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質(groundwater quality)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出自《地質學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水質
- 外文名:groundwater quality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地下水質(groundwater quality)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出自《地質學名詞》第一版。
地下水質(groundwater quality)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出自《地質學名詞》第一版。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質學名詞》第一版。1...
地下水水質即地下水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其動態特徵。地下水物理性質主要指水溫、顏色、透明度、嗅和味。化學性質由溶解和分散於地下水中的氣體、離子、分子,膠體物質和懸浮固體的成分,微生物及這些物質的含量所決定。與地表水不同其含有極小量的溶解氧,而CO₂則溶解較多;有些地下水還含有H₂S、CH₄和氡。地下...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量穩定,水質好,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條件下,地下水的變化也會引起沼澤化、鹽漬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現象。2021年9月15日,國務院第149次常務會議通過《地下水管理條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2024年2月2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
地下水水質 地下水水質是1997年公布的水利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含量的總稱。出處 《水利科學技術名詞》。
地下水污染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地下水質惡化的現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業廢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層中,人畜糞便或因過量使用農藥而受污染的水滲入地下等。污染的結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鉻、汞、砷、放射性物質、細菌、有機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對人體健康和工...
依據我國地下水水質現狀、人體健康基準值及地下水質量保護目標,並參照了生活飲用水、工業、農業用水水質最高要求,將地下水質量劃分為五類。Ⅰ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Ⅱ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Ⅲ類 以人體健康基準值為依據。主要適用於集中...
地下水水質分析是指套用化學或其他檢測技術,測定地下水中各組分含量的方法。它為解決各種水文地質理論和實際問題,提供水質數據。分類 按目的常分為簡分析、全分析及專門分析。簡分析 其目的是一般地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分析項目常為:溫度、色度、嗅、味及濁度及Ca2+、Mg2+、K+、Na+、CO卲、HCO婣...
地下水水源是指可作為人們生活飲用,工業使用和其他用水目的的潛水、深層水和泉水等地下水。包括地下水的補給量、儲存量和允許開發量。定義 地下水水源是指可作為人們生活飲用,工業使用和其他用水目的的潛水、深層水和泉水等地下水。包括地下水的補給量、儲存量和允許開發量。簡介 地下水一般水質透明、無嗅味、不含...
南北方淺層地下水(包括潛水與淺部微承壓水) 南北方淺層地下水水質變化不同。北方地下水礦化度一般常大於1克/升,西北內陸盆地有時可高達幾十克/升;而在秦嶺以南的廣大地區,礦化度多小於1克/升。此外在北方不論平原地區或大型內陸盆地,由山區到平原均具有較明顯的地下水水化學水平分帶與垂直分帶,而...
地下水水質惡化,是地下水體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影響下,導致地下水質量下降的現象。詞目:地下水水質惡化 釋文:地下水水質惡化是地下水體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影響下,導致地下水質量下降的現象。引起地下水質量惡化的原因很多,諸如:在強烈超采地下水的情況下,地下水位明顯下降,致使地區水質差的地下水(鹹水、污...
地下水水質監測網能提供地下水水質狀況的準確信息,也能夠為下述目的提供重要信息:①供水水源保護的早期預警系統;②監測污染物濃度的上升趨勢;③評價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④驗證污染風險評價結果;⑤校正污染物運移的數值模型;⑥示蹤地下水流;⑦診斷帥下水環培蠻化。地下水水質監測網的一般步驟 地下水水質監測網設計...
地下水污染監測指監視和測定地下水中有害物質的種類、濃度及其變化趨勢,評價掌握地下水質污染狀況,了解地下水水質的狀況及污染髮展的趨勢所進行的監視工作。監測項目一般有:氨氮、亞硝氮、硝氮、總硬度、pH值、耗氧量、總礦化度、鉀、鈉、鈣、鎂、重碳酸根、硫酸根、氯離子、酚、氰化物、汞、砷、鎘、總鉻、...
地下水質現場測試(in-situ test of groundwater quality),是為了更精確地檢測地下水物理特性和化學組分,必要時要對地下水中部分不穩定的成分或參數進行的野外現場測試,以便與實驗室測試結果進行對比。此外,地下水質現場測試也指在野外調查過程中,為及時掌握地下水水質空間變化規律,必要時在野外對地下水水質主要...
地下水質評價一般應分兩部分:①用取樣分析化驗的方法查清地下水的水質,對照水質標準評價其適用性;②若在水文地質勘察過程中發現水質已受污染或有受污染的可能,則應查清污染物質及其來源、污染途徑與污染規律,在此基礎上預測將來水質的變化趨勢和對水源地的影響。水質變化的預測,須通過由彌散方程、連續方程、運動...
