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是指不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廢棄無用或骯髒破爛之物;比喻失去價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垃圾污染,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作垃圾污染。 垃圾污染包括工業廢渣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兩類。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膠和石油廢渣等。 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膠、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長,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現狀
中國約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
困境。中國僅“
城市垃圾”的年產量就近1.5億噸,這些城市垃圾絕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僅影響
城市景觀,同時污染了與我們生命至關重要的大氣、水和土壤,對城鎮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垃圾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棘手問題。垃圾不僅造成
公害,更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年產1.5億噸的城市垃圾中,被丟棄的“可再生資源”價值高達250億元!北京市現日產垃圾13000噸,全年生產495萬噸,而且每年將以8%的速度遞增。中國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還有衛生填埋,這種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產生的問題,其缺點是建填埋場占地面積大,使用時間短(一般十年左右),造價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浪費了;再是焚燒,使垃圾體積縮小50%~95%,但燒掉了可回收的資源,釋放出有毒氣體,如二惡英、電池中的汞蒸汽等,並產生有毒有害爐渣和灰塵;第四種是堆肥,這種方法需要人們將有機垃圾與其它垃圾分開才行,它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北京市現處理一噸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處理費用就是5億多元。這還不包括建設垃圾處理場的費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廠就得花1~2億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燒廠就得花20多億元,這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當前大量未經分類就填埋或焚燒垃圾,既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又會產生二次污染。
(1)垃圾的露天堆放會使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釋放,嚴重污染了大氣和城市的生活環境。
(2)嚴重污染水。體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有機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形成有機物質,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三為一體的污染源,雨水淋入產生的滲濾液必然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同時垃圾往往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這些必然危害著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
(4)侵占大量土地。據初步調查,2003 年全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帶所包圍全國垃圾存占地累計 80 萬畝。
(5)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中有機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只採用簡單覆蓋易造成產生甲烷氣體的厭氧環境,易燃易爆。
(6)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區居民的有機垃圾二次污染後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小區有機垃圾的不斷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斷增加的源頭。
危害
對水環境的污染
垃圾在堆置或填埋工程中,產生大量酸性、鹼性,有毒物質、生活排放出來的垃圾含汞、鉛、
