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廟

古希臘神廟

希臘人信奉的神靈眾多,主神是宙斯(Zeus),他用雷電維持著天地的秩序。他的妻子赫拉(Hera)是婚姻和家庭女神。他的兄弟波賽冬(Poseidon)是主管海洋的海神,另一個兄弟哈得斯(Hades)是主管死亡之國的冥王。他的女兒雅典娜(Athena)是智慧女神,為雅典娜神廟的保護神,象徵著文明和藝術。他的兒子阿波羅(Apollo)是太陽神,是主管真理、光明和醫藥之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阿爾忒彌斯(Artemis)是月亮和狩獵女神,阿芙羅狄蒂(Aphrodite)為愛和美的女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是鍛冶之火神,鍛造了宙斯的雷電。宙斯的另一個兒子赫爾墨斯(Hermes)是宙斯的使者和僕人,也是商業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酒神,代表狂喜原則,也主管戲劇,宙斯的妹妹赫斯提(Hesti)是灶神和家室之神。阿瑞斯(Aris)也是宙斯的兒子,是戰神。建築神廟、祭祀諸神是古希臘人重要的生活內容,神廟是民眾集體活動的場所,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景仰的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希臘神廟
  • 出土地點:希臘
  • 所屬年代:西元15世紀
  • 文物價值:希臘國寶
地點簡介,概述,起源,

地點簡介

古希臘神廟(Greek temples)古希臘:ὁ ναός,ho naós,為“寓所、宅邸”的意思,語義學上明顯的從拉丁templum在轉化成為英文“temple”,翻譯成中文就是“神廟”的意思。)在古希臘宗教中的希臘聖域內是為安座眾神神像的神聖建築結構。神廟內部不是做為集會的空間,因為奉獻給諸尊神明的供奉與儀式是在神廟外面舉行得。神廟常常必須使用到祈願奉獻物(Votive offering)。在希臘建築中他們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及很廣泛普及的建築形式。西亞以及北非希臘化時代中的王國,一座神廟搭建完成的宗教意向通常是為了延續遵循著當地的傳統。甚至連在當地的一個希臘人所受到當地的影響力也是明顯可見得,像這樣的建築結構一般認為是與希臘神廟不同的建築系統。這些神廟建築採納的典範方面,譬如說,關於希臘─帕提亞(Graeco-Parthian)以及巴克特里亞的神廟,或是關於埃及托勒密之典範,神廟他是遵循古埃及宗教(Ancient Egyptian religion)的傳統。很多希臘神廟都是朝向著東方的天象。

概述

西元前九世紀到西元前六世紀之間,古希臘神廟的發展由小型泥磚(mudbrick)建築結構進入到非凡的雙門廊大型神殿,通常高度可達到大於20米(不包含屋頂的部分)的範圍。風格上,希臘神廟他們是由明顯的地區性之柱式(architectural訂單)特色來主導建築結構。原本,在一開始只有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和愛奧尼柱式(愛奧尼亞順序)兩種特色之間的分別,而關於科林斯柱式(科林斯order)則在西元前三世紀晚期為希臘建築提供了第三種柱式風格之選擇。許多不同的建築平面圖也被發展出來了,他們各自的上部構造都可以結合不同的柱式。從西元前三世紀起,大型神廟的建築變得不太常見;在西元前二世紀短暫的蓬勃發展之後,在西元前一世紀大型神廟建築幾乎全部不再見到了。此後,唯有小型神廟建築是最新開始發展得,古老的神廟則繼續進行翻新或者(如果尚未完成的話)完成竣工。
希臘神廟是按照固定的比例進行設計和建造,大多是以圓柱底下部位的直徑或是以地基水平面的大小來決定。近乎嚴格的數學運算之基本設計從而由視覺矯正方面達到了減輕的效果。儘管希臘神廟仍然普遍存在理想化全部白色的形象,希臘神廟原本是有著以顏色得,以便使明亮的紅色和藍色對比著白色建築石材或是斯達科(stucco,或稱灰泥)。許多精心建造的神廟在浮雕與三角楣飾(pedimental sculpture)上面配置了許多豐富人物形象裝飾。神廟的建構通常是經希臘城邦(polis)或是由聖所/聖域的行政部門來規劃與資助得。個人性質的建造神廟方面,尤其是希臘化時代的統治者,也可能贊助這樣的建築。在希臘化時代晚期中,他們金融財富的遞減,隨著這局勢的發展希臘世界納入羅馬國境裡,羅馬的官員和統治者接任成為神廟的贊助者,導致希臘神廟建構的結束。新建造的神廟此刻成為羅馬建築的傳統,羅馬神廟,儘管他是受到希臘神廟的影響,旨在於羅馬神廟是朝著不同的目標和追求不同的審美原則。

