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蔡測海著長篇小說)

地方(蔡測海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方》是蔡測海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20年2月。

《地方》是“三川半三部曲”中繼長篇《非常良民陳次包》《家園萬歲》後的第三部,圍繞作者創作的文學故鄉三川半幾十年的歷史展開,將作者對“理想故土”的熱愛、疼痛、悲憫、感懷和人情世故、一山一水描繪出來。《地方》敘述簡潔凝練,詩意精到,可分節分章讀,又可前後串聯讀,重建漢語風骨,重現漢語之美;關注自然風物、人神鬼畜,氣息古樸,奇崛鬼魅,有楚騷之風,巫儺之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地方
  • 作者:蔡測海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86千字
  • 首版時間 :2020年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地方》是一部展現南方獨特地域的寓言小說,也是一部魔幻抒寫三川半自然生命、人物命運的地方志。《地方》圍繞三川半幾十年的歷史展開,以詞條的形式將三川半的人、事、景、物、情等分割成一個個小單位,分篇講述,既疊合,又分敘;既交織,又疏離;如同張合有力、綿密厚實的一張大網,將作者對“理想故土”的熱愛、疼痛、悲憫、感懷和人情世故、一山一水描繪出來。

作品目錄

守世
村人
使勁
來歷
村長娘子
食物和藥
玉米和玉石
陽光、歌謠、愛情和小蟲
有些地方看不見,活著才有意思
指示
身是客
鐵的大嘴巴
對一種味道的遺忘,並不要很久的時間
蛙眼
村長謠
留賊
滿園香氣
夜夜思君
聲音
莫開玩笑
村人多了
如煙•影子
一群孩子
獵日子
在罵聲中成長
誰照應了你
器物
童話,神話
吃草長大
巴普除了斗笠,還有喜事
正鞋底
某一天
比村長還大的人
學習
稀糊糊的
張口岩
渴望生活
調理
從藥物到食物
當一條河成為一條河
小地方,小日子
走還是不走
大坑碑
公屋夜話
時間之變
一個人的流年
搞鬼名堂
一路往回找
跳岩和橋
村人•家人
香雨
有小丁改姓吳
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五
人口普查
稻州來的人
牛發冒
心踏雪
牮屋
往前往後
笑伢
人渡
盜名

人物介紹

右派木匠
三川半本沒有右派,後來不知村長通過什麼關係,搞來了一個右派分子,住在村長家。右派分子會做東坡肉,和村里做的坨子肉差不多,也都是豬肉做的。把坨子肉叫做東坡肉,這就是右派。在村長家裡,右派天天寫書,寫書是一種特權,給右派這么大一個特權,村長的面子撐不住,村長就讓右派分子寫大標語,寫對聯,開會幫著念檔案,念報紙。會開完了,村長讓右派念《水滸傳》,講孔子,結合批林批孔批宋江這個投降派,先造反,後招安,宋江是個壞人。右派對村長說,你們都是書,我把你們做成文章,我到這裡事實上是來上課來學習的。後來,右派寫了一本書,叫《鄉村社會經濟》,他還學會了木匠手藝,他得了個名號,叫右派木匠。直到他離開三川半,一直叫這個名。