鎘等廢水,滲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水體黑臭,地下水淺層不能使用、水質惡化,全國60%的河流存在的
氨氮、
揮發酚、
高錳酸鹽污染,
氟化物嚴重超標,水體喪失自淨功能,影響水生物繁殖和水資源利用。
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在垃圾區,由於焚燒或長時間的堆放,垃圾腐爛霉變,釋放出大量惡臭、含硫等有毒氣體,粉塵和細小顆粒物隨風飛揚,致使空氣中二氧化硫懸浮顆粒物超標。
酸雨現象揚塵污染頻頻發生。
侵蝕土地
據統計,中國每年產生垃圾30億噸,約有2萬平方米耕地被迫用於堆置存放垃圾。土地退化,荒漠化現象非常嚴重。更是由於大量
塑膠袋、廢金屬等有毒物質直接填埋或遺留土壤中,難以降解嚴重腐蝕土地,致使土質硬化、鹼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影響農作物質量。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垃圾中,有毒氣體隨風飄散,空氣中二氧化硫、鉛含量升高,使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升高,對人體構成致癌隱患。地下
水污染物含量超標,引發腹瀉、血吸蟲、沙眼,例如,貴陽市發生痢疾流行,其原因是地下水被垃圾滲透,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引起的。
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據調查,中國70%的垃圾存在著利用價值,如果全部回收利用,每年可獲利160億元,對於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崗位極為有利。反之,則會造成資源的更大浪費,資源緊張和
生態失調局面日趨加重。最終,勢必將影響與阻礙經濟的順利發展。
香港的分類
垃圾分類:香港的經驗和教訓
從源頭分類,到惜物減廢,再到垃圾收費試點,香港推行垃圾分類政策的決心始終沒有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對垃圾分類作出詳細規定。
在生活垃圾迅速增長,環境隱患日益突出的當下,如何應對“垃圾圍城”的威脅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
多年來,素有“東方之珠”之稱的我國香港也一直在與垃圾分類“較勁”。這座面積小、人口多的繁榮都市,試圖通過立法立規、宣傳教育、模式創新等多種方式保衛生態環境的和諧。在這一過程中,有成效,也有挫敗,嘗試還在繼續。
香港的經驗,能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惜物減廢,教育滲透
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垃圾處理主要通過堆填和回收再處理兩種方式進行。其中,約63%的垃圾以堆填方式處理。但是,平均每人每天棄置1.3公斤的垃圾,整個城市每天超過9千噸的總棄置量,給香港的垃圾處理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為此,香港政府出台了諸多政策,結合社會環保組織的力量對民眾、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讓垃圾處理的正確方式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比如香港環境保護署在2013年公布的十年廢物管理藍圖——“香港資源循環2013-2022”,就以“惜物減廢”為重點,制定了一個清晰的十年目標,建立“減費、收費、收集、處置及棄置”的綜合管理系統。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推行了“綠在區區”計畫,在全港每區都設立一個結合環保教育,同時又可以協助社區回收資源的設施,公開招標,由一些公益團體進行營辦。
“綠在東區”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目。負責人表示,人們往往存在誤解,認為垃圾分類就是單純把垃圾分門別類,但實際上,有些“垃圾”放到恰當的地方就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因此,垃圾分類,其實也是一次資源再回收。
據了解,負責的公益團體會“主動出擊”,聯繫社區裡面不同的單位,比如小區、學校及其他組織,幫助協調回收如廢棄玻璃、電池、節能燈、衣服等,再將這些物料統一整理運輸至處理中心進行妥善處理。
為了讓居民對安全、衛生問題放心,項目推廣了“乾淨回收”的概念。也就是說,回收的物料會經過篩選,確保乾淨整潔。收集之後一達到足夠數量,就會儘快送去適當的回收再造設施進行循環再造,不會長期堆積。若在回收過程中發現尚可使用的東西,項目組則會送到相關服務機構,轉送給有需要的人。
垃圾分類,其實是整體環保理念指導下的正常行為。因此,除了在單一環節上做文章,香港政府還特別注重年輕一代的整體環保素養。
從牙牙學語的幼兒時期,到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時代,香港環境保護署與教育局為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精心設計了程度各異的教育計畫,旨在將環保理念“從娃娃抓起”。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小時期種下的“環保種子”,到了大學階段就可能“發芽開花”。
