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信息
介紹
20世紀中葉,隨著塑膠工業的發展,尤其是農用塑膠薄膜的出現,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利用塑膠薄膜覆蓋地面,進行蔬菜和其它作物的生產均獲得良好效果。日本最早從1948年開始研究利用,1955年首先套用於草莓覆蓋生產,並進行推廣,1965年正式開展了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全國120萬公頃的
旱田作物(包括蔬菜),地面覆蓋面積已超過20萬公頃,占旱地作物栽培面積的16%。保護地內地面覆蓋的面積占93%。日本地面覆蓋栽培多用在產值高、效益大的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上。1961年法國開始在其本國的東南部試用薄膜栽培覆蓋瓜類作物。義大利於1965年對蔬菜、草莓、咖啡及菸草等主要作物進行地面覆蓋栽培。美國於60年代末開始用黑色薄膜覆蓋栽培
棉花。蘇聯主要在低溫乾旱季節進行薄膜地面覆蓋栽培,用以提高地溫,減少土地蒸發。我國於70年代初期利用廢舊薄膜進行小面積的平畦覆蓋,種植蔬菜,棉花等作。1978年進行試驗,1979年開始在華北、東北、西北及長江流域一些地區進行試驗、示範、推廣。隨即生產出厚度為0.015-0.02毫米的聚乙烯薄膜,為發展地面薄膜創造了條件。由於覆蓋生產的效果顯著,薄膜覆蓋生產啟蒙及全國,並簡稱為地膜覆蓋。目前,不但套用於蔬菜栽培,也相繼用於
大田作物、果樹、林業、花卉及經濟作物的生產。民眾稱它為”不推自廣”的措施。到目前為止,套用
地膜覆蓋的作物及果林苗木已達幾十種。當前地膜不僅用於露地栽培,也用於早春保護設施內的覆蓋。不僅在早春覆蓋,夏、秋高溫季節覆蓋也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國北方旱區套用地膜覆蓋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節地膜覆蓋也有防雨、排澇效果,很受生產者歡迎。
技術運用
河北省一些乾旱地區,在春旱期間為了適時播種花生,
棉花,採用創埯,人工造墒,逐埯澆水、播種、覆土鎮壓,覆蓋地膜、促墒,提墒,使
皮棉增產20-40%,花生增產50-60%。遼寧省為了解決春季氣溫低、無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凍時深翻、施肥、覆蓋地膜保墒播種,或在底墒不足時人工添墒,抗旱播種,使大面積的花生產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嚴重乾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區,26萬畝花生平均畝產217公斤,增產率達到132.6%。黑龍江省
伊春市歷年來由於低溫、乾旱不能種植花生,採用
地膜覆蓋栽培獲得了畝產花生150公斤以上。內蒙古乾旱高寒地區,春季氣溫低,風沙大,雨量少,種植菜、糧、煙、果、花卉等作物受氣候影響很大,利用地膜覆蓋栽培使大棚內主要栽培的果類蔬菜提早上市2-10天,畝增產30-70%,露地地膜覆蓋的12種蔬菜前期增產(早熟)16.8-215%,畝增產幅度為24.6-150%。城鎮郊區老菜地土壤鹽鹼化嚴重,地膜覆蓋可以降低土壤表層
鹽鹼量。赤峰縣
鹽鹼地,茄子
地膜覆蓋86%。地膜覆蓋的
甜菜畝增產26-33%,含糖量增加1.2-1.5%。菸葉每畝增產27.8%,玉米增產32.9%,
呼倫貝爾盟扎蘭屯地膜覆蓋
翠菊、
夜來香等六種花卉,使開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顏色鮮艷。甘肅省
河西走廊,隴東泉上、隴南山水地以及乾旱的中部地區的地膜覆蓋栽培,都表現有保溫、保墒、保肥、抑制雜草、減輕病蟲害、早熟和增產的作用。十多種蔬菜增產30-70%,瓜類增產30-50%,
皮棉增產30-40%,烤菸、花生、甜菜等增產50%左右。
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表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
技術效應
由於薄膜的氣密性強,
地膜覆蓋後能顯著地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土壤濕度穩定,並能長期保持濕潤,有利於根系生長。在旱區可以採用人工造墒、補墒的方法進行抗旱播種。在較乾旱的情況下,0-25厘米深的土層中
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隨著土層的加深,水分差異逐漸減小。
地膜覆蓋後的作物生旺盛,蒸騰耗水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況下易呈現缺水現象,應注意灌水,防止乾旱減產。由於地膜覆蓋有增溫保濕的作用,因此有利於
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質轉化成無機鹽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據測定,覆蓋地膜後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鉀增加10-20%,磷增加20-30%。
