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與抗戰之間》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基本介紹
- ISBN:9787307176270
- 作者:張玲麗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2月
- 定價:46.00元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 《在文學與抗戰之間》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玲麗
這一興盛時期到來的重要標誌,就是1980年6月歐美百餘名漢學家雲集法國首都巴黎,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中國抗戰文學國際研討會”。出席此次研討會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香港(地區)等國、地區的漢學家百餘人。會議還特邀我國著名解放區老作家、詩人、評論家劉白羽、艾青、孔羅遜、...
《抗戰時期的天津文學》是於2016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閆立飛。內容簡介 抗戰時期的天津文學,既是中國淪陷區文學的一個基本構件,也是天津文學研究不可或缺和不能迴避的重要部分。本書努力探索抗戰時期天津作家的生活狀況及精神狀態,力圖展示其創作的真實面貌和現實情況。通過史料的整理和發掘...
《抗戰文學與正面戰場》是201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中良。圖書簡介 《抗戰文學與正面戰場》在查閱了大量第一手文獻資料和進行了大量實地的考察的基礎上,從巨觀與微觀兩個方面論證了正面戰場文學的客觀性、豐富性與重要性。書書視角獨特,選題新穎,引證的材料以往現代文學研究幾乎未曾涉獵過。作者...
《抗戰大後方翻譯文學史論》是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輝。 內容簡介 熊輝著的《抗戰大後方翻譯文學史論》從抗戰文學活動中剝離出文學翻譯這一特殊的文學生產和交流活動,認為抗戰大後方是在特殊歷史時期產生的特殊文學生成空間,知識分子的內遷、抗戰的氛圍、區域性和地域性的文化混雜等因素...
《抗戰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論稿》是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靳明全。內容簡介 《抗戰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論稿》在中日文學比較的視野下對抗戰文學進行了研究,《抗戰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論稿》抗戰文學的研究既是對戰爭現實的還原,更是對戰爭特性及規律性的闡釋。圖書目錄 引言 中日比較文學視野下的...
《新文學的民間傳統:"五四"至抗戰前的文學與"民間"關係的一種思考》內容簡介:2005年底,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舉辦第二屆“明賢講席——近現代中國文學的學科視野”的報告會,主題報告者有李歐梵、王德威、王曉明、黃子平、陳平原和我六人。我挨著陳平原教授坐,所以他的報告我聽得很清楚。印象最深的...
《重慶抗戰文學與外國文化》是2006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靳明全。內容簡介 本書按題材分類,從重慶抗戰小說、戲劇、詩歌三方面分別與美國文化、俄國文化、英國文化、日本文化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去總結重慶抗戰文學的史料價值和審美價值,探尋重慶文學發展所具有的有規律性的東西。 該書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全面而...
第一章 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研究的緣起 第一節 關於“局部抗戰”概念的來源的說明 第二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及中國報告文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創作實績 第一節 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的創作實績 第二節 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的貢獻和影響 第三章 局部抗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和中國左翼...
抗戰後文學發展(1945/9-1949/9)張家口的文學活動 :1945/6-1946/6 1946年初,延安文藝工作者赴東北途中受阻,滯留張家口,使它成為文藝活動的中心 1946-4-24日,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張家口分會成立,理事23人,沙可夫、丁玲、艾青、呂驥、蕭三、張庚等為常務理事,7月〈長城〉創刊。開展的文學活動:組織劇團為...
《血與淚的文學證言:抗戰文學“慰安婦”題材作品彙編》是202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1938-1945年中文報紙、雜誌、書籍中以侵華日軍中的“慰安婦”為題材或主要內容的各體文學作品。全書正文按小說、詩歌、紀實、戲劇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前附該單元作品初載初版等書影。另附1946年...
無論是革命英雄主義的弘揚、民族愛國主義的詮釋,還是新歷史主義的展現,都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文化視野下的抗戰敘事和抗戰文學審美的多種可能性。從早期普遍注重作品的社會意識形態功能,到新時期以來更注重作品的藝術審美功能;從二元對立的戰爭思維,到多元化價值觀和歷史觀的呈現;從人物上忠奸、正反的鮮明對比,到人物...
