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共同體

地球生命共同體

昆明大會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推動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明確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生命共同體
  • 理念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
  • 提出時間:2021年10月12日
  • 提出地點:中國昆明
  • 提出會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
歷史背景,社會進程,影響意義,

歷史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陰影,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更大挑戰。面對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開發中國家更需要幫助和支持。我們要加強團結、共克時艱,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疊加極端天氣增加等環境變化,地球生命正在經受考驗。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聚焦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人類面對的新挑戰。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依然在加快,全人類更應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峻挑戰。

社會進程

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各國的共同使命。近些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等原則,將生態文明全面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加幸福。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中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一直是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

影響意義

面對生態問題的挑戰,全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在生態系統退化等嚴峻挑戰面前,世界各國只有攜手同行,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