地膜覆蓋後可減少養分的
淋溶、流失、揮發,可提高養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蓋下的養分,在作物生前期較高,而後期則有減少的趨勢。生產蔬菜時,後期應注意追肥,否則影響產量。此外,地膜覆蓋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沖刷而造成的
土壤板結現象,可以減少中耕的勞力,並能使土壤疏鬆,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
總孔隙度1-10%,降低
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穩性
團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氣、熱條件得到協調。同時可防止返鹼現象發生,減輕鹽漬危害。
地膜覆蓋後,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葉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樹幹下部的蘋果著色好,花卉的花朵鮮艷,菸葉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強度可增加13.5-46.8%,葉綠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葉片的衰老期推遲,促進
乾物質積累,故可提高產量。
地膜與地表之間在晴天高溫時,經常出現50℃左右的高溫,致使
草芽及雜草枯死。在蓋膜前後配合使用
除草劑,更可防止雜草叢生,可減去除草所占用的勞力。但是,覆膜質量差或不施除草劑也會造成草荒。覆蓋地膜後由於植株生長健壯,可增強抗病性,減少發病率。覆蓋銀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減少病毒病的傳播危害。
不良影響
但是
地膜覆蓋栽培中相應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多年覆蓋地膜,殘膜清除不淨,造成
土壤污染,由於
蓋膜後
有機質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補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蓋膜的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早熟不增產,甚至有減產現象。在旱沙地、貧瘠土地、重粘質土地上,不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因為旱沙地蓋膜後
土壤溫度在中午時易產生高溫,在乾旱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反而會造成減產。在貧瘠土地上,覆蓋膜後不便追肥,播種時施用基肥不足,覆蓋也不能增產。重粘質土地在乾旱時坷拉多,
整地時難以耙碎,蓋膜後很難與地面貼緊,颳大風時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必須掌握一定條件才能達到早熟高產,穩產地目的。
覆蓋方式
地膜覆蓋的方式依當地自然條件、作物種類、生產季節及栽培習慣不同而異。
平畦覆蓋
畦面平,有
畦埂,
畦寬1.00-1.65米,
畦長依地塊而定。播種或定植前將地膜平鋪畦面,四周用土壓緊。或是短期內臨時性覆蓋。覆蓋時省工、容易澆水,但澆水後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蓋初期有增溫作用,隨著污染的加重,到後期又有降溫作用。一般多用於種植蔥頭、
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麥、棉花等農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採用。
高壟覆蓋
畦而呈壟狀,壟底寬50-85厘米,壟面寬30-50厘米,壟高10-15厘米。
地膜覆蓋於壟面上。壟距50-70厘米。每壟種植單行或雙行
甘藍、
萵筍、
甜椒、
花椰菜等。高壟覆蓋受光較好,地溫容易升高,也便於澆水,但旱區壟高不宜超過10厘米。
高畦覆蓋
畦面為平頂,高出地平面10-15厘米,
畦寬1.00-1.65米。地膜平鋪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種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類、豆類、茄果類以及糧、棉作物。高畦高溫增溫效果較好,但畦中心易發生乾旱。
溝畦覆蓋
將畦做成50厘米左右寬的溝,溝深15-20厘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溝內,然後在溝上覆蓋地膜,當幼苗生長頂著地膜時,在苗的頂部將地膜割成十字,稱為割口放風。晚霜過後,苗自破口處伸出膜外生長,待苗長高時再把地膜劃破,使其落地,覆蓋於根部。俗稱先蓋天,後蓋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護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著保苗,又起著護根的作用,而達到早熟、增產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
