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層序律

地層層序律

地質學基本規律。在層狀岩層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層位於下面,後形成的岩層位於上面。這一原理稱地層層序律,也稱疊覆原理。根據岩層空間幾何位置的上下疊置關係,可以判定岩層形成時間的早晚。地層層序律是丹麥地質學家N.斯泰諾通過對義大利托斯卡納地質構造的觀察,於1669年首先提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層層序律
  • 外文名:law of superposition
  • 別稱:疊覆原理
  • 提出者:N.斯泰諾
  • 提出時間:1669年
  • 學科:地質學
簡介,歷史,內容,套用,

簡介

地層層序律(law of superposition)傳統地層學的普遍性原理,又稱疊覆原理。

歷史

丹麥醫生斯坦諾根據義大利北部山脈的野外觀察,於1669年提出:年代較老的地層在下,年代較新的地層疊覆在上。這就是著名的地層層序律,又稱地層疊覆律。

內容

地層層序律:a.疊層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上新下老;b.原始連續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呈橫向連續延伸並逐漸尖滅;c.原始水平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呈水平狀。這就是丹麥地質學家斯泰諾著名的“地層三定律”。

套用

地層層序律是確定同一地區地層相對地質年代的基本方法。當地層因為構造運動發生傾斜但未倒轉時,地層層序律仍然適用,這時傾斜面以上的地層新,傾斜面以下的地層老。當地層經劇烈的構造運動,層序發生倒轉時,上下關係正好顛倒。
地層層序律是對沉積物單純縱向堆積作用而言。但實際上還存在側向堆積作用,而絕大部分沉積岩層是側向進積和縱向加積兩種作用的結果。因此,地層層序律對局部或單個地層剖面是適宜的,而對較大範圍的區域就不一定適宜了。
若發生構造運動時,地層倒轉則利用沉積岩沉積構造判斷頂底面,以恢復原始層序,確定新老關係。
(1)斜層理:每組細層理與層系頂部主層面呈截交關係,而與層系底部主層面呈收斂變緩關係,弧形層理凹向頂面,也即“上截下切”;
(2)粒級層序:又叫遞變層理,在一單層內,從底到頂粒度由粗變細遞變,其厚度可由幾厘米到幾米.兩相鄰粒級層之間的下層面常受到沖刷,海退層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層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頂由細到組;
(3)波痕:可指示頂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對稱型浪成波痕.這種波痕不論是原型還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層的頂面,波谷的圓形則是波谷凹向底面;
(4)泥裂:又稱乾裂或示底構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還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沖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長和埋藏狀態,如疊層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層的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