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均川鎮位於隨州南部,距隨州市區15千米。面積225.69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5979人(2017年)。轄幸福、古均街2個社區,均河口、高皇廟、光河、九龍觀、紅石埡、黃陂橋、永福寺、珍珠廟、周家畈、柳樹河、牆院、龍泉、解家河、盛茂沖、包家巷、園通寺、冷水港、迎水、曾家河、彎斗沖、郭家崗、富家棚、新河、藥山、潛家樓、褚家樓、桃園、陶家樓、胡家台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均川。隨(州)京(山)公路過境。
沿革
1956年為均川區,1958年改公社,1975年建鎮。1984年轄柳林鎮,1997年,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7.2萬,轄均河口、高星廟、鐘氏祠、宋畈、徐咀、余岩、驛河、楊灣、盛茂沖、江岩、珍珠廟、胡家台、賀氏祠、長里崗、牛角尖、牆院、廖家營、周家畈、包家巷、銀子坑、園通寺、三檔畈、冷水港、迎水、包家岩、曾家河、陶家樓、羅河、松樹埡、九龍村、魏畈、紅石埡、扼頭灣、賀家樓、葉家壟、永福寺、高廟山、彭家樓、黃陂橋、灣檔沖、郭家崗、土門樓、庹廟、富家棚、人神廟、八壺沖、潛家樓、藥山、匡家沖、洪安、褚家樓、桃園52個村委會和古均街、勝利街、朝陽街、幸福4個居委會。
2005年轄2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幸福、古均街、均河口、高皇廟、光河、九龍觀、紅石埡、黃陂橋、永福寺、珍珠廟、周家畈、柳樹河、牆院、龍泉、徐咀、解家河、盛茂沖、包家巷、園通寺、冷水港、迎水、曾家河、彎斗沖、郭家崗、富家棚、新河、藥山、潛家樓、桃園。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
2006年代碼
421302121:~001古均街居委會 ~002幸福居委會 ~200均河口村 ~201高皇廟村 ~202光河村 ~203九龍村 ~204紅石埡村 ~205黃陂橋村 ~206永福寺村 ~207珍珠廟村 ~208周家畈村 ~209柳樹河村 ~210牆院村 ~211龍泉村 ~213解家河村 ~214盛茂沖村 ~215包家巷村 ~216園通寺村 ~217冷水港村 ~218迎水村 ~219曾家河村 ~220彎斗沖村 ~221郭家崗村 ~222富家棚村 ~223新河村 ~224藥山村 ~225潛家樓村 ~226桃園村 ~227陶家樓村 ~228胡家台村
行政區劃
轄2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幸福、古均街、均河口、鐘氏祠、九龍、紅石埡、黃陂橋、永福寺、珍珠廟、周家畈、長里崗、牆院、龍泉、徐咀、解家河、盛茂沖、包家巷、園通寺、冷水港、迎水、曾家河、彎斗沖、郭家崗、富家棚、新河、藥山、陶家樓、桃園。
經濟狀況
工業
均川鎮工業發達,是湖北省工業重鎮。已形成機械、塑膠、醫藥、化工、建父建材、木製品加工,調味食品七大工業體系,三大重點骨幹企業年生產能力達2億元。新宇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明星藥業(獸藥)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中型鄉鎮企業、湖北省先進企業、湖北省百家重點調度企業。
農業
均川鎮農業獨具特色。綠色保健食品——大蒜、生薑、黃花、花椒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2萬畝。是湖北省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年出欄三元雜交商品豬10萬頭。湖北省隨州市
均川鎮出欄生豬達10.5萬頭,產值達1.8億元,成為全市名副其實的“養豬大鎮”。
均川鎮積極鼓勵扶持“全民養豬運動”,大力推廣“分戶飼養,聯產辦場,集中銷售”“一條龍”養殖模式;“企業+基地+農戶”一體化“產業模式”及“大戶連片集群養殖”模式,使生豬養殖形成均川鎮的特色農業品牌。均川鎮各類養豬戶達到5000多戶,養豬大戶610多戶,大型萬頭養豬場2家,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達44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達240家,年出欄50頭以上的小型養殖場達330多家,均川鎮出欄生豬14萬頭,創產值2億元,2008年力爭達到出欄生豬15萬頭以上,產值達到2.3億元。均川鎮把千家萬戶養殖的生豬銷售到廣闊的市場,隨州市曾都區均川鎮的做法是:成立農民養豬專業技術協會,依靠協會網路農村經紀人,搭起生豬外銷的“跳板”。截止2007年7月底,均川生豬專業協會已經網路會員百餘名,成功地將何店、柳林、長崗等鄉鎮及本地的6萬餘頭生豬運銷到武漢、石家莊、鄭州、合肥、廣州、深圳等地大市場,實現銷售收入3600萬元,利稅600餘萬元。
均川鎮於2007年組織成立了養豬專業協會,協會會長及會員是當地科技養殖帶頭人和經銷能手。他們一方面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另一方面走村串戶上門收購生豬,隨後統一對外行銷,以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農民趙秀虎憑著多年的行銷經驗,走出去與武昌、漢口肉聯及屠宰場簽定銷售契約,並在鄭州、合肥等地建立銷售網點,一年向外運銷生豬1萬餘頭。
建一個協會,出一批人才,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均川鎮充分利用農民專業養豬技術協會這種載體,有意識地把農民推向市場,並形成了協會+農戶+市場的生豬產銷一體化產業格局。均川鎮養殖生豬100頭的農戶達到127戶,養殖1000頭生豬大戶有5戶。均川鎮半數農民靠養豬脫貧致富。
特色養殖業
炎帝霸王雞,近年來均川鎮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業,依託中藥材產地優勢,經營特色養殖專業戶也比較多,以當地種植的中藥材為飼料,精心挑選優質的公雞苗餵養,在特殊的野生環境經三到六年培優從而挑出優質的炎帝霸王雞。相傳炎帝霸王雞的起源自炎帝之母姜氏,在藥王山姜姓一族中已經經過數千年傳承繁衍至今。
城鎮建設
均川,因一個美麗傳說中的“
