夫再次爆發後衛戰,這是戰役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遭遇戰。俄軍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將軍檔住了緊追的法軍。戰場局勢異常緊張。雙方在這次戰鬥中各損失了約2千人。但本尼格森成功地率俄軍主力脫離了戰場,於 6-7日抵達艾勞。
同時,拿破崙命令內伊繼續追擊萊斯托克,令達武從另一側向澤爾巴倫地區疾進。但形勢的發展令拿破崙越發懊惱:他的主力部隊人數在不斷減少,貝爾納多特部仍未出現在戰場上。後者直到2月3 日才收到皇帝的新命令。他離主力部隊還有兩天的路程,注定趕不上參加即將到來的戰役了。已離開i力的內伊仍在繼續追擊萊斯托克,他雖然幹得很出色,卻也沒能緊咬住敵人。拿破崙隨後與達武取得了聯繫,井令他迅速來與自己會合。拿破崙親自指揮的部隊,僅剩下近衛軍、奧熱羅軍、蘇爾特軍和繆拉的騎兵預備隊,共約4.5萬人。拿破崙一貫倡導集中兵力進行決戰,這次卻由於求勝心切、企圖把俄軍逼入預定戰場而分散了兵力。結果決戰開始時,拿破崙的兵力在數量上處於劣勢。與此同時,本尼格森也在集中兵力。他此時已有6.5-7萬兵力可資使用,正在尋戰。拿破崙主力部隊實力的削弱,為俄軍提供了一個取勝的良機。
接觸戰
看過艾勞會戰的地圖的人都不禁要問,這么重要的一場戰役,為什麼要會在此地打響呢。這裡沒有足以為一支大軍提供隱蔽地的場所。本尼格森部隊的兩翼都一覽無餘地暴露在曠野中,只有一些矮樹叢、小高地和河流作屏障。該地區到處分布著小的林地,但它們無一足以阻礙部隊的機動。最大的叢林位於克萊因佐斯加滕和安克拉彭之間。還有一些小湖泊,但都已完全封凍,上面還覆有積雪。軍隊可倚的屏障不過是一些小村莊,如澤爾巴倫、克萊因佐斯加滕、安克拉彭、蘭帕斯赫、斯赫洛迪滕和斯赫莫迪滕。艾勞是該地區最佳的防禦陣地。這個村莊與它的教堂和墓地一起構成了一個戰術據點。村外不遠處,一系列西北—東南走向的小山嶺提供了有利的地勢。對俄軍而言很不幸的是,經過一陣短促的戰鬥,法軍已搶占了艾勞周圍的山嶺。
從地圖上標示的道路網看,本尼格森有兩種選擇要么北進柯尼斯堡,要么轉向東面的俄波邊境。東進意味著棄普魯士盟軍而不顧,而北上也無太多把握。而對如此艱難的抉擇,手下大部分軍隊已經集結完畢的本尼格森決心孤注一擲,就地抵抗追兵,以圖挽回戰局,艾勞是他找到的最佳戰場,結果他幾乎實現了自己目標。
7日的序戰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蘇爾特的步兵先頭部隊和繆拉的騎兵把俄軍追進了艾勞村。戰鬥一打響就很快升級。法軍於下午5時完全占領了村莊,但俄軍於卜午6時又反攻進村。雙方竭力爭奪,激烈的戰鬥持續到晚土7時,零星從交火則持續到10時。雙方各損失了約4千人、這樣的傷亡對一場遭遇戰而言是相當慘重的,這預示了第二天戰鬥的慘烈程度。
拿破崙曾告誡奧熱羅、這樣的爭奪戰是對兵力的浪費,可俄法兩軍士兵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都想拿下艾勞,然後進村躲避暴風雪,占領了村莊的法軍就在艾勞及附近的山嶺停了下來,當晚,法軍就睡在村中的雪地中,一些人則乾脆露宿在墓地的墓碑旁。
拿破崙的戰役目標部分受到了環境制約。一開始,他準備川手失的兵力打一場決定性的戰役。等達武軍到,他就用這支生力軍發動反攻,一舉扭轉戰局。達武軍的這戰術機動將切斷本尼格森大軍的退卻道路和通向俄國的交通線。然後,法軍將一鼓作氣向西橫掃到海邊,完全摧毀俄軍。內伊將負責掩護拿破崙的左側翼,並在必要時提供支援。拿破崙將以4.5萬兵力和大約200門火炮執行這一計畫。再加上可能趕到的達武和內伊的援軍,拿破崙的軍隊可最終達7.5萬之眾。在艾勞的法軍從右到左布陣如下,蘇爾特軍的1個師,奧熱羅軍,蘇爾特軍的另2個師,一支輕裝騎兵掩護部隊。由近衛軍和繆拉的4個騎兵師組成的預備隊配置在陣線的中央偏右位置,用來作最後關鍵性的一擊。這個計畫略帶樂觀主義色彩。要保證計畫完全實現,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絲毫問題。更重要的是,拿破崙直到7日凌晨8時才派人向內伊傳送命令,他8日能否趕到戰場還是個未知數。