甘藍、
花椰菜、
萵筍、
菜豆、
甜椒、番茄、黃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種西瓜、
甜瓜等瓜類及糧食等作物。
溝種坡覆
在地面上開出深40厘米,上寬60-80厘米的坡形溝,兩溝相距2-5米(
甜瓜為2米,西瓜為5米),兩溝間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種植瓜類。
穴坑覆蓋
在平畦、高畦或高壟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厘米左右,直徑10-15厘米,空內播種或定植作物,
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後在穴頂上覆蓋地膜,等苗頂膜後割口放風。可種植馬鈴薯等作物。
覆蓋栽培
甘蘭地膜覆蓋栽培
甘蘭的
耐寒性較強,早春栽培多選用早熟品種,於前1年12月下旬至當年1 月上旬在
陽畦或小拱棚中提早育苗。第二年早春用平畦覆蓋,可比露地適期定植者提早5-7天定植。近年來,大連市郊區採用溝畦覆蓋,由於幼苗頂部有地膜防止晚霜危害,因此,定植期又比
地膜覆蓋者提早4-6天溝畦覆蓋既增加了地溫,又改善了局部空間的小氣候,為甘蘭苗期防霜、增溫、保墒、促進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可使甘蘭提早7-10天收穫,一般每畝增產20-30%。據遼寧、黑龍江、山西、山東、北京、天津等地報導,畝增產31.5-4.7%,畝產值增加115-253.7元,是甘蘭早熟栽培值得重視的一項措施。其它蔬菜如花
椰菜、
萵筍等也可按照甘蘭的覆蓋技術進行高壟或溝畦覆蓋。
菜豆地覆蓋栽培
菜豆是喜溫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種期是穀雨前後。
地膜覆蓋的菜豆,更可在溫室內提前20天左右育苗,當豆苗露出心葉時,即可於清明節後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蓋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種,收穫期提早15-20天,畝產可增加23-75%。據北京試驗,可增產42.4%,產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畝增收136元多。黑龍江省伊春市、哈爾濱市增產27.3-125%。
矮生菜豆可採用平畦、高壟、高畦以及溝畦覆蓋。架豆也可採用高壟、高畦或溝畦覆蓋。
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蓋方式進行覆蓋,增產,增收效果也很顯著。
黃瓜地膜覆蓋栽培
黃瓜是栽培最廣,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全年供應的一種蔬菜。可進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產量高、產值高、收效快、黃瓜
地膜覆蓋多採用溫室及小
拱棚育苗,四片真葉時定植,一般是在穀雨節前採用高畦或溝畦覆蓋,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產量提高30%以上。山東、遼寧、新疆、甘肅等地產量提高達50%以上。畝產值增加100元,最多達500-600元。黃瓜除春季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以外、夏播、秋播採用地膜覆蓋也有良好效果。
黃瓜炎夏地膜覆蓋,播種初期地溫較高,但因土壤潮濕,不會造成
高溫危害,到瓜秧長高時為地面遮蔭,土溫略高於露地。由於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適宜溫度起著護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長分健壯,可以正常結瓜。可見
地膜覆蓋是夏播黃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順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
甜椒等蔬菜亦可採用黃瓜的覆蓋方式進行栽培。甜椒採用小高畦覆蓋銀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獲得顯著增產的效果。
西葫蘆地膜覆蓋栽培
西葫蘆喜溫和氣候,多於春季進行
早熟栽培。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育苗,
穀雨前採用高壟、小高畦覆蓋,或採用溝畦覆蓋,地膜小拱覆蓋,以及穴坑覆蓋。近年來以溝畦地膜小拱覆蓋者為多。因為可提早定植期,而獲得早熟、高產的效果。畝產值提高100-400元。深受生產者歡迎,同時也增多了市場上的花色品種。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
棉花
地膜覆蓋栽培是我國經濟作物中推廣較早、面積較大、效益顯著的作物之一。遼寧、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區都創出畝產150公斤
