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的孩子》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在1826年創作的詩歌。 在1827年9月15日,這首詩以丹麥語和德語兩個版本出現在《哥本哈根郵報》的頭版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垂死的孩子
- 創作年代:1826年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語言:丹麥語,德語
- 發表媒體:《哥本哈根郵報》
作者簡介,寫作背景,作品原文,賞析,
作者簡介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屎殼郎》、《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並被高度讚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寫作背景
在1826年至1827年,詩人安徒生和米斯林校長之間的惡鬥進入最後階段。原因來自多方面:關於靈魂的詩,關於討論理智與情感關係的作文,尤其是在雜誌上,安徒生描寫了校長一家在1826年5月乘馬車從斯拉格爾斯到赫爾辛格的旅行,這惹惱了校長。在停戰一年半之後,校長再次開始利用每一次可能的機會來驅逐安徒生的詩歌惡魔。從1826年8月至1827年4月,安徒生整日忙於應付恢復資產階級鑑別力的要求。
恰好在安徒生到達赫爾辛格之前,歐登塞的霍格-古爾德伯格上校寄給他一封尖銳的勸誡信。在信中,他批評了這個年輕人在前一封信中孤注一擲的聲明:“詩人或者庸人!”上校寫道,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允許自己說這樣的話,而且他告訴安徒生讓主來做這樣的決定。這個男孩也應該留心功課,而且以後要保證在寫信時,手邊一定要有字典!大怒的伍爾夫夫人從相反的立場,對安徒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和勸誡,他應該繼續控制笨拙行為,用心學習,而不是經常爬上他的派格瑟斯(繆斯女神所乘飛馬):
“你就是學生,必須上學,你要學習並儘快完成學業,不要認為你現在就是或將要成為卓越的詩人或此類人物。或者你應該想想政府或一些個人正在為你做的事情。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到這種待遇的人。因此,謙虛地表示你的謝意吧,不要以為這是因為你比成千上萬的其它人出類拔萃。”
在此期間,一些同學甚至開始向自私和固執的安徒生提出建議,讓他消滅體內的所有幻想。在1827年初,安徒生收到了詹斯?赫維德的一封信。赫維德是安徒生在斯拉格爾斯學校的舊友,他鼓勵安徒生要控制夢想生活,找到“生活的中心道路”,在那裡,他可以夢想而不會“掉進溝里”。同時,詹斯?赫維德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古老民間療法,來糾正安徒生失控的想像:“當你又開始幻想時,拿起木棒,鞭打皮膚,直到幻想消失;但別打得太重,因為可能會受傷。”
但是,這一切都徒勞無功。安徒生繼續寫作。最後,在1826年到1827年的冬天,他竟敢公開了多年來隱藏著的對詩歌的衝動和一些給哥本哈根朋友和資助人的詩作,一旦他們發現了就會隨時向米斯林報告。這些人也有可能撤銷自己和國王對安徒生的捐助。換言之,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用前途來玩高風險的遊戲。但是,正如他曾在一篇關於超越自身極限的作文里所寫的:“當責任召喚一個人行動並且他照做的時候,即使這種行為可能很危險,他也顯示出了勇氣。”
在1826年到達赫爾辛格之後不久,安徒生這樣做了。他寫了一首詩———《垂死的孩子》,這首詩形式簡約、完美,還被譯成了德文。第二年,安徒生最終逃離了米斯林,不再感覺自己是一個垂死的孩子。在這之後,這首詩的兩個版本都發表在《哥本哈根郵報》的頭版上。這首詩簡樸而感人,節奏輕緩,語句結構清晰,應被當作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來讀。在文學和文化歷史這個大背景下,《垂死的孩子》是劃時代的詩篇,因為安徒生用詩歌提升了兒童的思想和言語。它採用了詩的結構,打破了19世紀20年代的所有標準,這些標準都被用來評判優秀的、真正的文學作品應該是什麼樣。世界上其它任何作家都沒有嘗試過這種主題,即徹底地屈服於孩子的本性———即使是18世紀末歌德在他的《魔王》這首詩中也沒有做到。
作品原文
母親,我累了,我想睡覺,
讓我睡在您的懷裡;
但先答應我,不要哭泣,
因為您的眼淚正在我的臉頰滑落。
這裡很冷,風雪在外面肆虐,
但在夢中,一切都如此美麗,
當我閉上疲倦的眼睛時,
我看見了可愛的小天使。
母親,您看見我身邊的天使了嗎?
