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昌一,日本物理學家,理學博士,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物理系畢業,曾任大阪帝國大學(現大阪大學)、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講師,名古屋帝國大學(現名古屋大學...
此矩陣最早由牧二郎、中川昌美與坂田昌一於1962年提出,用於解釋布魯諾·龐蒂科夫所預測的中微子振盪現象。中文名 龐蒂科夫-牧-中川-坂田矩陣 外文名 Pontecorvo-...
湯川秀樹和坂田昌一等人在1937年展開了介子場理論的研究。1947年提出了非定域場理論,試圖解決場的發散問題。在1953年9月在京都召開的國際理論物理學會上,湯川秀樹...
接著,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S. Sakata)提出了強子的複合模型 [2] 。該模型認為所有強子都由三種更為“基本”的粒子所構成,這三種基本粒子 是質子、中子和一種...
據坂田昌一及早川幸男的推薦,培養在理論天文學領域的理論家,名古屋大學上任。根據「星間分子的輻射機構的研究」,自東京大學被授予理學博士號。在德國Max·Plank...
之前的幾個提案,例如恩里科·費米和楊振寧的(1949年),還有坂田昌一的坂田模型(1956年),都能夠讓人滿意地將介子分類,但卻無法應付重子,因此並不能解釋所有實驗...
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1907-1981)、坂田昌一和武谷三男在建立介子理論時,都把三階段作為方法論指導原則。[1] 三階段論:第一階段:1949-1959,恢復周口店遺址的...
1955年,坂田昌一擴充了費密和楊振寧的模型提出了強子是由核子、超子和它們的反粒子構成的模型。1961年,在實驗上發現了不少共振態。1964年,已發現的基本粒子(包括...
1955年,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推廣了費密-楊模型,提出所有的強子都是由質子p、中子n和超子Λ以及它們的反粒子圴、嬞、揈構成的坂田模型。在坂田模型中,質量最低...
第40回 1950年5月11日 坂田昌一 理學博士 二中間子理論 第41回 1951年5月15日 外山修之 工學博士 油脂殊に海產動物油的相關研究 第42回 1952年5月13...
坂田昌一 [6] 目前任職於 名古屋大學 [4] 獲諾獎時任職 京都大學 [3] 目錄 1 個人履歷 2 人物生平 3 獲獎歷史 4 人物軼事 5 維護和平 6 科學研究...
1955年,坂田昌一擴充了費密和楊振寧的模型提出了強子是由核子、超子和它們的反粒子構成的模型。高能物理學夸克命名 1961年,在實驗上發現了不少共振態。1964年,已...
提出基本粒子結構“坂田模型”的著名日本科學家坂田昌一臨終前寫下了肺腑之言:“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在我40年的研究生活中經常地授給我珠玉般寶貴的光輝。”...
1956年,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公元1911—1970)從物質無限可分的思想出發,認為所有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強子)都是由質子、中子、超子這三種基礎粒子構成的。坂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研究自然辯證法的學者,如武谷三男、坂田昌一等取得了新的成果。關於形式邏輯和辯證法的關係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分析哲學家之間展開過...
牧野富太郎 (1936年), 石原忍 (1940年), 田中館愛橘 (1943年),朝永振一郎 (1946年), 中原和郎 (1946年),増山元三郎 (1947年),坂田昌一 (1948年),...
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各類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有:《待揭之謎》(合著)、《地球的形狀——人類對它認識的歷史》、《坂田昌一科學哲學論文選》(譯著)、《地質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