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台區

地台區

地台區指地殼上構造活動微弱、相對穩定的地區,垂直運動速度緩慢、幅度小,沉積作用廣泛而較均一,岩漿作用、構造運動和變質作用也都比較微弱。地台區的外形呈近似圓形,直徑可達數千千米,是地殼大地構造中相對穩定的構造單元。在文獻中有“克拉通”(Craton)一詞,意義大致與此相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台區
  • 外文名:Platform area
地台區
地台區指地殼上構造活動微弱、相對穩定的地區,垂直運動速度緩慢、幅度小,沉積作用廣泛而較均一,岩漿作用、構造運動和變質作用也都比較微弱。地台區的外形呈近似圓形,直徑可達數千千米,是地殼大地構造中相對穩定的構造單元。在文獻中有“克拉通”(Craton)一詞,意義大致與此相當。
1.地台區的發展過程
按照槽台論的觀點,地槽區旋迴結束變成褶皺帶,便由相對活動向相對穩定發展,最終形成地台區,也就是說地台區是地槽區發展演變的產物。
地台區雖然是穩定的,但並非靜止不動,在其範圍內也不時進行著升降運動,相對於地槽區而言,其特點是速度慢、幅度小,橫向差異性也不很明顯。地台區升降總幅度一般只相當地槽區的1/10,但在個別地段也可以有很大的升降幅度,甚至超過地槽的個別部分。
由於地台上有升降運動,上升部分可以變成陸地; 下降部分可以導致海侵形成地台淺海,或者形成內陸拗陷。這樣,在地台淺海或內陸拗陷中沉積的岩層稱蓋層。因此,地台的結構可以分為2個基本構造層,下層稱地台的褶皺基底,上層稱地台的蓋層,二者之間為不整合面。褶皺基底是在該地區形成地台以前的地槽階段的產物,岩層褶皺複雜,變質強烈,主要由結晶變質岩所組成; 地台蓋層是褶皺基底形成以後,在侵蝕面上堆積的新岩層,層次清楚,構造運動也比較和緩。但在地台區長期處於上升的部分,則只有褶皺基底層結構。
根據地台基底的形成時期,可以分為古地台和年輕地台:
如果基底褶皺時代在寒武紀以前,這種地台便稱古地台,如中國地台、俄羅斯地台等;
如果基底褶皺時代在寒武紀紀以後,這種地台便稱年輕地台。一般古生代以後的地槽旋迴結束轉變成褶皺帶,多數還處於山嶽狀態,故很少用年輕地台這個名詞。一般所說的地台主要是指古地台而言。
根據地台區上有無蓋層及其摩度大小等,可以劃分出次一級的構造單元:(1) 地盾: 又稱台盾,是指地台區中有大面積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區。地盾是從古生代以來趨向上升的構造單元,長期穩定隆起,遭受剝蝕,沒有益層,或只在局部拗陷中有薄的蓋層; 它通常具有平緩的凸面,且被有蓋層的地台所環繞。世界上著名的地盾有加拿大地盾、波羅的海地盾等,中國華北地台上有膠遼地盾、淮陽地盾等。
(2) 台向斜: 是地台區長期趨向下降的次一級構造單元,面積廣闊,直徑數百至上千千米,上面覆有沉積蓋層,具二層結構。沉積蓋層產狀平緩。拗陷中心沉積較厚,趨向邊緣則逐漸變薄,並有較老岩層出露。如中國四川台向斜、陝北鄂爾多斯台向斜等。
(3) 台背斜: 是地台區與台向斜相對應的長期趨向隆起的次一級構造單元,面積相當廣闊,沉積蓋層由邊緣向中心逐新變薄,中心部分有較老岩層出露,甚至有基底出露,沉積建造中常有缺失或間斷。如華北地台上有山西台背斜。
(4)沉降帶:又稱台褶帶,是地台區長期下沉的最活躍的地帶,多呈狹長帶狀,拗陷較深,地層發育完全,構造變動比較強烈,有時還伴有海底火山噴發活動以及花崗岩侵人活動。這是中國地台上特有的構造單元,也有人稱之為準地槽、台槽等。華北地台上的燕遼沉降帶是一個典型例子。沉降帶一般常位於地台區的邊緣地帶、其形成可能與深斷裂的控制有關。
2.地台區的特徵
地台區是地殼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在沉積建造、構造等方面具有如下的特徵:(1) 厚度較小的沉積建造:與地台區的升降運動相對應,其沉積建造具有如下特點: a.沉積厚度(即蓋層厚度)較小,一般只有幾十、幾百米,有時可達一二千米但有例外。b.沉積範圍較廣,岩性、岩相比較穩定,橫向變化不太顯著。c.具有一定的沉積韻律,一般表現為每一旋迴開始為陸緣碎屑建造,而後是石灰岩建造,最後又是陸緣碎屑構造。在正常情況下,自下而上建造序列如下,
① 地台下降開始,海水侵入,
形成地台淺海。由於地台基底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逐新低平,特別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可溶物質大多淋失,而往往殘餘下來黏土、鋁士、鐵礦一類物質,在侵蝕面上形成鋁土或鐵質岩建造;如果當時植物叢生,堆積泥沙和植物遺體,可形成砂頁岩夾煤層的可燃有機岩建造,若還原性條件好,還可形成油頁岩或石油。有時候,在海侵開始時,形成石英砂岩建造,由於地台穩定,風化作用徹底,所以礦質成分單純砂粒均勻,磨圓度和分選性均好,同時波痕和交錯層特別發育。
②地台繼續下降,海侵範圍擴大,陸屑物質減少,而石灰岩等碳酸鹽成分增加,形成石灰岩建進成分純淨化石豐富。如華北奧肉系石既岩是這類建造的代表
③地台回升,海水後退,陸地面積擴大,往往形成陸相碎屑建造(如砂、頁岩),有時含有鹽及石膏等蒸發鹽。但這一階段的沉積物往往缺失或保存不全。
(2)不太強烈的構造變動: 在典型的地台區,褶皺變動比較和緩,多發育平緩開闊、不甚連續的褶皺構造,如短背斜、短向斜、穹隆、構造盆地等。斷裂構造一般以正斷層為主,還常常形成階狀斷層、地塹、地壘等構造由於地台一般屬於剛性地塊,斷裂構造比較發育。
(3) 微弱的岩漿活動: 在典型的地台區蓋層中,火成岩比較少見,或以小型侵人和裂隙噴發為主。如形成岩株、岩盤、岩床、岩牆之類,以及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活動。這裡所說的岩漿活動是指在地台蓋層沉積過程中或形成以後的岩漿活動,不包括基底中的岩漿活動,因為那是在形成地台以前的地槽階段的產物。
(4) 不太顯著的變質作用: 由於地台區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都比較微弱,升降幅度也比較小,所以蓋層的變質現象不太顯著或不普遍,很少有區域變質現象。
(5) 豐富的沉積礦產: 地台區環境穩定,有徹底的風化、剝蝕條件和廣闊平靜的沉積環境,因此沉積礦產比較豐富,常形成沉積鐵礦、錳礦、鋁土、黏土、煤、油頁岩、石油、鹽、石膏等礦產。特別是在地台上常形成穹隆、短背斜等構造,為石油的聚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典型的地台區,因岩漿活動微弱,少有各種內生礦床。但在地台基底(前寒武系各種變質岩)部分,經常蘊藏著地台形成以前所形成的各種礦產,如全球50%-70%的鐵礦、以及金、銅、鎳、鈾等金屬礦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