此前,香港城市大學的三名學生就因參加公益實習計畫,研究提升香港垃圾分類回收的方法。他們受到外國興起的“微推”概念啟發,決定找出一種簡單方法告訴人們回收箱的位置,讓人們棄置垃圾前三思。
他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在教學樓一層的垃圾桶旁放置了指示最近的回收箱位置的路牌,並於垃圾桶上放置寫上“香港堆填土地告急”的實地圖片,及印有可回收物的警告標誌。實行上述措施後,僅一周后回收箱的回收率便增加了約30%。後續,香港城市大學表示將繼續招募學生進行研究,探討該方法在街道、商場的套用可能。
源頭分類,道阻且長
在“惜物減廢”的號召之前,香港就意識到源頭治理的重要性。
早在2005年1月,香港就推行了“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畫”,同時編寫了《住宅樓宇廢物分類源頭指引手冊》配合“計畫”的運行。同年12月,香港政府又發布了《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要求建立垃圾收集與分隔系統,解決回收物料的銷路,以杜絕“分類收集、混合處置”現象。
改變從市民身邊的垃圾桶做起。
據悉,“計畫”推行了多種便民的回收設施,包括收集桶、掛牆架、多袋式收集袋(塑膠袋、尼龍袋、帆布袋等)、盒子(金屬盒、塑膠盒、紙盒等)及其他垃圾分類回收桶。金屬和塑膠的回收主要採用三色分類回收桶和彩色膠帶地面分區收集,廢紙的回收可採用三色分類回收桶或者掛牆架。
小區和樓宇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回收設施的組合,自行安放在合適的位置。空間充裕的樓宇可採取“隨時放置,隨時收集”的方式,在各樓層的垃圾房或其他指定收集處設定分類回收設施,居民可隨時分類放置,清潔公司可隨時收集。
當空間狹促的樓宇或樓層只能設定一個垃圾收集桶時,則採用“分時放置,分時收集”的方法,即每周按指定日子,分別收集不同種類的回收物品。
該計畫的最大特點是政府將物業管理公司作為主要合作夥伴,讓物業管理公司在政府與居民之間起到橋樑作用,在每層樓“度身訂造”最適合的垃圾分類和回收模式。
但是,也有人表示,這樣的規劃只是“看起來很美”,實際操作卻難以維繫。
有媒體實地探訪發現,儘管三色垃圾回收箱上分別寫明了“只準許放入廢紙”、“只準放入塑膠廢膠”、“只準放入金屬廢料”,但實際打開一看,每個箱內還是各色垃圾混雜。工作人員稱,遇到這樣的情況,由於人力有限,也只能“隨它去”。也有市民質疑稱,就算從源頭做好了分類,負責收運垃圾的車輛是否能夠做好“接力”,也是一個問題。
香港環保業職工會理事長陳培浩坦言,市民在家裡把垃圾分類,但由於欠缺回收渠道,結果可回收的物品最終還是當垃圾被丟棄在堆填區,反映出了香港目前垃圾回收配套的不足。
試點收費,路在何方
諸多舉措實行後,由於收效不如預期,香港政府也在不斷嘗試推行新的政策。
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醞釀,香港政府日前公布了都市固體廢物征費的建議實施安排,向廚餘、紙料和塑膠為首的固體垃圾“開炮”。
屆時,根據政府建議的垃圾“按戶按袋”收費模式,市民須使用指定垃圾袋才可棄置廢物,以一個3人家庭為例,每天使用一個15公升的垃圾袋,便須付1.7港元。此舉最早有望於2019年下半年在全港實施。
香港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征費可提供經濟誘因,推動市民改變行為,從而減少整體廢物的棄置量。為配合收費計畫的實施,政府會加強在回收方面的支援。針對三類主要的回收物,即紙、膠和鐵,政府計畫向相關樓宇提供更多的回收桶,以及將公共空間的回收桶與廢屑箱的比例提高。
不過,社會各界對此舉一直頗有爭議。有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官員曾公開表示,垃圾收費“可能會擾民”,政府應著力“資助屋苑設定處理廚餘的機器及垃圾收集站,幫助居民推行垃圾分類”。此外,也有綠色環保組織人士認為,垃圾收費若太低可能不起作用,但太高則會增加居民的負擔。希望政府能在試點中結合實際情況,最終摸索出最合理的收費標準。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則是垃圾按量征費的支持者。他表示,香港的垃圾填埋場“告急”,再不採取行動就會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他說,“垃圾收費的概念其實是通過與自身利益掛鈎,讓很多人對製造垃圾有所收斂的方法。”
面對可能遇到的困難,黃煥忠認為,試行垃圾收費,政府除了提供前期的準備,還要做好監督作用,防止有人為避免收費而隨處亂丟垃圾,破壞整體環境衛生。
同時,政府還要預防有人怕麻煩、或不在乎多付費,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在一起,不進行分檢分放的情況。黃煥忠建議,政府可以採取適當的罰款措施,對垃圾沒有進行分類處理就丟棄的人,一旦發現就給予適當罰款告誡。而對於那些做得好的市民,政府也可加入一些獎勵元素。
不管支持與否,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培養環保意識並非一時之事,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和長期的影響。
防治條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起草了《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徵求意見稿)》《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徵求意見稿)發改辦環資[2016]1467號。
