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

垂髫

垂髫,chuí tiáo,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垂髫
  • 外文名:early childhood
  • 注音:ㄔㄨㄟˊ ㄊㄧㄠˊ
  • 歸類:年齡代稱
解釋,相關名稱,

解釋

垂髫亦作垂齠 ”。指兒童或童年。髫,兒童垂下的頭髮。
三國志·魏志·毛玠傳》:“臣垂齠執簡,累勤取官。”
[晉]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清]戴名世《姚符御詩序》:“ 符御 與余垂髫相識,稍長,各遊學四方。”
郁達夫《青島雜事詩》之六:“握手悽然傷老大,垂髫我尚記當年。”

相關名稱

  • 孩提: 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 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
  • 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 束髮: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余自束髮讀書軒中”(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束髮一般15歲,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大戴禮記 ·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 及笄:女子十五歲。(女子拾伍歲行笄禮,表示已經成年,可以結婚了。女子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此稱女子15歲為‘及笄’,也稱“既笄”)
  • 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 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 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 知命: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 花甲、耳順:六十歲。
  • 古稀:七十歲。
  • 中壽:八十歲。
  •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
  • 期頤:一百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