潛水(見圖2)是埋藏在地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主要特徵是有隔水底板而無隔水頂板,具有自由表面,是無壓水。它的分布區和補給區往往一致,水位及水量變化較大。潛水由於經地層的滲濾,隔除了大部分懸浮物和微生物,水質物理性狀較好,細菌含量較少,在我國經常作為給水水源。但由於容易被...
(3) 對污水池和污水庫 應調查其結構和功能,測定其蓄水面積與容積,了解池(庫)底的物質組成或地層岩性以及與地下水的補排關係,進水來源、出水去向和用途、進出水量和水質及其動態變化情況,池(庫)內水位標高與其周圍地下水的水位差,壩堤、壩基和池(庫)底的防滲設施和滲漏情況及滲漏水對周邊地下水質的污染...
淺層地下水,亦稱淺層水。①狹義上,指埋藏於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潛水。②廣義上,指地表以下可以直接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的潛水或潛水-微承壓水。淺層地下水由大氣降水、地表徑流透水形成,水質與水量均受降水和徑流影響,埋藏一般為幾米至十幾米之間,常處於流動狀態,更新...
地下水水質現狀評價 GB/T 14848和有關法規及當地的環保要求是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的基本依據。對屬於GB/T 14848水質指標的評價因子,應按其規定的水質分類標準值進行評價;對於不屬於GB/T 14848水質指標的評價因子,可參照國家(行業、地方)相關標準(如GB 3838、GB 5749、DZ/T 0290等)進行評價。現狀監測結果應...
地下水污染修復是指採用抽提、氣提、生物修復、滲透反應牆等技術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復到原有水質。地下水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地下水污染時有發生。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工作的開展對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意義。修復簡介 地下水是人類寶貴的淡水資源,但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廢水...
地浸采鈾結束後,將殘留於含礦含水層中少量溶浸液和浸出液進行清除,使地下水水質達到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標準所進行的工作。(1)地下水清除法,通過不斷抽出污染的地下水,從而使污染區水質逐漸恢復;(2)反滲透法,將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地表井反滲透裝置進行淨化處理,處理後的清水重新注入井場;(3)自然淨化法,...
地下水因滲入有機物而造成水質下降的現象。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和農業污染源中有機污染物被淋入含水層中,會使地下水中有機污染物含量增加,並出現病原體。農藥、化肥對地下水的污染較輕,且僅限於淺層。污染途徑大致可分為:(1)間歇入滲型;(2)連續入滲型;(3)越流型;(4)徑流型。地下水一旦遭受有機污染...
地下水生態環境惡化原因 地下水的過量開採,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增大了地表污水對地下水體的入侵。加劇了地下水系統的水分循環,人為環境物質通過大氣一土壤一地表水系統對地下水環境的輸入,使地下水(特別是淺層地下水)容易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同時,隨著城市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及污水灌溉,造成了地下水水質污染...
A.地下水水質監測時間和頻率,對評價等級為一、二級的建設項目,宜分別在枯、豐水期和採樣一次。若評價工作時間不足一個水文年時,應在枯水期進行一次採樣。對評價等級為三級的建設項目,可只在枯水期進行一次採樣。對固體廢棄物堆積場的地下水水質監測,主要應在雨季進行,同時選有代表性監測井,進行水質、水位...
一、引發土壤 次生鹽漬化,次生鹽漬耕地主要分布於沿黃的引黃自流灌區,如德州市的齊河縣、聊城市的東阿縣和陽穀縣與茬平縣、菏澤市的東明縣和鄄城縣等地。這些地區由於主要依靠引黃灌溉,地下水位埋深一般長年小於2m,並且地形平坦、地下水水平徑流緩慢、垂直蒸發強烈,因此,極易形成土壤次生鹽漬化。二、地下水質污染...
地下水埋藏條件是指含水層在地質剖面中所處的部位及受隔水層(或弱透水層)限制的情況.buriedconditionsofgroundwater。 據此可將地下水分為包氣帶水、潛水及承壓水。按含水介質類型,可將地下水區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水質分類 包氣帶泉:主要是上層滯水補給,水量小,季節變化大,動態不穩定;潛水泉:又...
地下水修復是指採用抽提、氣提、生物修復、滲透反應牆等技術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復到原有水質。地下水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地下水污染時有發生。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工作的開展對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意義。技術簡介 地下水是人類寶貴的淡水資源,但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廢水排放、...
《地下水水質現狀和預測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是1995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地下水水質現狀和預測評價中溶質運移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地下水水質現狀評價方 面,著重介紹了環境質量變異理論及其評價方法。在溶質運移的基本理論方面,除介紹對流-彌散理論外,還介 紹了分子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