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經濟優勢

地區經濟優勢

地區經濟優勢是指某一地區在發展經濟方面客觀存在的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①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方面,表現在各地擁有的礦產、能源、耕地、草原、森林、水域和野生動植物的數量、質量和開發利用價值,以及區域氣候、地質、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②經濟、社會方面,表現在地區的生產能力、資金聚集度、市場、交通運輸、經濟協作條件、生產專業化和集約化程度,以及歷史形成的傳統生產特點與特長,良好的商品信譽等;③科學技術與管理方面,包括科技人員的質量與數量、勞動者技術水平、產品或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先進及尖端設備的比例、企業管理水平等。此外還有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和旅遊等方面的有利因素。衡量地區經濟優勢的指標主要有:技術效果分析指標(如自然資源利用率、單位面積產量等);經濟管理分析指標(如總產值、總產量、總收入、總成本、總經營利潤等);經濟效果主體指標(如單位投資產值、單位產品成本、勞動生產率投資回收期、資金利用率、成本利用率、經濟合算臨界值等);目的指標(如商品率、人均收入、人均年國民收入等)。地區經濟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綜合優勢,單項優勢往往難於形成地區經濟優勢;同時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優勢的存在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區經濟優勢
  • 概念: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
  • 構成因素:自然資源
  • 目的:難以充分調動地區的生產積極性
按其發展特點分為現實優勢與潛在優勢,前者是在一定條件下由後者轉化而來。地區經濟優勢的“地區”是一個相對概念,其範圍大小應根據比較對象而定。地區經濟優勢具有區域性、相對性、關聯性、可變性四大特徵。其分析方法大多採用綜合分析法,可從多個要素進行定性和定量技術經濟分析。發揮地區經濟優勢,一方面應著眼於整個國民經濟全局,服從社會主義的總體利益;另一方面也不應忽視地區利益,否則難以充分調動地區的生產積極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