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公元前7世紀)。另外2種柱式是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它們都源於古希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立克柱式
  • 外文名:Doric Order
  • 所屬:三種柱式
  • 特點:古典建築
  • 時間:公元前7世紀
  • 國家:希臘
  • 套用:帕特農神廟、波塞頓神廟
概述,西方古典柱式,對比,

概述

在希臘,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階座之上,特點是粗大雄壯,柱頭是個倒圓錐台,沒有柱基。柱身有時雕成20條槽紋,有時是平滑的,柱頭沒有裝飾。柱下部約占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紋很淺,幾乎是平的,往上越來越深。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徑與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與柱直徑的比例是4或6︰1。
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
關於柱與柱之間的距離,從較古的紀念坊來看,是柱的直徑的兩倍,少數到兩倍半。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特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斯頓姆的波塞頓神廟,即海神神廟,是希臘古風時期的多立克柱式的神廟。如把它與帕特農神廟比較,就可以看到多立克柱式在幾十年的變化。

西方古典柱式

古埃及的石柱圓實、高大。當光斜穿過整齊的柱而投射於建築上,光影斑駁,凝重而壓抑盡顯建築的莊重。古希臘人聚焦在柱式上,其外輪廓富有人的形態和比例:有柱身粗大,柱頭樸素,由隆起的圓形石墊和無裝飾的正方形板組成的多立克柱式;有柱身細長的直立於柱礎,柱頭由曲線從向上的左右兩個方向捲成渦形裝飾並用頂板蓋住柱頭,整體比多立克柱式有很多細節的愛奧尼亞柱式;還有一種是愛奧尼亞的延伸,柱頭增加毛莨葉為裝飾的科林斯柱式。古羅馬人添加了短粗的塔司乾柱式;他們偏愛科林斯柱式的華麗,形態上又喜好愛奧尼,兩者結合形成了混合柱式。
科斯林應為科林斯科斯林應為科林斯
這一連串的進化,不僅完善了古典柱式系統,而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也達到了一定高度。古羅馬還有柱式複合性變化的特徵。例如:將柱演變成附牆柱、半身柱和壁柱,只用來作為裝飾元素,而結構支撐是另外設計的。這龐大的系統里,我們要用正確的眼光去挑選與現代建築設計中匹配的元素,進行傳承、創新和發展。

對比

多立克柱式與愛奧尼柱式
兩種柱式各有自己強烈的特色。它們之間,整體、局部和細節都不相同,從開間比例到一條線腳,都分別表現著剛勁雄健和清秀柔美兩種鮮明的性格。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子比較粗壯(1︰5.5~5.75),開間比較小(1.2~1.5柱底徑),愛奧尼柱子比例修長(1︰9~10),開間比較寬(2個柱底徑左右);
多立克式的檐部比較重(高約為柱高的1/3),愛奧尼式的比較輕(柱高的1/4以下);
多立克柱頭是簡單而剛挺的倒立的圓錐台,外廓上舉,愛奧尼式的是精巧柔和的渦卷,外廓下垂;
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鋒利的稜角(20個),愛奧尼的棱上還有一個小段圓面(24個);
多立克柱式沒有基礎,雄強的柱身從台基面上拔地而起,輕倩的愛奧尼式的卻有複雜的、看上去富有彈性的的柱礎;
精壯的多立克式柱子收分和卷殺都比較明顯,而纖巧的愛奧尼式的卻不很顯著;
多立克式極少線腳,偶或有之,也是方線腳,而愛奧尼式的卻使用多種複合的曲面的線腳,線腳上串著雕飾,最典型的母題是盾劍、桂葉和忍冬草葉;
多立克式的台基是三層樸素的台階,而且四角低,中央高,微有弧形隆起,愛奧尼式的台基側面壁立,上下都有線腳,沒有隆起;
它們的裝飾雕刻也不一樣,多立克式的是高浮雕,甚至圓雕,強調體積,愛奧尼式的是薄浮雕,強調線條。
這兩種柱式,確實可以說是分別典型的概括了男性和女性的體態與性格,不僅是像維特魯威所說的那樣簡單地模仿男體和女體的比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