《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徵求意見我要評論
2016年06月22日 10:14:10來源:中國環境報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近日聯合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向相關部委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省會城市人民政府徵求意見。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關於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範圍,《方案》提出,2020年底前,在以下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一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二是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確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名單中的其他城市,包括河北省邯鄲市、江蘇省蘇州市等。
《方案》提出,對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範圍內的兩類主體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一類是公共機構。主要包括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組織;車站、機場、公共體育場館、文藝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第二類是相關企業。主要包括賓館、飯店、商場、農貿市場、商用寫字樓管理企業以及快遞企業等。
《方案》強調,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於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針對強制對象的垃圾強制分類辦法,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要求以及各項活動的責任主體。垃圾強制分類辦法中應規定強制對象必須將有害垃圾作為強制分類的類別;同時,根據強制對象的具體情況,可在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特殊行業廢棄物等幾種分類中,再選擇並規定至少1類進行強制分類。分類後剩餘的其他垃圾仍按現行環衛垃圾收運體系進行處理。
垃圾利用
城市垃圾的價值 在一些
城鄉結合部,一堆堆高高的垃圾山上,一群群衣衫襤褸的男女老少,他們不顧迷漫著的臭氣和蚊蠅的叮咬,忙著翻騰、挖掘和拾揀,已有人因拾垃圾而發財。毫無疑義,垃圾中蘊藏著資源。那么,我們日常生活的丟棄物究竟有多少可以利用?請看下面這些數字:
1、牙刷:北京口腔醫院監製的中學生牙刷,重9.1克,若3個月換一把,按北京市人口1200萬計算,全年丟掉的牙刷重是436.8噸。這還沒將賓館丟棄的一次性牙刷計算在內;
2、牙膏:淨含量120克裝的“高露潔”全效含氟牙膏,其紙盒重14.9克,牙膏皮重16克,若每戶一月用1支,300萬戶人家一年丟棄1112.4噸廢紙和牙膏皮;
3、肥皂:淨含量125克“舒膚佳”肥皂,其紙盒重7.4克,若300萬戶每月用1塊,一年就丟棄266.4噸的紙盒;
4、奶製品:北京三元VAD鮮牛奶淨含量243毫升的包裝袋重3.1克,若按200萬人每天一袋計,一年丟掉的塑膠袋總重達2263噸;
5、治高血壓藥:北京“雙鶴”生產的10片裝“
北京降壓0號”的紙盒、空藥板及說明書重11.3克,丟棄物占總重的89%。據統計北京市老年人該病患者占4成以上,約有56萬人需終生服藥,一日服一片,一年丟掉“0號”包裝物達203.6噸。
事實上,我們天天在丟掉著大量的可回收物,以上所述的廢棄物只是總量的一角。據北京市環保基金會統計,北京市年產垃圾中有廢塑膠36.2萬噸,而一噸廢塑膠可生產0.37~0.73噸油;每回收一噸飲料瓶塑膠可獲利潤8000元。有廢紙38.8萬噸,每回收一噸廢紙,可造好紙0.85噸,節省木材3立方米,節省鹼300公斤,比等量生產好紙減少污染74%。有廢玻璃15萬噸,利用碎玻璃再生產玻璃,可節能10~30%,減少
空氣污染20%,減少採礦廢棄的礦渣80%。有廢電池2.37億支,利用廢電池可回收鎘、鎳、錳、鋅等寶貴的
重金屬,同時可減少重金屬對環境的污染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廢金屬3.5萬噸,每回收一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可減少75%的空氣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比用礦石煉鋼節約冶煉費47%。有廢食品草木121.3萬噸,每回收一噸這類垃圾,可生產0.6噸有機肥,也可生產垃圾燃料,作為發電、供熱的燃料。