皮棉高產紀錄,一般均較露地栽培增產50%左右。這項技術的推廣,對於扭轉我國長期進口棉花的情況和推動輕紡工業的起飛作出了貢獻。
棉花地膜覆蓋栽培分高壟、平覆和溝覆三種,因地制宜選用。在特早熟棉區
熱量資源不足的地方以壟覆為宜。乾旱缺水的棉田則以平覆或溝覆為好。棉田地膜的覆蓋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種。水肥條件好的棉田低覆蓋為好,缺水棉田高覆蓋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蓋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區應儘量發揮
地膜覆蓋的熱效應,”溝棚覆蓋”效果最好,即播種在17厘米左右寬的小色內,溝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凍害。旱地棉田主要要發揮地膜的保墒增溫效應,採用”溝種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徑流量,使滴水歸湯,可較常規覆膜增產10-20%。鹽鹼地棉田則需以淡水壓鹼,開溝躲鹼,溝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農牧漁業部組織了由山西
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國棉花地膜覆蓋栽培研究協作組,對地膜植棉區域性和不同類型棉田的配套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表有關論文200餘篇,獲得1985年部頒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協作研究認為地膜植棉增產的機理主要是由於三項效益,即補償效應、土壤和環境穩定效應、光熱效應。從而促進了棉花的苗全苗壯,加快了生育進程,延長了有效花鈴期,桃大、桃多,質量提高產量增加。
補償效應是一是指地溫對氣溫的補償,二是指根系對莖葉的補償。並提出”地
積溫”的概念,建議作為棉花生育進程的熱量指標。
土壤環境相對穩定效應系指提高了地溫、增加濕度,同時保持了土壤濕度的相對穩定,減少了懸殊的乾濕交替以及乾旱對根系生長的不利影響。
光熱效應則是前兩個效應的集中反映,導致棉花生長發育的協調與加快。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
花生
地膜覆蓋栽培也已在華北、東北大面積推廣套用,經濟效益顯著,深受民眾歡迎。據各地報告的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六千餘畝畝產超千斤。遼寧省1983年地膜共生種植37萬畝,平均畝產達282公斤,每畝可較露地種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壟栽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現在已有相應的機械可一次完成這幾種作物。
水稻田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套用於水稻
育秧其使用方法大致與先前的塑膠薄膜育秧相同,即
簡易覆蓋,
秧田長在地膜形成的小棚內,但所用薄膜數是一項抗旱、節水、省工、高效的新技術,南北各省均有推廣。貴州省畢節縣套用此法
旱田種稻畝產可達千斤。
小麥地膜覆蓋栽培
華北氣溫低、無霜期短,本來難以種植冬小科。近年大規模發展地膜種麥,即在冬前播種後以地膜在畦面
簡易覆蓋2-3周,爾後小心揭膜可再於冬前覆蓋
小麥或來春覆蓋早春作物一次。同時早春以
地膜覆蓋冬麥田也有明顯增產作用。此項技術既增加了山區農民的收益,又解決了長期難吃細糧之苦。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
玉米也是喜溫作物,在高寒地區生長不良,產量很低。近年地膜種植玉米發展很快,增產明顯,高產的可畝產1000公斤。在貴州山區地膜玉米被譽為脫貧之路。晉北一些地方推廣地膜
高粱畝產量可達1000公斤。
其它作物的地膜覆蓋栽培
菸草的
地膜覆蓋栽培,不但產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菸葉比重增大,國內已推廣套用。
輕工業部甘蔗糖業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廣甘蔗地膜覆蓋微膜袋育苗技術,將微膜袋育苗與地膜覆蓋結合起不可快速育成
壯苗,減少病蟲為害,適應不良土壤環境條件,增產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畝可增產1.5噸,含糖量提高0.8%,畝產收益250元。
葡萄插條要求25-28℃髮根,而芽的萌動則於13℃以上即開始,因而插條扦插後往往先發芽後髮根。致使插條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林業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溫的特點大面積推廣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條成活率,每畝增收(減損)約1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