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坊前石雕
- 命名:坊前石雕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
- 翠玉歷史:用這種石頭雕刻成工藝品
- 種類區分:坊前石雕以特種石雕為主
坊前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城東15公里處,嵐濟公路和兗石鐵路橫貫東西。現有36個行政村,1.5萬餘戶,51000餘口人, 62000餘畝耕地,主要礦產有石英砂、莒翠玉、雪花大理岩等。該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石雕石刻藝術...
王家坊前展覽館是1955年創建的展覽館。創辦背景 1955年9月,毛主席對中共莒南縣委4月24日呈送的《山東莒南縣坊前鄉新建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動社員投資,解決了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一文寫下了光輝批示,王家坊前自力更生,勤儉辦設的經驗很快在全國得到推廣。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代又一代的王家坊前人...
莒南縣具有石雕石刻生產的傳統。1996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以縣外貿石刻為龍頭,重點培育了以坊前、坪上、相邸、澇坡等鄉鎮為主的石雕石刻基地,產品主要出口,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6家。基本簡介 產品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花色品種不斷翻新,已開發出花崗岩大小石刻、板材、墓碑、雕塑等...
王家坊前村位於坊前鎮駐地,現有652戶,1945口人,耕地面積1580畝,林果面積800畝,是“中國石雕石刻藝術之鄉”的發源地,是全縣石雕石刻專業村和民營經濟發展明星村。2004年,該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達到了3500元。該村先後被授予“中國特色百強村”和全市首批“小康示範村”等榮譽稱號。民風 ...
莒南縣具有石雕石刻生產的傳統。1996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以縣外貿石刻為龍頭,重點培育了以坊前、坪上、相邸、澇坡等鄉鎮為主的石雕石刻基地,產品主要出口,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6家。近幾年,產品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花色品種不斷翻新,已開發出花崗岩大小石刻、板材、墓碑、雕塑等...
1958年,莒南縣撤區改鄉,成立坊前鄉;同年8月,改設坊前公社。1984年4月,撤銷公社設立坊前鄉。1994年12月,撤鄉設坊前鎮。2011年8月,相邸鎮併入。行政區劃 2011年末,坊前鎮轄66個行政村:胡家崖、岔河、黃山前、李家崖、朱家窪子、聚將台、崖下、花峪頭、大派莊、宋家蛟山、程家蛟山、張家蛟山、韓...
岔河小流域治理岔河小流域位於坊前鄉北部、相邸水庫上游,總面積4.2平方公 里,流域北高南低,有主溝1條,支溝8條。兩個自然村,780戶,2450人。治理前耕 地3970畝,人均耕地1.6畝,人均占有糧食210公斤,年人均收入350元。1982年岔河村黨支部、村委帶領村民按照“有溝就有壩,有山就有果(樹),有灘就有林...
坊前石雕以特種工藝石雕為主,品種繁多,造型別致,做工精美,創作題材廣泛。總計有3000多個石雕品種,分兩大類:一、建築石雕,俗稱大石雕。形體壯碩健重,線條流暢。主要有石獅、石塔、石燈、佛像、石龜、水缽等。這類石雕多用大理石、花崗岩、紅砂岩等雕成。不久前,據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統計:石燈數莒南品種最...
牌坊背面上層嵌有“敕渝”二字,下層為“縉雲勝境”,是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所書。坊上題字蒼勁有力,氣勢豪邁。坊前有一對石雕青獅,高1.70米,兩旁分列,虎視眈眈。寺貌寺寶 縉雲寺的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和迦葉殿。寺內現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傳是梁或北周...
陶澍墓,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小淹鎮陶澍村,占地約7560平方米,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陶澍墓由左宗棠擇地修建。陶澍墓坐北朝南,面對資水,背依群山。墓園正門為三間四柱牌坊,花崗岩和漢白玉質地,高約四米,寬約五米。坊前兩側各置花崗岩石雕獅一尊。從正門入內,依次是:神道直通陶澍...
亞元坊位於定城南山村,坐東向西,系明萬曆年間莫維則所立之紀念物;全石質建築,單樓,四柱三間,通高5.2米,明間寬2.87米,次間寬1.6米:每柱前後有防風掌一條;四柱均有蓮花瓣紋飾柱礎,高約0.8米,周長2.4米:坊前有旗鼓石一對;石雕瓦楞式頂蓋,鯉蛟鴟尾頂飾。明間坊額正面陰刻橫寫楷體“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