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質災害易發區
- 釋義: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 注音:dìzhízāihàiyìfāqǖ
- 原因: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等
指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指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指具備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變化規律,既受制於...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的長遠計畫。分為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市)四級和部門規劃。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地質...
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是指設定在社會資源公共場所的服務能力難以覆蓋、特別是對外交通中斷易成為孤島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等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的能夠滿足處於易受突發性...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又稱地質災害災變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是在查清地質災害活動歷史、形成條件、變化規律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危險性評學科,主要包括自然災害與...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不良地質現象進行評估,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技術手段,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防止或減輕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預防為主、...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是為了積極主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3)和《...
主要內容為150個山區丘陵縣(市)地質災害分布及易發分區圖,以及各縣市基本情況說明。圖面內容主要包括地理底圖、專題圖和圖例三部分。...
主要內容為181個山區丘陵縣(市)地質災害分布及易發分區圖,以及各縣市基本情況說明。圖面內容主要包括地理底圖、專題圖和圖例三部分。其中:地理底圖部分包括等高線、...
本書主要內容為146個山區丘陵縣(市)地質災害分布及易發分區圖,以及各縣市基本情況說明。圖面內容主要包括地理底圖、專題圖和圖例三部分。...
《安徽省地質災害易發區農村村民建房管理規定》經2014年5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通過,2014年5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53號公布。該《規定》共25條...
地質災害預報是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並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或向社會公布的工作。...
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是山體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害。地質災害的發生源於兩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強降雨...
對於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評估是調查地質災害活動規模,統計地質災害對人口、財產以及資源、環境的破壞程度,核算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評定地質災害...
2011年6月13日,國務院以國發〔2011〕20號印發《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決定》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全面開展隱患調查和動態巡查;加強監測...
為科學研判預測2017年全國地質災害趨勢,積極謀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於2017年2月28日在重慶召開2017年全國地質災害趨勢...
地質災害監測方法一、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地質災害的監測方法可用簡易監測和儀器監測。簡易監測方法:變形位移監測法、裂縫相對位移監測法、目視檢查監測法等。(1)變形監測...
為科學有效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部分工程建設活動的影響,在我國的廣大山地丘陵區,崩塌、滑坡、土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呈上升趨勢,給分布在這些地區的大量中國小校校區(舍)構成...
本書在系統分析全國地質災害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地質災害防治現狀的基礎上,劃分了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地質災害易發程度進行分區標識,確定防治重點和重點防治區,健全群專結合的監測網路,實現簡訊預警及專家遠程實時會診,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防災預案和...
《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是2013年12月1日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東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今年以來,我國氣候極端異常,南方持續強降雨,部分地區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死群傷事件時有發生。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