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故城遺址,位於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老城區,城池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
定安故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約1700米。古城東西南北城門均建有城樓,城外挖有壕塹。城牆皆以玄武岩大青條石疊砌,周圍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個。定安故城遺址是海南古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標誌之一,對於研究海南古代城池建立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是定安地區鄉土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見證。
2019年10月7日,定安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安故城遺址
- 地理位置: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老城區
- 所處時代:明代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123-1-12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解元坊,亞元坊,老縣衙,歷史文化,相關人物,相關詩詞,史料索引,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明成化二年(1466年),巡撫都御史韓雍籌資建定安城城池。
明成化八年(1472年),定安城池正式開工,後因經費不足而暫停。
明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謝廷瑞委託知縣羅昌始築城,用石頭砌城。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定安故城建成。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定安故城在風雨中倒塌,守巡廣東副使胡訓委同知李鶚督修。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廣東副使胡永成命知縣徐希朱創開北門,但後因常有寇亂,北門被封閉。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縣董興祚答應土民議請,重新開北門,並捐資修建北門城樓。
清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定安故城。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大颶風,西、南城牆倒塌,知縣楊文鎮重修。
清嘉慶十年(1805年),知縣李仁峻修西、北二門及城牆。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知縣周祚熙倡率士民修砌,城樓、雉堞全部更新。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大雨毀崩西城牆十餘丈。同年秋,知縣張國華大修城池樓閣。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夏,西城牆修復竣工。
清光緒三年(1877年),署知縣吳應廉疏凌城壕,砌水竇,並補修各處崩壞雉堞。
清光緒四年(1878年)秋,大雨,淋崩兩處城垣,知縣蔡凌霄重修,並補好各處雉堞。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知縣黃贊勛大修西北隅城垣,嗣後知縣李家悼、李宗道、王壽民等相繼主持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擴建縣城,定安故城被拆除三分之二,現僅保留有西城門、北城門。
建築格局
定安故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約1700米。古城東西南北城門均建有城樓,城外挖有壕塹。城牆皆以玄武岩大青條石疊砌,周圍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個;主要街道有東門街、西門街、北門街、中南門街4條,全長約1000米,寬約2.5米,均以青石磚鋪設路面;城內遺存解元坊、亞元坊、老縣衙、百年騎樓老街等歷史遺蹟。
主要建築
解元坊
解元坊位於定城東門老市場東側,解元坊通高5.1米,面寬三間,明間寬3米,次間寬1.5米。明間額面寬0.77米,長3米,厚0.2米,正面陰刻楷體大字“解元”,字大0.7米見方,右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瓊州府知府吏韓宜,同知陳夢雪,通判楊麥,定安縣知縣黃守潛,定安縣知縣元萃重修”;左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誨建,隆慶二年(1568年)孟春吉旦。民國十七年(1928年)戊辰仲夏月吉旦裔孫明鏡同眾遷立”,額後背中間陰刻橫寫楷體大字“翰林”,字大60厘米見方;右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欽差提督兩廣都御史王同道、分巡海南道副使姚世,為”,左側陰刻直寫楷體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誨建,隆慶二年孟春吉旦立”。解元坊初立於定城中街,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國十七年(1928年)夏,因建新街,遷至今址。
亞元坊
亞元坊位於定城南山村,坐東向西,系明萬曆年間莫維則所立之紀念物;全石質建築,單樓,四柱三間,通高5.2米,明間寬2.87米,次間寬1.6米:每柱前後有防風掌一條;四柱均有蓮花瓣紋飾柱礎,高約0.8米,周長2.4米:坊前有旗鼓石一對;石雕瓦楞式頂蓋,鯉蛟鴟尾頂飾。明間坊額正面陰刻橫寫楷體“亞元”二字,背面為“春魁”二字。
老縣衙
老縣衙位於定陽古城內中南門街、東門街和西門街交匯的丁字路口,坐北朝南,占地約17畝,為四合院式布局。老縣衙內保留下來的房屋為明代縣衙二堂,是間面闊五間屋,其結構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建築規格較高,木構架雕刻圖案內容豐富,有平安、吉祥寓意。同時,老縣衙內還保存有一批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如石碑、抱鼓石、石柱礎、上馬石等。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主詞條:韓雍
韓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正統七年(1442年),登進士第。授御史,出巡河道及江西,參與平定浙江葉宗留起義和福建鄧茂七起義。明代宗時,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以彈劾寧王獲罪,被勒令致仕。明天順年間復官,歷官大理少卿、兵部右侍郎。明成化元年(1465年),以右僉都御史之職討平大藤峽起義,俘殺首領侯大苟,截斷江上大藤,改地名為斷藤峽。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期間曾籌資建定安城城池。後請分設廣東、廣西兩巡撫,獲朝廷準許,專理軍事。明成化十年(1474年),受人誣陷,被勒令致仕。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卒,明武宗時追謚襄毅,著有《襄毅文集》。
相關詩詞
清·張鐘璘《秋暮登北樓即景》
鐘聲敲日落,高閣倚斜曛。
隔隴過殘雨,度牆歸野雲。
秋陰半林盡,晚照一溪分。
墟罷人爭渡,呼舟遠浦聞。
史料索引
《考工典·卷二十三》:明成化成,都御使韓雍築。正德庚午,後砌石,周五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四尺,雉堞一千一百九十二,東、西、南三門,上各建樓。城北近江不塹,餘三面皆浚濠三百丈。
文物價值
定安故城是海南古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標誌之一,對於研究海南古代城池建立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定安故城城牆、城門和大量的文物建築主要是明清所建,集軍事防禦、居住、商業、文教、宗教活動於一體,功能完備,建築類型複雜多樣,相關文物古蹟和相關文獻遺存、民間傳說豐富,從各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城市營建的歷史信息,同時也是定安地區鄉土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直接見證。
文物保護
1986年1月,定安故城遺址被定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5月8日,定安故城遺址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定安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定安故城遺址位於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老城區。
定安古城
交通信息
定安縣內乘公交2路至經貿路站下車,再步行860米,即可到達定安故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