您聽見美妙的音樂了嗎?
看,他有一雙美麗的白翅膀,
一定是上帝給他的;
綠色、黃色和紅色在我眼前盤旋,
那是天使撒落的花朵!
我活著時也會有翅膀嗎,
或者,母親,我死後會有嗎?
為什麼您握著我的雙手?
為什麼您貼著我的臉頰?
您的臉頰潮濕,卻像火一樣燙,
母親,我永遠是您的孩子!
但此刻您不要再嘆息,
如果您哭泣,我會和您一同哭泣。
啊,我太累了!———必須閉上眼睛———
母親———看啊!現在天使在吻我!
賞析
在死亡的門坎邊,在興奮的幻想中,孩子看到了通往神聖天國的入口,我們可以想像,虔誠的母親曾經告訴過孩子這個神聖的天國。同時,孩子般的想像決定著這首詩的進程,而這首詩則帶著感官、映像和好奇天真的問題,例如“我活著時也會有翅膀嗎?”安徒生設法在很小的空間內向我們展示了開闊的視野,我們看到了孩子精神和理智的寄託。甚至在死亡的邊緣,仍有同情和安慰,垂死的孩子抱著哭泣的母親說:“如果您哭泣,我會和您一同哭泣。”
以前,在文學作品中,孩子一直是沉默、靜止的人物,但在安徒生1826年的詩中,孩子成為說話和行動的主體:一個獨特的人。即使在19世紀左右非常喜歡孩子的浪漫主義時代,在魯索發現童年的內在價值後,統治和決定藝術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的仍然是成年人的思想。然而在安徒生的三節詩中,我們看到成年人突然變成孩子的模樣,母親的身影和儀態完全通過孩子的言語來描繪。角色被轉變了,因而古老的平衡力被21歲的丹麥詩人顛倒了,他把死亡的莊嚴壯觀地調換為一個小孩子的自然感知。
就安徒生而言,一貫堅持孩子的觀點並非巧合,而是一種有意識的詩人般的行為。這在詩的草稿中可以看出來。在這首詩的草稿中,詩人最初考慮用成年人的聲音———母親的聲音———用這樣的話來開始這首詩:“睡吧,親愛的孩子,你太累了/我用胳膊搖晃著你,溫暖而且親密無間,/甜美地吧,你會再次醒來。”然後垂死的孩子可以說話了。但在1827年,安徒生在赫爾辛格度過了冬天,重返哥本哈根後,在詩要發表時,他做了一個徹底的改變,決定完全從孩子天真無畏的角度講述這首詩。
在浪漫主義時期,“天真”這個詞具有積極的含義。在那些講德語的人中,很多受過教育的人都懂丹麥語並且讀丹麥的報紙。因此,對他們來說,不難看出《垂死的孩子》的特色。在1827年9月15日,這首詩以丹麥語和德語兩個版本出現在《哥本哈根郵報》的頭版上。在赫爾辛格瑞典領事館秘書魯道夫?施利的幫助下,安徒生把自己的詩譯成德文。在那之後,他終於向揚名世界邁出了第一小步。1834年,在去義大利進行文化之旅的時候,安徒生在一封信中說,即使在遙遠的那不勒斯,《垂死的孩子》也為他贏得讚譽,因為人們知道這首詩被譯成了法文。但在更北部,主要是在德國,這首詩在1830年就已經獲得了讚揚。不管怎樣,在遊記《影子》(1831)的第10章中,安徒生努力地使讀者相信這一點。此時,在從萊比錫到德勒斯登的特快郵車上,一個年長的、對丹麥文學感興趣的德國旅客問安徒生,他就是《垂死的孩子》的作者嗎?當安徒生證實這一點時,年長的旅客很奇怪,這樣一個年輕又沒有經驗的作家怎么能寫出如此高明的詩。或許他曾親歷過喪子之痛?安徒生如實地回答說,這首詩創作於學校的外語課上。在列舉希伯來語“殺”的變化形式過程中,他“深有感觸並寫出了”這首三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