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坦比哀多
- 地理位置:甲尼可洛山
- 又譯:坦比埃多
- 國家:義大利
坦比哀多禮拜堂,設計者伯拉孟特,
坦比哀多禮拜堂
坦比哀多禮拜堂是為紀念聖彼得殉教所建,它造在甲尼可洛山(Gianicolo)腰部的一座聖彼得教堂(San Pietro in Montorio,十五世紀重建)的側院裡,傳說耶穌的門徒聖彼得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院子很小,剛剛放下坦比哀多,顯得很飽滿。它是圓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圍柱式神殿為藍本,上蓋半球形圓形。平面是柱廊和聖壇兩個同心圓組成,柱廊為多立克柱式柱子組成;立面由兩個精細不同的圓筒形構成。柱廊的寬度等於聖壇的高度,這種造型是典型的早期基督教為殉教者所建的聖祠的基本形式。教堂下層的圍柱廊採用多立克柱式,頗具英雄主義氣質。
伯拉孟特在這裡所追求的不是簡單地模仿古代建築,而是在精神氣質上創造出與古典建築具有同等意義的現代紀念性建築,他超越了古人,因此這座建築可稱之為文藝復興盛期的綱領性作品,可謂建造新聖彼得大教堂的先聲。
這是一座集中式的圓形建築物,神堂外牆面直徑6.1m,周圍一圈多立克柱式的柱廊,16根多立克柱圍繞,高3.6m,連穹頂上的十字架再內,總高為14.7m,有地下墓室.伯拉孟特設計的.
集中式的形體,飽滿的穹頂,圓柱形的教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體積感很強。建築物雖小,但有很強的層次感,富於多種幾何體的變化,虛實映襯,構圖豐富。環廊上的柱子,經過鼓座上壁柱的接應,同穹頂的肋相連,從下而上,一氣呵成,渾然一體。體積感的完整,以及多立克柱式的採用,使它顯得十分雄健剛勁。
這座建築物的形式,特別是以高居於鼓座之上的穹頂統率整體的集中式形式,在西歐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創新,當時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是被稱為經典的作品。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從歐洲到北美,幾乎到處都有他的仿製品,大多用在大型公共建築的中央,構成城市的輪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