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板結
  • 外文名:Soil compaction
  • 形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
  • 原因:結構破壞、土料分散
  • 套用學科:土壤學
  • 危害: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
土壤板結原因,土壤板結的危害,預防措施,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科學施肥、合理施用化肥,運用大型拖拉機進行深松和聯合整地,進行保護性耕作,

土壤板結原因

土壤板結的主要因素大約有7個方面。
1、農田土壤質地黏重,耕作層淺 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較多,加之耕作層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細管孔隙較少,通氣、透水、增溫性較差.雨後。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造成土壤表層結皮。
2、有機物料投入少 不施有機肥或秸稈還田,使土壤中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理化性狀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3、塑膠廢棄物污染 地膜和塑膠袋等沒有清理完,在土壤中無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塊狀物。我國每年隨著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的廢塑膠,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膠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結。
4、長期單一地偏施化肥 農家肥嚴重不足,重氮輕磷鉀肥,土壤有機質下降,腐殖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長期施用硫酸銨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結。
5、鎮壓、翻耕等農耕措施導致上層土壤結構破壞 由於機械耕作的影響,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其餘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鹽沉積,造成土壤板結。耕作時機不當,如土壤過濕時耕翻鎮壓也容易造成板結。
6、有害物質的積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業廢水中有毒物質含量高,長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質積累過量引起表層土壤板結。
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暴雨後表土層細小的土壤顆粒被帶走,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而黏粒、小微粒在積水處或流速緩處沉澱乾涸後易形成板結:

土壤板結的危害

板結造成土壤的吸水、吸氧及營養物質的吸附能力降低,通透能力的下降使作物根系發育不良,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1、土壤板結條件下,土壤孔隙度減少,通透性差,地溫降低,致使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水、氣、熱狀況不能很好的協調,其供肥、保肥、保水能力弱。土壤板結還延緩了有機質的分解,土壤理化性質逐漸惡化,地力逐漸衰退,土壤肥力隨之下降,不能很好地滿足玉米生長發育。
2、土壤板結條件下,玉米根部細胞呼吸減弱,而氮素等營養又多以離子態存在,吸收時多以主動運輸方式,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呼吸減弱,故能量供應不足,影響吸收。

預防措施

增施有機肥,提倡秸稈還田

有機肥不僅能為玉米生長提供養分,而且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強通透性和保水性的作用,又為微生物的活動提供食物和能量。把植物體中的絕大部分,如纖維素、木質素較多的秸稈,以適當的形式還給土壤,改善物理性狀,減輕土壤的板結程度。秸稈根茬粉碎還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養分,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和孔隙度,調整土壤堅實度,降低容重,協調水、肥、氣、熱狀況,提高蓄水保墒性能。

科學施肥、合理施用化肥

運用大型拖拉機進行深松和聯合整地

土地長期運用旋耕和壟作耕法後,在耕作層與心土層之間形成堅硬的、封閉式的犁底層。犁底層的存在是土地板結的主要原因,它阻礙了耕層和心土層之間水、肥、氣、熱梯度的連通性。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構造,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4個重要因素之間的關係,並為微生物大量活動創造了條件。打破了犁底層,根系可以擴大分布範圍,廣泛吸收營養,有利於玉米的生長。此外,運用大型農機具進行聯合整地,滅茬、深松、旋耕、起壟、施肥、鎮壓等作業一次完成,可以減少機車進地次數,防止土地重複碾壓。此外,秋季聯合整地還能夠提高土壤蓄存雨水的能力,起到防止徑流和提墒的作用,是解決土地板結的有效方法。

進行保護性耕作

採取機械深松、少免耕和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的方式耕作。用秸稈蓋土、根茬固土,可以保護土壤,減少風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