《抗戰記憶》是潞安化工集團王莊煤礦職工王小軍創作的文學作品,2023年9月,獲得報告文學“烏金獎”。內容簡介 《抗戰記憶》以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建設為主題,著重介紹根據地政權建設、文化建設、公安建設等,選取石圪節煤礦、塔嶺山礦區和平順縣革命老區作為代表區域,輔之以太行區首屆群英會的經典事件,從側面歌頌了中國...
第一節戰國策派的文學理論 第二節徐中玉的民族文學理論 第三節施蟄存的心理分析批評 第四節陳銓的文化式批評 第三章文學題材與文學作品片論 第一節兵役題材 第二節慰安婦題材 第三節《新都花絮》的意義 第四節《孔雀膽》與《阿襤公主》對讀 第四章文學報刊片論 第一節《抗戰文藝》與抗戰文藝 第二節《七月...
涉及自然地理環境、文化地理狀態、政治地理格局、軍事地理格局等四個方面的變化給重慶戲劇文學活動帶來的影響。第三章抗戰時期重慶戲劇文學的空間問題研究。從旅渝劇作家活動地點和演出活動地點兩個方面來研究戲劇文學活動的空間分布。另外,還探討了戲劇文學的空間擴散問題。第四章地理感與抗戰時期重慶戲劇文學的文學地理...
改革開放後,當代文學的多元化使得各種當代文學論著異彩紛呈。 以啟蒙主義為特徵的"五四"文化傳統是一種一元化價值取向的知識分子的運動,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實踐被認同為新文學傳統的主流.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形成了兩種傳統:"五四"新文學的啟蒙文化傳統和抗戰以來的戰爭文化傳統.這兩種文學傳統,...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山西抗戰文學(套裝上下卷)》包括:《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山西抗戰文學(上卷)》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山西抗戰文學(下卷)》2本。內容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紛紛來到山西,奔赴前線,以筆為槍,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偉大業績,在世界...
中國革命與中國文學——關於“十七年”文學研究的歷史反思 以科學的態度評價十七年文學 “革命歷史”中的知識分子及其“成長”——“十七年”“革命歷史題材小說”對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 國家話語與民間立場:趙樹理在革命文學中的境遇 “九一八”戲劇文學的發生及意義 民族抗戰影響下的文化(文藝)民族主義轉向 全球視野...
本書主要是考察和研究晚清至抗戰前的中國文學史書寫歷史,重點探討文學史書寫歷史中文學史觀(包括文學觀)、文學史編撰體例的特色及其發展演變。現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歷史建構-從清末至抗戰前的一個歷史考察目錄 編輯 語音 第一章 中國文學史書寫之萌芽期——以林傳甲、黃人著《中國文學吏》為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山西抗戰文學(上下卷)》分上下兩卷,主要收錄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表現山西人民團結抗戰英勇事跡的優秀文學作品。創作時間限定在1937-1945年間。體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名人名家作品均有收錄。是目前反映山西抗戰文學最完整的版本。本書對作者的生平及創造特點作...
《國統區抗戰文學鉤沉》是2016年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致新。內容簡介 《國統區抗戰文學鉤沉(套裝上下冊)》選取1939年至1940年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靠前戰區的軍報洛陽《陣中日報·軍人魂》(文藝副刊)上發表過的進步文學作品約126篇,以鉤沉原始資料為主,對其進行爬梳整理,注釋,配圖300餘幅,使之系統化,...
抗戰時期昆明的文化空間與文學表達 《抗戰時期昆明的文化空間與文學表達》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
1933年入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讀書,開始文學創作。最早的短篇小說《車站旁邊的人家》,描寫一個農婦被逼出賣肉體的慘景。同一時期所寫的短篇小說,大都以浙東農村生活為題材。抗戰初期,赴武漢參加戰地服務團,到魯南、蘇北戰地作民運工作。武漢淪陷後,到湖南《觀察日報》和塘田講學院從事編輯、教學工作。1940年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