本尼格森部署的特點是中央陣線兵力強大。他的大部分預備隊和炮兵群都集中在這一地段。從他的部署推斷,他的計畫很可能是,以後備部隊和龐大的炮兵群為支撐,在前沿強行發起攻擊。俄軍龐大的炮兵部隊集中為3個炮兵群:第一群70門火炮處於陣線中央位置,第二群60門炮放在右翼,第三群40門炮掩護左翼,另有60門由馬牽引的火炮留作後備。其部署如下:
左翼—普拉托夫將軍的哥薩克騎兵:拖爾斯脫公爵(中將)的1個步兵師,以及巴戈武特少將的步兵分隊;巴赫蘭少將的輕騎兵部隊。 中央—2個步兵師.分別由艾森中將和薩肯公爵(中將)率領;季米特里·加里森王子(中將)的騎兵部隊。右翼—圖奇科夫中將的1個步兵師;馬爾可夫少將的步兵分隊;科爾普夫少將的騎兵部隊。 中央陣線總預備隊—3個步兵師,分別由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多赫圖羅夫中將所其夫中將和卡門斯基將軍率領。 可以看出,俄軍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陣線中央,側翼稍顯薄弱。但值得稱道的是,本尼格森對炮兵部隊的部署很富技巧性。
奧熱羅
2月8 日凌晨8時,俄軍炮兵首先 開火,艾勞戰役開始了。法軍立即開炮還擊,炮戰持續了近1小時。隨後,拿 破侖命令部署在左翼的蘇爾特軍的2 個師—勒格朗師和勒瓦爾師—發動進攻,他們很快一與圖奇科夫指揮的 俄軍右翼纏鬥在一起。這是拿破崙慣 用的開戰手法,意在進攻旨定計畫中的的一個非關鍵性地段,以吸引敵方預 備隊離開法軍將要實施決定性突破的地方。就這場戰役而言,拿破崙準備等達武援軍。到,就以法軍右翼發起決定性的突擊。
上午9時,達武軍先頭部隊1個師 開始抵達戰場。他們很快就把駐澤爾 巴倫的俄軍趕出村外,但有強大炮火 掩護的俄軍退而不亂。由於兵力有限, 法軍沒能繼續推進。9時半至10時,由於正面有俄軍步兵,側翼又有2個俄軍.騎兵團夾擊,勒格朗師被迫大幅後撤、幾乎退進艾勞村。雖然勒瓦爾師穩住了戰線,但拿破崙的左翼不斷遭受俄一軍猛烈炮擊,損失不斷加重,右冀也未能取得進展。
法軍可謂出師不利,而;拿破崙的下一步行動更顯得光怪陸離:他 命令奧熱羅軍的2個師—休德萊師和德讓爾丹師—發起強攻。同時讓蘇爾特軍的最後1個師—聖海拉爾師前出,與已占領澤爾巴倫的法軍一道負責掩護奧熱羅軍右翼。奧熱羅病得很重,只能勉強上馬。但他仍迅一速將部佇列成兩線展開。第一線1個旅排成散兵線向前進攻,第二線1個旅列為方陣緊隨其後。但事實證明,這一安排是災難性的。由於天氣惡劣,排成散兵線的法軍前進異常困難;而方陣更是俄軍強大炮兵絕好的活靶子。猛烈的暴風雪遮住了奧熱羅軍士兵和軍官們的視線。他們很快迷失了方向,不知不覺中整個部隊都偏向了左前方,與俄軍中央陣線的薩肯部隊遭遇。奧熱羅軍先是遭受己方炮火的誤擊,隨後又迷茫地陷入到俄軍架在山崗上的70門大炮的火網中。俄軍處於順風位置,他們對法軍實施了猛烈轟擊。一場令人毛骨諫然的大屠殺立即開始。德讓爾丹師長陣亡,奧熱羅和休德萊師長也都負了傷。在如此不利的處境下,奧熱羅軍在最後全線崩潰前仍堅守陣線近30分鐘之久。法軍事後稱有929人陣亡,4271人受傷;但有人指出這個傷亡數字被大大縮小了,因為當晚整點全軍時,早上進攻時有1萬2千兵力的奧熱羅軍,僅剩3千人可以作戰。
騎兵衝鋒
