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果

地瓜果

地瓜果,中藥名。為桑科植物地瓜榕Ficus tikoua Bur.的隱花果(榕果)。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澀精止遺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遺精滑精。

基本介紹

  • 別名:地石榴、地郎果、地枇杷果、地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地瓜榕
  • 分布區域:西南及陝西、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 中文學名:地瓜果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9-3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隱花果(榕果)。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澀精止遺。

主治

咽喉腫痛,遺精滑精。

相關配伍

1、治咽喉疼痛:嫩地枇杷果,曬乾。每次9g,泡開水,隨時服用。(《貴州民間藥物》)
2、治遺精,滑精:(地石榴)花9-15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3、治梅毒:地瓜30g,野枇杷30g,大麥冬15g,小麥冬21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用開水泡飲。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尚未成熟的隱花果(榕果),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落葉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6-8cm,寬l-4cm,先端鈍尖,基部近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疏淺波狀鋸齒,上面綠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淺綠色,沿脈被短毛;具三出脈,側脈3-4對。隱頭花序,成對或簇生於無葉的短枝上,常埋於土內,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2cm,成熟時淡紅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果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區的疏林、山坡、溝邊或曠野草叢中。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性狀鑑別

隱花果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4-l.2cm。表面黃綠或淡紅色,皺縮,基部有短柄。剖開後可見肉質花托內壁著生許多小瘦果。氣微,味微甘、微澀。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散毒,祛風除濕。治咽喉疼痛。”
2、《雲南中草藥》:“治遺精,滑精。”

附註

果味甜可食,也熬糖、取澱粉、釀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