作品鑑賞

語言是展現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民族語言的運用能夠豐富作品的情感、完善作品的風格,為之增添鄉土氣息。蔡測海在訪談中提道:“《地方》是西南方言對我的恩賜……它激活了我的想像力,給我提供了一個表達方式。”該小說中方言、俗語運用得純熟圓潤,在塑造人物、推動情節、深化主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西南方言的運用
該小說以西南方言描繪了三川半人民日常生活的圖景。人們稱“爺爺”為“巴普”,稱玉米為“苞谷”,稱紅薯為“紅苕”,小說的方言於親切中蘊含著作者對家鄉的感懷和眷戀。同時方言也透露出這個民族的生活哲學,三川半人把放牛叫“守牛”,牛作為家養的牲畜易被野獸攻擊或被偷盜,人們看護牛就是守護自己的財產、守衛自己的家園。如田中陽所說,“用方言寫作很容易形成小說文本的地域風格,也較易凸現人物的個性”,蔡測海以方言記錄了村民的嬉笑怒罵,誇讚別人聰明叫“好腦殼”,表示自己憤怒則罵“日他屋裡娘”,人物形象飽滿且個性鮮明,一個個土生土長的三川半人躍然紙上,體現了湘西地方人民性格中原始且荒蠻的氣息。蔡測海通過小說中土家語和西南方言的運用豐富了其所創造的“三川半”世界,讓虛構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能夠輕易地引起共鳴。小說藉助方言俗語展示了地方民族的生活特色、民風民俗和民族性格,透露出土家族作家蔡測海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民歌民謠的運用
該小說中穿插著各類民謠民歌,整體富於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地方》所選取的民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民族傳統的民歌民謠,歌詞內容包括神話傳說、歷史傳說、愛情故事等;二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政治歌謠,這些同口號、標語相近的歌謠以宣傳政策為目的,內容皆與時事政治相關。穿插出現的民族傳統民謠使小說的情節與內容帶有詩意的美感。蔡測海在《比村長還大的人》一章中以歌謠“櫻桃刀刀,失落彎刀,知誰打了,知誰罵了,扯根頭髮吊了”暗示了主人公的命運,勾勒出人物悲情的形象,復調敘述情節,使篇章呈現出詩意且哀愁的意境。作者在《搞鬼名堂》一章中在記錄土家族的鬼神文化時以“向老官人田好漢,彭公做主逮夜飯”這句歌謠概述了土家族英雄反抗頑敵的傳說,表明土家族人民對於“土王神”的尊崇,豐富了小說的民族民間文化氣息。
該小說中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政治歌謠以頌世、宣揚政策和鼓舞人心為主,具有強烈的思想傾向,增添了小說的現實主義色彩。《夜夜思君》一章中彭大詩人應組織的要求寫鼓舞意志大煉鋼鐵的詩歌:“書記爐,真要得,又出政治又出鐵”,寫出一派氣壯山河的“大氣象”,人民民眾熱情高漲且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躍然於紙上。蔡測海以這些與時事政治相關的歌謠記錄了三川半的一段歷史,也記錄了同一時代背景下中國許多地方的歷史。該小說提到的民歌民謠近二十首,民族傳統歌謠情感真摯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現實主義政治歌謠反映了社會現實、刻畫了人民的生活圖景。蔡測海以其豐富的民歌儲備、嫻熟的寫作手法和恰到好處的運用增添了小說的語言魅力、民族色彩與韻律之美。

作品評價

蔡測海的《地方》得古代筆記小說神韻,其出色的想像力和文字的智慧表達融為一體,頗有楚騷之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評)
《地方》敘述簡潔凝練,字字珠璣,詩意精到,可分節分章讀,又可前後串聯讀,重建漢語風骨,重現漢語之美;小說關注自然風物、人神鬼畜,氣息古樸,奇崛鬼魅,有楚騷之風,巫儺之氣。中國作家網評)
《地方》是作者第三部以三川半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是三川半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最厚重、紮實的一部。作者筆下,三川半的人、事、景、物、情等一一自由生長的同時,又共同完成了一部展現泛三峽地區獨特地域裡自然生命與人物命運交織的地方志。這部史詩般的地方志,氣息既古樸又鬼魅。三川半的歷史與傳說、現實與幻想、夢境和非夢,以及她的生死無界的時空,人神共享的世界,在《地方》中,融匯疊合,難分難解。(《瀟湘晨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地方》
2020年2月
湖南文藝出版社
9787540493929

作者簡介

蔡測海,1952年出生於湘西龍山,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著有小說集《母船》《今天的太陽》《穿過死亡的黑洞》《蔡測海小說選》,長篇小說《三世界》《套狼》《非常良民陳次包》《家園萬歲》等。《遠去的伐木聲》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集《刻在記憶的石壁上》《母船》《麝香》分獲第一、二、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同時還獲有莊重文文學獎、湖南青年文學獎等多種獎項。著述一千多萬字,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日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