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均輸
- 拼音:jūn shū
- 釋義:中國西漢的一項財政措施等
詞目
拼音
引證解釋
2、北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於 神宗熙寧 二年(公元1069年)實行,授權主管六路財賦和茶、鹽、礬、酒稅的發運使,凡朝廷所需之貨物,儘量在廉價處或近地收購,存儲備用。
3、明 末的苛稅之一。
4、古代倉名。
5、古代算法。為“九數”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戶的上下求賦稅;以道路的遠近、負載的輕重求腳費;以物價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數等。
均輸,漢語辭彙。拼音:jūn shū釋義:1、中國西漢的一項財政措施。由桑弘羊制定。原意為“齊勞逸而便貢輸”。2、北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 3、明 末的苛稅之一...
均輸論是西漢桑弘羊創議採取“均輸”措施,以減輕各地運送貢品繁重和困難,增加政府收入的財政思想。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 桑弘羊任大農丞,“管諸會計事”。當時...
漢朝官府利用各地貢輸收入為底本﹐進行販運貿易的一種經濟措施。均輸之稱﹐先秦時已出現﹐其原義是指政府按距輸所遠近增減各地貢輸數量以均勞費﹔漢武帝時推行...
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進行的經濟改革之一。均輸法就是設立均輸官,由均輸官到各郡國收購物資,易地出售,輾轉交換,最後把中央所需貨物運回長安。...
均輸官,古代官職名稱。始置於漢武帝,郡國皆設,大司農所屬又有均輸令、丞。職掌調劑轉運地方貢輸之物。東漢省。 ...
均輸丞,官名。秦朝治粟內史,西漢大農令、大司農及水衡都尉均置,員一人,為均輸令副職。又,水衡都尉所屬上林令亦置,員四人。 ...
均輸法是指在漢武帝時期推行的由國家在各地統一徵購和運輸貨物的經濟政策。由大農令孔僅和桑弘羊提出。在中央主管國家財政的大司農之下設立均輸官,把應由各地輸...
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
明代三大徭役之一。因按戶等人丁編排,均輸徭役,故稱“均徭”。明初,徭役包括里甲正役和雜役。雜役是供地方官府役使的差役,由里按戶等派遣。後因里長徇私作弊...
大司農是漢朝廷管理國家財政的官職。秦及漢初,設治粟內使管理國家財政,漢景帝改治粟內使為大農令,武帝又改為大司農。大司農下轄太倉、均輸、平準、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