城市垃圾的出路 當前處理垃圾的國際潮流是“綜合性廢物管理”,就是動員全體民眾參與三R行動,把垃圾的產生量減少下來。3R的行動口號是:一、減少浪費(R educe);二、物盡其用(Reuse);三、回收利用(Recycle)。當全社會的消費者都這樣做時,生活垃圾的總量和城市處理垃圾的負擔就會大大減少,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就會延長。由此節約了土地,降低了垃圾污染的威脅。由於中國是開發中國家,各方面建設都需要資金,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的狀況難以立即改變。而且,中國雖是資源總量大國,但人均資源量卻居世界後列。因此,我們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已開發國家,全部靠高投資、高科技來消納垃圾,期望一次到位,又不能對巨大的垃圾資源置之不理,任其泛濫成災。中國城市的垃圾處理應走自己的路,發揮人民政府善於宣傳、組織、領導民眾的特點,通過立法,由簡到繁,從低級向高科技過渡的方法,依靠民眾,能做的先做起來,逐步加大環保投資力度,趨向完善。江澤民主席指出:“絕不能靠浪費資源,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為了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實行垃圾從源頭分類,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儘快實現垃圾的減量化、
資源化、無害化。
實行源頭減量化
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是削減垃圾山最有效的措施。1、淨菜上市。過去北京市秋末冬初,大街小巷堆著髒稀稀的白菜幫子,環衛工人用大卡車不斷的往外運,而現在菜幫還田,淨菜上市,髒的景象消失了;2、有價提供塑膠袋。治理
白色污染必須從源頭減少。政府應禁止菜販無償提供塑膠袋,迫使人們又提起布袋子和菜籃子;3、商家回收產品包裝物。一些大的家用電器多為上門維修,商家送貨到家後,負責收回包裝物再次利用(北京雙鶴製藥廠已實行回收);4、簡化包裝。在保障商品質量的前提下,減少包裝的重量和體積。1996年4月生產的“舒膚佳”肥皂,其合重7.8克,現重7.4克,每塊肥皂包裝減重0.4克,若300萬戶每月用1塊,一年就節省14.4噸紙的消耗,同時也是減少了14.4噸的垃圾;5、抵制豪華包裝。物品包裝量遠遠超過物品重量,產生大量廢棄物,應對這類廠家加收污染稅。
生活垃圾從家庭、單位、醫院、商場和集貿市場所有扔掉垃圾人的手中開始分類,可分為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有機垃圾等5類。電池體積小危害大,實行單獨收集。前4類可在家中不起眼的地方分別放置,或放入分類箱中,再由回收部門或專業運輸隊酌情多日收運一次,直接送到有關工廠做原料。剩餘的生活垃圾可照舊由環衛部門收運。這樣做將大大降低垃圾總量和體積,減少垃圾轉運中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及過多的垃圾堆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減少了環衛部門清運和處理垃圾的負擔,延長了造價昂貴的填埋場的使用壽命。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遞增的垃圾多為可回收物,可以說有2/3以上的廢棄物是能回收利用的,這樣北京市一年的垃圾處理費用,可以由5億多降到2億元。
對策
防治垃圾污染,關鍵是從源頭抓起,控制垃圾產生量,實施總量控制,遵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利用經濟槓桿懲治污染,改善環境。就如何防治垃圾污染提出以下對策:
改變生產方式,歷行節約資源。
引導企業向清潔生產、綠色生產方向發展,改變落後生產方式,變粗放型為節能型、集約型,杜絕高污染、低效能項目建設,對垃圾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特別是對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理,要本著安全、慎重、企業回收原則,對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不允許浪費丟棄,切實做到物盡其用,使廢棄物資源化,對確無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才可進行填埋或焚燒。
加大宣傳力度 提倡綠色消費。通過電視、媒體等多種渠道,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環保知識,宣傳法律、法規,提高環保意識。居民應當將垃圾分類收集,自覺減少垃圾產生量,積極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紙製品、木製品等,使垃圾減量化方興未艾。儘量購買使用綠色認證產品、無公害產品,形成一個綠色進家庭,家庭愛環保的良好氛圍。 實行收費政策。
近日,國家建設部已頌布相關法律,對垃圾的產生實行一整套收費制度,採取國際通行的管理模式,總量控制與定量控制結合,在限量內低價收費,超量收取高價,使用經濟槓桿,建立經濟利益機制,真正達到垃圾減量化,改善環境為目的。 鼓勵垃圾回收 向產業化、法制化發展
從生產者到使用者明確回收的義務和責任,層層相連、環環相扣制定專門法律、法規,保證和促進垃圾回收和利用制度的推行。獎勵回收企業和個人,增加配套設施,增加回收網、站、點,對排放垃圾企業和個人收取處理費,建立回收開發利用一體化的垃圾處理工廠。
防治垃圾污染是一項長期和全面性的工作,涉及面寬,影響因素較多。目前中國對於垃圾防治工作剛剛處於起步階段,開展與實施需要全社會共同支持和擁護,以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為目地,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良性循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