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開順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開順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規劃在建的近10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必將成為開順經濟發展的助推劑,匯各路貿易,納八方之財。它的建成與投入使用將會使開順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個新台階。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0戶通
自來水,有390戶飲用井水, 有620戶通電,有15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8戶 ,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
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7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
車站(碼頭)7.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70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0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11年底,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20戶,共鄉村人口2515人,其中男性1317人,女性1193人。其中農業人口2498人,勞動力161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
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
合作醫療240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
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
契約628份,
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8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3.10萬元,有固定資產5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6畝(其中:田704畝,地1082 畝),人均耕地0.7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00畝,其中
經濟林果地300畝,人均
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 8542畝,其他面積2202.2畝。沒有礦產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1萬元,占總收入的33.11%;畜牧業收入245萬元,占總收入的40.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89頭,肉牛66頭,肉羊15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61萬元,占總收入的26.52%。農民人均純收入186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2人(占勞動力的18.90%),在省內務工284人,到省外務工1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產品主要在本鎮及省內銷售。2007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5.04%。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並已登記註冊;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21人。
特色產業的本質是“我”最擅長的經濟,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是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特色產業的形成固然離不開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內生。政府的作用是營造環境,誘致市場主體創業。市場主體追求利潤,必然根據本地要素稟賦實際選擇適宜的產業,從而形成特色產業。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還要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在“特色”剛剛顯露時就急著“增收”,只會扼殺“特色”。
特色產業的理想狀態無疑是“
產業集群”。集群本身是一種特色。聚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
縱向型。圍繞成長起來的特色產業,眾多上游、中間、下游企業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個完整的生產鏈;二是橫向型,即同類或相似企業、產品聚集,形成專業生產、銷售中心。聚集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了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形成
經濟成長極,提升了經濟競爭力;不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增強市場機制,激發人們的創業意識,最終促進
產業經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