隨著奧熱羅軍已為數不多的殘兵退回,拿破崙又面臨著新的災難,本尼格森正派出預備隊反擊法軍。聖海拉爾師雖未遭受奧熱羅軍那樣的重創,卻也在苦苦支撐、步步後退。更糟的是,一支4-6千人的俄軍正直逼艾勞,並逼近了拿破崙所在的位置。此時拿破崙身邊僅有近衛軍步兵(4個團)和繆拉的騎兵預備隊。然而,拿破崙卻鎮靜地命令繆拉率部前進,從而開始了法軍在本次戰役中最為出色和宏大的騎兵衝鋒。
繆拉的重騎兵部隊共有4個師、80箇中隊計1萬兵力。他明白,自己戰敗就意味著“大軍團”的災難。對乾此次衝鋒,史家描述不一。但法軍騎兵取得了兩個重大突破:俄軍左翼騎兵被打跨,在中央陣線,法軍騎兵衝破了俄軍多克圖羅夫步兵師的陣列,然後繼續前進,擊潰了薩肯師,粉碎了俄軍加里森部騎兵的反衝鋒。但俄軍步兵迅速在法軍騎兵的後方集結,成功地切斷了他們與其它法軍部隊的聯繫。在此緊要關頭,貝西埃爾元帥率近衛軍騎兵趕到,與繆拉會合。然後,他們轉馬後退,再次衝破了俄軍陣線,並一路用馬刀趕殺著俄軍步兵。
這次騎兵突擊成了戰役轉折點。本尼格森為抵擋這次衝鋒,幾乎調動了所有部隊,致使俄軍各部(包括炮兵)都蒙受了損失拿破崙不惜長時間置身於炮火之下以激勵士氣,並趁機將退回的蘇爾特軍和奧熱羅軍重新布成了基本連貫的陣線,贏得了坐等達武軍增援的時間。繆拉雖損失了大約1500騎兵,但本尼格森的神經卻被摧垮了。當天,他再未發起大規模攻擊,只是消極被動地應付著法軍的一次次突襲。從中午12時到下午1時,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平靜。隨後,達武的3個師全部趕到一r戰場。他的部隊是迄今唯一未參戰也未受損失的生力軍,法軍能否取得戰役的最終勝利,全系達武一軍。
達武死戰
在下午的戰鬥中,達武軍的進攻雖然進展緩慢,卻給俄軍帶來巨大壓力。本尼格森把一切可用的部隊都調來阻滯達武的進攻。俄軍各部隊相互混雜,建制全被打亂,戰場指揮十分困難。到下午2時半,法軍已占領了澤爾巴倫和克萊因佐斯加滕。至下午5時,達武軍已占領了安克拉彭和庫茨奇坦,切斷了本尼格森軍退回俄國本土的道路。這一來,本尼格森要被迫撤退的話,就只有退回柯尼斯堡一條路了。
此時,俄軍陣線已開始斷裂,士兵們也被分割包圍起來。如果拿破崙此時還有後備部隊,這正是全殲俄軍的大好時機。但拿破崙除負責直接保衛統帥部的8個營的近衛軍步兵外,已再無多餘的部隊可用。已近乎絕望的本尼格森卻得到了一支生力軍,下午—時半,萊斯托克的普軍(約9千人、30門火炮)已趕到了戰場的西北角。本尼格森命令他們立即支援左冀,抵抗達武軍的進攻。至下午5時,一切準備就緒的普軍發起了全力以赴的進攻,經過3次衝擊,又奪回了庫茨奇坦。達武軍對俄軍中央部隊的進一步攻擊也受挫,隨後又遭到俄軍兩翼騎兵和普軍的夾擊,被迫後撤至克萊因佐斯加滕附近的高地上。此時,達武對戰士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勇士將找到他光榮的歸宿,而懦夫將腐爛在西伯利亞荒野!”法軍士氣大振,終於頂住了俄軍的進攻。達武將所有炮兵都集中起來,用極富殺傷力的榴霞彈猛轟敵軍的密集隊形。俄普聯軍的3次進攻均未奏效。炮擊直到晚上10時才漸漸停止。俄國人最終沒能撼動達武軍這座大山,他們被迫率先撤離了戰場。
內伊回援
內伊直到當天下午2時才接到拿破崙的命令,此時戰鬥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令人驚異的是,他竟沒有聽見從戰場傳來的震耳欲聾的炮聲。加之路況太差,內伊軍直到晚7時才趕到。在那.且,他擊敗了普軍的些後衛部隊。聞訊趕到的俄軍5個擲彈兵營發起一次反擊,卻慘敗而歸。隨著槍聲的稀疏,內伊率軍暫退。他一向魯莽,這次卻表現得很謹慎。由於天黑,交通不便,戰局晦暗不明,這不失為明智之舉。晚上10時,艾勞戰役全面結束。
戰役總評
