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精草

地精草

地精草,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縷Stellaria saxatilis Buch.-Ham.的全草。分布於河北、山東、陝西、甘肅、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具有清肝息風之功效。常用於肝風頭痛,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小兒驚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地精草
  • 別稱:筋骨菜、單背葉、青姑草、金纏菜、抽筋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石竹科 
  • :繁縷屬
  • :石生繁縷
  • 用量:內服:6-9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滇南本草》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肝息風。

主治

肝風頭痛,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小兒驚風。

相關配伍

1、治肝風頭痛,中風不語,風熱:抽筋草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2、治骨折:鮮抽筋草搗爛,酒調包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6-9g,煎湯;或研末。外用:搗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90)cm,全株被星狀毛。莖疏叢生,鋪散或俯仰,下部分枝,上部密被星狀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1-3.5cm,寬8-20mm,頂端急尖,稀漸尖,基部圓形,稀急狹成短柄狀,全緣,兩面均被星狀毛,下面中脈明顯。聚傘花序疏散,具長花序梗,密被星狀毛;苞片草質,卵狀披針形,邊緣膜質;花梗細,長短不等,長10-30mm,密被星狀毛;萼片5,披針形,長4-6mm,頂端急尖,邊緣膜質,外面被星狀柔毛,顯灰綠色,具3脈;花瓣5,2深裂近基部,短於萼片或近等長;裂片線形;雄蕊10,與花瓣短或近等長;花柱3,稀為4。蒴果卵萼形,長4-5mm,6齒裂;種子多數,腎臟形,細扁,長約1.5mm,脊具疣狀凸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3 600米的石灘或石隙中、草坡或林下。分布於河北、山東、陝西、甘肅、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治頭風傷目,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傷寒發熱。”

附註

全草有毒,對牛和馬等牲畜的唾液腺有刺激作用,使其大量流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