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穗鵝觀草

垂穗鵝觀草

垂穗鵝觀草(學名:Roegneria nutans (Keng) Keng)是禾本科,鵝觀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分櫱密集,稈瘦細堅硬,高可達60厘米。葉鞘疏鬆,光滑;葉片內卷,無毛或上面疏生柔毛。穗狀花序下垂,穗軸細弱,常彎曲作蜿蜒狀,含小穗;小穗含小花,草黃色或帶紫色,小穗軸被微毛;穎披針形,質較薄,先端尖或漸尖,外稃披針形,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稍短,脊間貼生微毛,花葯黑色。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生長在海拔3000-5500米的草地、山坡、河攤草甸。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分櫱密集以形成根頭,稈瘦細,堅硬,高25-60厘米。葉鞘疏鬆,光滑;葉片長2-6厘米(或分櫱上的葉長超過10厘米),寬1-2.5毫米,內卷,無毛或上面疏生柔毛。
垂穗鵝觀草垂穗鵝觀草
穗狀花序下垂,長4-6.5厘米,穗軸細弱,常彎曲作蜿蜒狀,含5-10枚小穗(最基部2-3節常無小穗);小穗含3-4小花,草黃色或帶紫色,長10-15毫米(芒除外),小穗軸節間長2-3毫米,被微毛;穎披針形,質較薄,先端尖或漸尖,常具3脈,第一穎長2-5毫米,第二穎長3-7毫米;外稃披針形,多少貼生微毛,上部具較顯明突起的5脈,第一外稃長8-10毫米,芒粗壯,糙澀,反曲,長7-18(28)毫米(上部小花可長僅4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稍短,脊間貼生微毛,脊上部粗糙至具短纖毛;花葯黑色。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省區。生長在海拔3000-5500米的草地、山坡、河攤草甸。
垂穗鵝觀草垂穗鵝觀草

繁殖方法

垂穗鵝觀草的穎果,常在穗上由小枝相互粘連,影響播種,所以播種前要重新脫打成單粒,去除雜質後播種。播種期與保苗關係很大,特別是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必須在保證一定生育期的前提下搶墒播種。中國北方春旱地區種植垂穗鵝觀草,應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也就是土壤解凍層達預期深度即播種。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也可錯過旱季,雨後播種。東北中、南部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雨後播種;華北、西北等地於早秋播種,都能抓住苗,小苗也能安全越冬。在草荒地種植,最好清除雜草後再播種。
垂穗鵝觀草垂穗鵝觀草
單播:垂穗鵝觀草競爭力強,形成草層快,多採取單播。行距30-40厘米,條播,播種量每畝1.0-1.5千克。機械播種。播深3-4厘米。播後鎮壓1-2次。大面積也可飛機撒播,但種子體輕,落種不好,必須拌入肥料中製成顆粒,在無風或少風天氣播種。
混播:垂穗鵝觀草適宜與紫花苜蓿沙打旺、野豌豆、紅三葉等豆科牧草混播,藉助豆科牧草固氮作用,促進垂穗鵝觀草良好生長。可1:1或2:2隔行間種,或1:1混種。垂穗鵝觀草競爭力強,混播時很快壓倒豆科牧草,所以要適當增加豆科牧草的播種量。與紫花苜蓿混播時,播種量為垂穗鵝觀草0.5千克/畝,紫花苜蓿0.75千克/畝。混合播種或各自單播均可。

栽培技術

選地:垂穗鵝觀草選地不嚴,退化草地、退耕牧地、山坡草地、林間草地等,均可種植。在房宅周圍和圈舍旁等肥水充足地種植更為適宜。在沖刷溝壁、渠堤被面、固定沙丘、路基斜面等處種植。
施肥:垂穗鵝觀草為喜肥牧草,又為1次種植多年利用,所以要多施肥。需氮較多,單播尤為迫切。供給充足的氮肥時,葉片寬大肥厚,顏色濃綠,生長快,分櫱多,產量和品質都好。田間管理:苗期生長較慢,要及時除草。據試驗,種植第2年的垂穗鵝觀草,前1年中耕除草1次,畝產鮮草1936.7千克,而未中耕除草的為1266.6千克,減少34.6%。通常要在分櫱至拔節期間,及時中耕除草1-2次。
適時刈割:刈割時期選擇在抽穗至開花期,留茬5-10厘米以利再生,一般情況下1年可刈割2茬。刈割後追施氮肥。割下後可直接飼餵或就地攤成薄層晾曬,有3-4天就能幹好。也可用木架或鐵絲架等搭架晾曬。一般每50千克鮮草,可曬得20-25千克乾草。乾後葉片不內卷,顏色深暗,但草質柔軟,不易散碎,是家畜的優良儲備飼草。
採收種子:垂穗鵝觀草播種當年一般不宜採種,第2-3年生長發育最旺盛,種子產量高,適於採種。收種的適宜時間為穗色變黃時的種子成熟期。

主要價值

垂穗鵝觀草質地柔軟,莖葉茂盛,返青最早,在中國黑龍江省3月下旬即可返青,5月中旬株高可達54厘米,可刈割飼喂,且蛋白質含量最高為23.89%。是早春缺草季節飼餵牲畜不可或缺的優良牧草。開花期前莖葉柔軟,馬、牛、羊最喜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