本尼格森的計畫從一開始就存在漏洞,執行情況更糟。他在進行戰術機動時向法軍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隨後卻按兵不動達2天之久,致使本可能被優勢俄軍分割殲滅的內伊和貝爾納多特兩軍成功逃逸。拿破崙制定的相應的反擊計畫可謂技高一籌,卻因給貝爾納多特的命令被俄軍哥薩克騎兵繳獲而功虧一簣,拿破崙被迫把兵力分散開來尋殲俄普軍,為此後陷入被動埋下了伏筆。
由於兵力不足,拿破崙幾乎輸掉艾勞之戰。他本計畫在艾勞打一場防禦戰,阻止俄軍奪占艾勞,但實際卻打成了進攻戰。8日早上的進攻全是法軍發起的,他派奧熱羅軍實施攻擊更令人匪夷所思:此時本尼格森尚有充足的後備軍,因此奧熱羅軍進攻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奧熱羅軍遭重創,意味著拿破崙在後來的戰鬥中再無預備隊可用。當然,如果拿破崙坐等本尼格森進攻,他也只能調奧熱羅軍抵禦俄軍。也許他試圖用一次主動進攻來達到防禦戰的目的。
本尼格森在重創奧熱羅軍後迅速發起反擊是英明之舉,如果對手是個庸將,他很可能得逞。但拿破崙不愧為一代軍事天才,他的反應既迅速又鎮定,下令繆拉搶在奧熱羅軍被殲前發起勇敢的反衝鋒,結果不僅穩住了戰局,還將俄軍主力—中央部隊牢牢牽制住,為達武軍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次戰役中,達武再次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或者不客氣的說,在艾勞,達武挽救了拿破崙的軍事聲譽。
有些評論認為,下午5時法軍占領庫茨奇坦後,拿破崙已勝利在望。筆者認為,這與當時的實情不符。拿破崙除8個近衛軍步兵營外已無後備軍,而本尼格森還有萊斯托克的普軍充作預備隊,並試圖以它抵擋達武軍的推進。在拿破崙時代的戰鬥中,哪方剩下的可用於再戰的兵力更多,哪方就應被視為勝方。拿破崙已經竭盡了全力。因此,晚上7時的本尼格森比下午5時的拿破崙更接近勝利的邊緣。但無論從人力還是決心而言,本尼格森都無力擊敗拿破崙。因此,這場大屠殺落個以僵局終場。
由於俄軍退出了戰場,拿破崙得以以宣布取得了最終勝利。隨後,最終成為戰場主人的法軍以繆拉率領少數騎兵實施了象徵性的追擊,在埋葬了死者和疏散完傷員後,法軍也匆忙撤離了戰場。關於這次戰役的傷亡人數,眾說紛紜且差異很大,沒有較為確信的數字。大致的傷亡數字範圍是俄軍傷亡在1.5-2.6萬人之間,法軍在1.5-2.9萬之間。俄軍另有2500人被俘,23門火炮被繳獲。法軍也有約1200人被俘。鑒於雙方先後投入戰場的兵力(法軍7.5萬,俄軍8.3萬),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角度看,這場大屠殺只不過是一次非決定性戰役(但拿破崙在隨後的弗里德蘭戰役中徹底擊敗對手)。對於艾勞之戰,內伊元帥戰後巡平見戲場時的感嘆為它下了最好的註腳和評價:“多慘烈的一場大屠殺啊。但卻無果而終!”
後續發展
埃勞會戰之後,拿破崙集中兵力取得了兵力優勢,率65000法軍與本尼格森所率53000俄軍再戰於海爾斯堡。會戰中法軍傷亡約11000人,俄軍傷亡約9000人,兩軍仍舊未分勝負,但俄軍依然率先撤出戰場。本尼格森想要誘敵深入,進入柯尼斯堡休整,但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堵住了他。弗里德蘭會戰本尼格森背水布陣,卻沒能迅速擊潰法軍前衛拉納部,拖到法軍主力到來後遭到慘敗。弗里德蘭會戰法軍傷亡約8000人,俄軍傷亡約20000人,拿破崙取得對本尼格森的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