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下水,影響和控制中國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質及與其有內在關係的各種自然地理因素。由於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地質構造特徵,形成了各地區不同類型的地下水,特別是受崑崙—秦嶺巨型緯向構造帶的影響,使中國地下水在區域分布上不僅南北有明顯的不同,在東西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地下水
- 主要類型:鬆散沉積物中孔隙水、碳酸鹽岩類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南北方淺層地下水(包括潛水與淺部微承壓水)、多年凍土地下水
中國的地下水,影響和控制中國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質及與其有內在關係的各種自然地理因素。由於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地質構造特徵,形成了各地區不同類型的地下水,特別是受崑崙—秦嶺巨型緯向構造帶的影響,使中國地下水在區域分布上不僅南北有明顯的不同,在東西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中國的地下水,影響和控制中國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質及與其有內在關係的各種自然地理因素。由於中國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地質構造特徵,形成了各地區不同類型的地下水,特別是受崑崙—秦嶺巨型緯向構造帶的影響,使中國地下水在區域...
黃土地區地下水是平原-盆地地下水的一種,是中國的一大特色,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陝西省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西省西部和甘肅省東南部地區,即日月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長城以南、秦嶺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區。黃土地區地下水主要賦存於...
地下水分類 中國還沒有統一的地下水資源分類方案。根據1979年頒布試行的《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範TJ27~78(試行)》把地下水資源分成補給量、儲存量和允許開採量。補給量指天然狀態或開採條件下,通過各種途徑在單位時間內進入所開採的含水...
顯示,2023年,中國地下水儲存量520985.8億立方米。簡介 在水循環中貯存於透水岩層和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量。數據 2024年2月2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2023年,中國地下水儲存量520985.8億立方米。
地下河亦稱暗河,為碳酸鹽岩分布區一種獨特的喀斯特現象。是以溶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蝕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統。喀斯特地下河的個體形態類型,是地下水賦存和排泄的各種形式的表征。中國的地下河主要分布在...
《中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是由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新疆地質礦產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兆馨、高敬亮、周海、楊志勛、徐慧珍擔任主要...
中國採用20~25℃作為熱水下限,國外大多以20℃為冷熱水溫度界限,但一般都把高於當地年均氣溫的地下水稱為熱水。地下熱水簡介 因地下局部熱源或在正常地溫梯度下加熱而形成的地下水。地下熱水的溫度可以從攝氏幾十度到幾百度。在現代火山...
《中國地下水含鉀滷水的分布規律》是由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東升、趙迎昌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成果為“七五”部86008-06課題的成果報告。 中國地下水具有多層位性:和地台內...
《中國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評價》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張宗祜,李烈榮,秦毅蘇,陶慶法,孫繼朝,田廷山,郭占榮,李文鵬,張永波,王明德,劉彥博,楊建勛,彭玉懷,鄭蔚雯,李長輝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中國地下水資源》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宗祜、李烈榮、秦毅蘇、孫繼朝、陶慶發、田廷山、李文鵬、王明德、戴喜生、張永波、郭占榮、劉彥博、楊建勛、郭玉懷、石建省、陳德華、荊繼紅擔任主要完成人...
全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28124億立方米,包含了地表水資源量271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8288億立方米,以及扣除兩者的重複計算量7279億立方米。中國平均年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平均徑.流深居世界第七位,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每公頃...
中國進行調查的57座城市中,地下水氮超標的有46座。硝酸鹽污染可以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嬰兒畸形及癌症等疾病。石油產品 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
在中國地下水灌溉也有悠久的歷史。《莊子·天地》和《說苑·反質》都記載著春秋時期用桔槔提取井水澆灌園圃的技術(見中國古代提水工具)。《水經注》中也多處提到春秋時期利用泉水灌溉農田。1126年在法國打成了第一眼鑽井後,不少國家都...
《中國玄武岩地下水》是1993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這是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我國玄武岩地下水的專著。在闡明我國玄武岩分布區地質地貌特徵的基礎上,著者對我國玄武岩的空隙網路系統,基本水文地質特徵,玄武岩地下水的...
《中國地下水誘發危害圖(1:600萬)》是由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省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焦淑琴、戴喜生、董華、馬桂彥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該圖是“中國環境地質圖系”首批十幅圖件之一。圖件及其...
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河川徑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動態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徑流所補給,故不能將河川徑流量與地下水補給量相加作為水資源總量,應扣除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重複水量。根據1985年《中國水資源...
《我國地下水資源現狀和潛力分析》是由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兆馨、黃明敏、徐慧珍、秦毅蘇、朱延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研究依據...
《中國2000年城市地下水資源及環境問題預測研究》是由地礦部環境水文地質總站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孫昌仁、顧大同、李京森、李梅玲、鄧靄松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研究項目選擇了典型城市,匯集了近40年來北京,上海...
《中國地下水開發利用及存在問題研究》是2007年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學斌,樊向陽。本書從技術研究、經驗總結的角度出發、針對我國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的對策與建議。內容簡介 本書...
《中國地下水資源調控》是2021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李原園、酈建強、於麗麗 。內容簡介 本書在近20年來我國地下水調控與管理問題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地下水調控理論和技術體系,介紹了地下水功能區劃、地下水資源...
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如環境水文地質學、地下水資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質學等。發展簡史 人們早在遠古時代就已打井取水。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水井是距今約57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古文化...
《21世紀初期中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是2004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水利部水資源司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調查研究中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全面校核了各流域分區的地下水資源,並對...
地下水修復是指採用抽提、氣提、生物修復、滲透反應牆等技術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復到原有水質。地下水資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地下水污染時有發生。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工作的開展對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意義。技術...
地表水源主要超標項目為總氮、糞大腸菌群、生化需氧量等;地下水源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硬度、硫酸鹽等。地下水 全國194個主要地下水水位監測城市和地區中,有61個城市和地區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趨勢,占監測總數的31.4%,60個城市和地區地下水...
《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是1995年8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編制進程 1994年9月24日,《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發布。1995年8月1日,《地下水資源分類分級標準》實施。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辦公室 。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中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
《中國地下水科學的機遇與挑戰》總結了中國地下水科學的研究現狀,介紹了當前國際地下水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探討了中國地下水科學的優先研究領域。針對中國地下水科學的科研、教育和數據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
污水和回歸水用於灌溉,是水資源的重複利用。海水或高礦化度地下水經淡化處理後也可用於灌溉, 由於費用昂貴,尚不普遍。我國灌溉水源基本情況 中國河川徑流多年平均總量約為2.6萬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約7700億立方米, 扣除重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