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和重慶大學共同主辦的學術性刊物。

《地下空間》創刊於1981年,2004年更名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據2018年4月《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70人。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共出版文獻6085篇,總被下載1179721次、總被引5479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73、(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33。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影響因子為0.89,載文量為4781,被引量為40176,下載量為14939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 外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 語言:中文
  • 類別:建築科學與工程
  •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主辦單位: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重慶大學
  • 編輯單位:《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1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50-1084/TU
  • 國際刊號:ISSNl001-831X
  • 屬性:科技論文核心統計源刊
  • 編輯部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編委成員,辦刊成果,研究發表,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81年,《地下空間》創刊。
1986年,由建設部轉報,經國家科委批准後公開發行。
2004年7月,接科技部的通知,《地下空間》雜誌獲準更名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05年,正式以新刊名《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開始發刊,刊期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為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新構想、新成果,地下工程和相關岩土工程的科技問題。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特色欄目主要包括地下空間開發和利用,理論與實驗研究,設計、施工、監測,防災與環境等。

編委成員

據2018年4月《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70人。
委員:方祖烈、王明年、王建華、王鐵行、王述紅、馬芹永、馮守中、石少卿、田志敏、孔亮、鄧濤、左建平、葉飛 、包太、朱合華、朱萬成、鄔愛清、陰可、劉東燕、劉保縣、劉元雪、許江、嚴金秀、杜修力、李夕兵、李術才、李寧、李建林、李曉昭 、楊林德、楊更社、楊平、束昱、何川 、吳夢軍、張乃基、張子新、張志強、張季超、張強勇、陳志龍 、陳國興、陳洪凱、陳秋南、范益群、林鵬、周輝、趙陽升、胡千庭、姜忻良、祝文君、姚愛軍、耿永常、賈堅 、徐志勝、郭院成、黃宏偉、梁衛國、梁波、梁正召、彭芳樂、蔣樹屏、傅鶴林、焦玉勇、童林旭、謝雄耀、廖紅建、譚雲亮、潘泓、戴峰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共出版文獻6085篇。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共載文4781篇。

收錄情況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期刊網、維普數據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等資料庫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總被下載1179721次、總被引5479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73、(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33。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顯示,《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影響因子為0.89,載文量為4781,被引量為40176,下載量為149396。2015年影響因子排名為: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第1293名;建築科學(147種)第21名。

文化傳統

● 辦刊宗旨
旨在通過中國國內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地下工程相關技術新成果的交流,併兼論與之相關的岩土工程的科技問題,以促進中國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利用和地下工程新技術的不斷發展。

現任領導

主任:錢七虎
副主任:鮮學福、王夢恕、鄭穎人、馮夏庭、王靜霞、劉新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