起源

在邁錫尼時期,古希臘神廟是有門廊的長方形建築,同貴族住宅相比沒什麼兩樣,基本上以石為基,以木為頂。這種神廟到荷馬時代,則採用在側牆前端設柱廊的“端柱門廊式”,後來發展為四柱承重的“前廊式”或“前後廊式”。神廟四周環繞柱廊的做法是在公元前6世紀形成的。由此可見,神廟最重要的建築構件是柱子。在古希臘神廟中,多利克柱式是最主要的柱式。這種柱式是公元前7世紀形成的。奧林匹斯山的赫拉神廟建於公元前600年,現存的遺址毫無疑問地表明它是多利克柱式的傑作。多利克柱式的基座必須是三層石階,上面直接豎立柱子,柱高約等於底部圓徑的4~ 6倍,柱身則是石鼓構成的,它底寬上窄,給人粗獷渾厚的感覺。
邁錫尼中央大廳(Megaron,又稱大殿,西元前十五到十三世紀)是古風時代晚期與古典時代希臘神廟的前身,但希臘的黑暗時代中的建築變得更小並且很少有巨型神廟了。西元前十世紀與西元前七世紀希臘神廟建築發展的基本原則他們以在這時開始紮下基礎了。在他最簡單的形式里是作為內殿(naos),這神廟乃為簡單的矩形神龕伴隨著突出的側壁(建築學專門術語作:antae,漢譯為端柱列),形成小型走廊(porch)。直到西元前八世紀,也有或多或少的半圓形後壁拱線結構(apsidal structures),但是長方矩形樣式的神廟比較盛行。通過添加圓柱到這座小型的基本結構上,希臘人引發了他們神廟建築發展與多種多樣的風格。
伊斯米亞神廟(廟Isthmia),建於西元前690年~西元前650年連同他的巨大規模或許是最早真正古風時期的神廟,堅實的圓柱柱廊和平鋪磚瓦的屋頂設定在伊斯米亞神廟上與同時代的建築相距甚遠。
科林斯的阿波羅神廟是公元前5世紀中葉建造的,是多利克柱式建築中較完整的一個。愛奧尼亞柱式與多利克柱式結構相同,但裝飾華美的柱頭則是多利克柱式所不具備的。這種柱頭的裝飾是對稱的卷渦形的線紋,整個柱式看起來十分典雅。這種柱式在愛奧尼亞人聚居的地方較流行,所以稱為愛奧尼亞柱式。它的代表性建築是阿耳忒彌斯神廟。從愛奧尼亞柱式演變成科林斯柱式,所不同的柱頭裝飾圖案是4個螺旋卷渦紋線。無論愛奧尼亞柱式還是多利克柱式,都是依照希臘人的人體結構理念設計的。
據考證,多利克柱式依照男性,而愛奧尼亞柱式依據女性。直至後來,希臘人就乾脆直接用人像雕刻當柱子使用了。在古希臘神廟中,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為“世界七大古代奇蹟”之一。以弗所是古希臘的一個殖民城市,這裡的神廟從公元前7世紀就開始建造了。阿耳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主掌狩獵與野獸的女神,後來被視為月神,在羅馬神話中她又被稱為黛安娜。這座神廟始建於公元前550年,總建築面積為5814平方米,柱子有130根,工程花了120年,曾經被毀於火,後來在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重建,用了127根柱子。不幸的是,它又在公元前262年被毀,主要原因是哥特人的入侵。
建於公元前447年的雅典衛城內的帕特農神廟,則用46根多利克柱圍繞,莊肅凝重,雄偉渾厚,富有氣派,它供奉的是雅典娜。雅典娜是邁錫尼時代的女神,既是烏雲和雷電的主宰,又是豐收女神和勞動的庇護者。她與波塞冬為爭奪城邦發生了戰爭,並最終獲勝。於是,眾神推舉她為雅典的保護神,她也將橄欖樹賜給雅典人。雅典娜是一位嚴肅端莊的女神,她經常頭戴戰盔,身穿戰袍,手持長槍、盾牌,全副武裝。貓頭鷹是她的聖鳥,停在她的腳旁。對雅典人民來說,祭祀雅典娜是一件大事,雅典娜的神廟因此也不同凡響。帕特農神廟建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被公認為是多利亞柱式建築的巔峰之作。
多利亞柱式是希臘古典建築三種柱式中最簡單的一種。神廟建築工程由當時的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主持,雕刻家菲迪亞斯負責監督工作,建築師伊克蒂諾斯與卡利克拉特承建。神廟於公元前447年動工,大約10年後神廟的主體完工。同年,即公元前438年,菲迪亞斯用黃金和象牙製成的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像在廟內開光。神廟的外部裝飾到公元前432年才完成。帕特農神廟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這顯示了希臘人對女神的尊敬。
神廟呈長方形,廟內有前殿、正殿和後殿。神廟的底部有三層基座,如果以最上一層基座計算,神廟長69.54米,寬30.89米。基座上是由46根圓柱組成的長方形神殿,神殿東西面各有8根圓柱,南北面各有15根。圓柱直徑1.9米,高10.44米;每根圓柱都由10 ~ 12塊刻有20道堅直淺槽的大理石相疊而成;圓柱上有方形柱頂石、倒圓錐形柱頭和額枋,檐口處有鍍金青銅盾牌和各種紋有珍禽異卉等裝飾性的雕塑。中楣飾帶由92塊大理石板組成,描述了希臘神話的內容。東西端的圓雕表現了雅典娜誕生的故事以及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爭奪雅典統治權的戰鬥場景。神廟的主體部分是兩個大廳,東、西兩端各有一個有6根多利亞圓柱的門廊。東邊的門廊通向內殿,這裡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神像,據說神像高11.89米,外表鍍上總重約40 ~ 50塔倫特的金片,臉、手、腳都用象牙雕刻,瞳仁用寶石鑲嵌。遺憾的是,這件藝術珍品於5世紀被東羅馬帝國皇帝搬走後失蹤。基座台基的稜線向上拱起成弧線形,東西兩側弧高0.06米,南北兩側高0.11米。檐口、檐壁的水平線也作了類似的處理。這樣可以有效地均衡視覺中部下陷。角柱的軸線向里傾斜0.06米,各柱軸線按其延長線在台基上空2.4千米處相交的規律排列,避免了外傾感。柱身輪廓有卷殺和收分,末端開間稍小,角柱稍粗,避免了在天空中看顯得細小的錯覺,使建築穩定、平直、豐滿。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築與雕塑的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 顆璀璨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