金船”而得名。在隨應公路穿境而過的九龍崗俯視曾都區均川鎮區,一條悠悠均河呈半圓形繞鎮而過,半座集鎮恰似一艘船頭,在河水映襯下,展現出“金船”破浪揚帆遠航的雄姿。
從均川鎮二橋進入鎮區則是另一番風光。橋頭一座不鏽鋼鎮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過二橋,便是均川工業園區,
神威藥業、金船食品公司等一字排開,沿著2.5公里長的園區大道,進入集鎮中心,與三縱四橫的主街道相連,展現出頗具氣勢的集鎮規模。寬敞明亮的街道,優美的綠化帶花壇,繁華的商貿集市,和一幢幢正在火熱建設中的開發小區,無不張揚城鎮化建設助推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美化二橋金三角,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幸福商居市場,打通朝陽街西端,開發幸福居民小區,進一步綠化、亮化、美化集鎮”。鎮城建辦主任朱國宗向記者描繪均川鎮正在實施集鎮建設的“五大工程”。規劃經過三次修編後,集鎮快速發展,面積由3平方公里擴大到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到3.5萬人。
工業園區建設拉動城鎮化建設。均川工業園區位於鎮區中心,規劃占地面積50公頃。政府先後投資120餘萬元硬化園區道路,完善了電力、通訊、供水、排水、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眾多投資商紛至沓來,先後有21家工業企業落戶園區,固定資產投資過億元,從業人員達2500餘人。
工業發展接納大批產業工人,他們在集鎮建房,買房的不斷激增,刺激了房地產開發。以“幸福花園小區”、“均湖小區”為龍頭的6家房地產開發商入住均川集鎮,規劃建房達7萬平方米,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為滿足個人建房需求,均川鎮將朝陽街規劃為居民街,1500多戶居民在此“安營紮寨”。政府引資2500萬元將朝陽街西端打通,連線“隨—洪”公路,拆遷面積12600平方米,使老鎮改造進一步最佳化,集鎮框架進一步拉開。
人口聚集拉動消費和集市商貿發展,集鎮上已開辦了3家大型超市,興建3個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達564家;帶動了
教育、
文化、
衛生事業的繁榮發展。鎮中心衛生院投資200餘萬元興建的衛生綜合樓竣工投入使用,3個衛生所、7個門診部網路鎮區,方便居民就醫;4所規模中國小校解決居民子女就學問題。每到華燈初上,300盞路燈點亮整個鎮區,人們在燈光下打腰鼓、練健身操、扇子舞,文化生活異常活躍。
均川鎮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900多萬元,在主街道興建了50座花壇,鋪設了1.5萬平方米人行道方磚,安裝了300盞路燈,栽植行道樹1500多棵,完善了街道硬化、排供水系統和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交通建設
鄉村道路建設大步推進。有鄉村公路4763.3公里,其中,縣道328.8公里,鄉道1456.5公里,村道2998公里,鄉村公路占全區公路總里程的91%。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大力發展鄉村公里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各種資金,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步伐。先後完成鄉村公路硬化690公里,新增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167個,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農田水利建設
農田水利建設成效明顯。2005年共投入資金6918萬元,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10274處。其中大型水庫的完成為百姓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除險加固2座,
小型水庫除險加固21處;開發高產農田2.5萬畝,土地平整1.46萬畝;完成各類水毀工程修復933處;新建微、滴灌工程500畝;新建、改造堰塘5654口;完成渠道清淤187公里。
能源建設
農村能源建設取得突破。去年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200口(全區累計有1.85萬農戶用上沼氣);新建
生態家園示範村10個、生態家園示範戶1690戶;更新改造省柴節煤灶3.2萬戶,推廣節煤灶3.5萬台;新建城鎮生活污水淨化沼氣工程37處1850立方米;新建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池3處;推廣太陽能熱水器6000台。農村新能源建設新增加節約能源折標煤17.6萬噸,保護森林面積60萬畝,年增經濟效益8098萬元。
通訊事業
通訊事業發展迅猛。各類通訊網路信號已覆蓋農村各地。農村安裝固定電話5萬餘部,行動電話以每年1000部的速度遞增。
寬頻網已建到鎮區,農戶網在部分鎮已開通。
安全飲水工程
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共有集中供水工程60處,受益人口27.09萬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包括打井、堰塘、河流挑水)79212處,受益人口101.2萬人。曾都區的每個鎮都建有自來水廠,鎮區居民均用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農村
義務教育得到鞏固。現有農村中國小校200所,其中國小有144所,國中5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在校學生16萬人,其中小學生7.5萬人,國中生8.5萬人。去年投資520萬元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2萬平方米;籌措資金516萬元為24180名學生落實“
兩免一補”政策;投資420萬元開通
