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中建構“新哲學”框架

在批判中建構“新哲學”框架

《在批判中建構“新哲學”框架》是2018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錦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批判中建構“新哲學”框架
  • 作者:聶錦芳
  • ISBN:9787300258294
  • 定價:148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德意志意識形態》原始手稿、新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編輯的最新進展和研究動態,從文獻學的角度,對這一文本的產生背景、寫作過程、版本淵流進行了詳實的梳理和考證;按照原書寫作的先後順序,對其各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學界研究非常薄弱而又占全書絕大部分篇幅的第一卷中的《聖麥克斯》、《聖布魯諾》進行了詳盡的釋讀,對過去相對來說較為熟悉的《費爾巴哈》章的內容重新進行了認真的辨析;根據作者自己的理解,對其中各章節關涉到的重要問題和思想一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從總體上重構了整部文本的理論視界和邏輯架構,勾勒出馬克思透過觀念世界和意識形態的層層迷霧,“從現實出發”觀照和理解人、社會和歷史的致思路向,並將其置於人類思想史的進程和當代社會實踐的圖景中,闡明其現實價值與意義,予以客觀的歷史定位。

圖書目錄

導論在文本學研究的視野內
一、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圖景勾勒
二、文本解讀中兩種不同的探究路徑
三、作為文本個案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
第一章思想的傳承、決裂和鍛造
一、對一種流行的解釋思路的質疑
二、融入青年黑格爾派
三、從發生歧見到進行反叛
四、十一部文本所昭示的思想進程
第二章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
一、《神聖家族》工作的繼續與完成
二、解讀《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三、剖析費爾巴哈與“制定新觀點”
四、清算“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
第三章思想的參與者——“赫斯問題”
一、赫斯是在什麼意義上參與寫作的
二、馬克思、恩格斯與赫斯之間關係的流變
三、赫斯是如何與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
四、“真正的社會主義”與赫斯的關係
第四章文本命運與版本源流
一、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的刊布情形
二、遺稿的保存、歸檔情況
三、從零散刊布到全書出版
四、《費爾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
五、MEGA2編排方案與《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廬山
面目”
六、版本考證與文本解讀、思想闡釋的關係
附錄:《德意志意識形態》發表情況一覽表
第五章“離開思辨的基地來解決思辨的矛盾”
一、布魯諾·鮑威爾的反批評依據的是什麼材料
二、“萊比錫宗教會議”場景描繪
三、德國古典哲學的難題及布魯諾·鮑威爾的“解決”
四、“征討”費爾巴哈
五、面對感性時的尷尬和幻覺
六、在費爾巴哈和施蒂納之間
七、費爾巴哈學派哲學前提再定性
八、人格化了的批判即作為主體的批判
九、批判的“液體”聚集態變成了“結晶”態
十、與“莫·赫斯”的訣別
十一、一段思想因緣的了斷
第六章理解人生與歷史的方式
一、人生以什麼作為出發點
二、書寫“人”的傳記
三、精神追求史還是“思維的絕技”
四、“唯一者”體系與德國哲學的思考方式
五、觀念能否解釋古代歷史的演變
第七章究竟該如何把握精神
一、近代是如何過渡而來的
二、精神的實質及其創造活動
三、精神的變形、流轉形態
四、把握精神的規則
五、“徹底或可靠的歷史反思”
六、“die Hierarchie”問題
第八章自由之境及觀念嬗變:政治、社會與人道
一、在自己的虛構中“享樂”
二、政治自由主義
三、社會自由主義(共產主義)
第九章從“人”到“我”思維路徑批判
一、“唯一者”譜系及其邏輯
二、“利己主義者的現象學”批判
三、思維能否“建構”世界
第十章“獨自性”能否超越“自由”
一、由“自由”悖論引申出“獨自性”問題
二、獨自性與自由的差別
三、個案分析:“身為奴隸者”的自由和獨自性
四、“獨自性”的“假設”性質和“貧乏”問題
第十一章權利、法律與犯罪:“屬人”還是“為我”
一、自由主義視角下“人”與“我”的分野
二、內涵複雜的Recht的中譯問題
三、權利的“神聖化”與“現實化”
四、把法律看作是普遍意志,意味著什麼
五、犯罪:孤立的個人反對統治關係的鬥爭
第十二章什麼樣的社會能使人的“個性”得以彰顯
一、“通行本”和正文中遺失了哪些內容
二、“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社會”癥結何在
三、獨特的超越方式和途徑——“暴動”
四、作為社會的超越形態的“聯盟”
第十三章“享樂”與現實生活
一、很多人其實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生命”
二、“類”思維導致了現實生活中的“無我”狀況
三、回到“我的自我享樂”吧
四、從社會變遷看享樂生活和享樂觀念的演進
五、兩種思路之間是否存在互補、對接的可能性
第十四章唯物史觀的闡釋方式與論證邏輯
一、《序言》對觀念論的嘲諷和質疑
二、怎樣理解恩格斯對標題所做的修正
三、1842—1845年的思想圖景及其實質
四、社會、歷史的現實前提及運動
五、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社會結構理論和方法
第十五章唯物史觀的理論視域和現實歸旨
一、人的現實處境及其“解放”的途徑
二、感性世界·人·歷史·自然:超越費爾巴哈式
直觀
三、“原初的歷史關係”、因素和意識發展的階段
四、分工的後果及其前景
五、異化的邏輯和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
六、“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及其後果
七、唯物主義歷史觀對唯心主義的超越
八、唯物主義怎樣才能透視清楚唯心主義
第十六章“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與環節
一、“世界歷史”形成前後兩個時代的巨大變遷
二、城市與鄉村的分離和對立
三、城市中行會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四、商人作為一個特殊階層的出現及其影響
五、工場手工業的產生
六、人口跨國度的遷徙和“流浪時期”
七、“商業和工場手工業集中於一個國家的現象”
八、大工業的壟斷與“世界歷史”的形成
九、防止歷史解釋中的簡單化、極端化
第十七章“現實的個人”與“共同體”關係之辨
一、“現實的個人”與社會歷史的發展
二、個人是怎樣隸屬於共同體的
三、共同體緣何會制約個人的個性和自由
四、個人自主活動對“生產-交往形式”的促進和改變
五、古代共同體→現代市民社會→自由人的聯合體的變遷
六、個體與社會關係之思的深化、發展與當代意義
第十八章社會主義與“哲學論證”
一、訴諸“思維”和“情感”的“社會主義”
二、“人道主義”能否超越 “社會主義”
三、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建築基石”
第十九章社會主義史:理解與敘述
一、文本與思想的理解和敘述
二、是什麼影響著思想家分析問題的深刻性
三、“德國人”怎樣撰寫“法國”思想史
第二十章超越現實的苦難需要“救世主”嗎
一、同一個人物,兩種極端的評論
二、“庫爾曼式”的“啟示”方式
三、“精神王國”的論證和展示
四、“潛入新世界的規則”
第二十一章社會主義與人類之“愛”
一、以“愛”來宣傳的共產主義是一幅什麼圖景
二、“愛”能否成為一種“新宗教”
三、以“愛”來觀照現實無法真正觸及癥結
四、在什麼意義上必須拒斥人類之“愛”
第二十二章面對現實,如何避免走向膚淺和天真
一、現實境況及其描述
二、現實變革的主體與方式
三、現實變革的前景和方向
四、德國現實探究中的“人學”轉向
五、“歌德現象”:德國國民性討論
綜論“新哲學”的體系特徵、思想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關係”之辨
二、“新哲學”的對象、方法和特徵
三、在思想史進程與當代實踐格局中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刊名索引
主題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