遠程教育網,方便了偏遠地區教育教學。農村兒童入學率達100%,初等教育完成率達99%,基本消除了農村青壯年文盲。
2005年再次高標準通過省政府“普九”複查評估。“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得到落實。農村中國小布局得到調整,農村國小由2000年的974所撤併為144所,寄宿制國小已達140所,基本上形成了以寄宿制為主的辦學模式。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師素質不斷提高。
均川鎮中國小名錄
曾都區均川鎮七條中心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七條學區包家巷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七條學區園通寺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七條學區銀子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區永福寺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學區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學區葉家龍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學區松樹埡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學區紅石埡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九龍學區龔家樓國小校
|
|
|
曾都區均川鎮光河學區盛茂沖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光河學區鐘氏祠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冷水港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周家畈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均川鎮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均河口學校
|
曾都區均川鎮牆院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幸福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廖加營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桃園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江岩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潛家樓學校
|
曾都區均川鎮牛角類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珍珠廟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第一中學
|
曾都區均川鎮第二中學
|
曾都區均川鎮藥山中心學校
|
曾都區均川鎮藥山八壺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迎水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郭家崗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長里崗村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高廟中心國小
|
曾都區均川鎮高廟學區富家棚小這
|
文化事業
均川鎮的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24個鎮均建有文化館(站),擁有固定資產322萬元,文化活動面積9140平方米。從1996年到現在,這個區已有18個鎮被命名為“先進文化鎮”。均川鎮設立了廣播電視站,並建設有高標準辦公大樓和電視機房,基本實現全區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網路已有850公里,有線電視用戶4萬餘戶。
農業科技
農業科技進步加快。均川鎮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鎮級科技重點集中在企業,“二月風”等一批企業被省科技廳列為重點企業;村級科技重點放在實用技術上推廣方面,狠抓了
食用菌、
茶葉、乾鮮果、
藥材、
蔬菜、良種培育等
農業科技園建設。2005年“陽光培訓”農民2.2萬人,綠色證書培訓5109人,農民生產環節短期技術培訓11萬人。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繼續加強。均川鎮鎮級衛生院27所,醫務人員3658人;村級衛生室598個,醫務人員1400餘人。均川鎮初步建立了“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路,農民醫療衛生條件有了一定改善,農村重大疾病防控、
婦幼保健和愛國衛生工作得到不斷加強。
社會保障
農村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所進展。均川鎮現有農村
五保對象9522人,共建
福利院86所,集中供養人數7210人。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和散養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1200元和800元。農村特困救助對象得到有效安置,2005年新增此類對象8100人,總量已達到1.93萬人,每人每月補助為10元。農村特困民眾大病救助工作也於2005年8月正式啟動,已救助608人,發放救助金78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隨州市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