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北

在川北

《在川北》是中國當代作家彭家河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09年7月。

《在川北》以人文風光的細膩筆法講述作者的家鄉故事。作者將鄉村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讓它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寄託,來對抗城市鋼筋水泥的單調色彩帶給人們心靈的壓抑,撫慰都市的喧囂和紛爭帶給心靈的傷痕,完成都市失落心靈的自我救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在川北
  • 作者:彭家河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00千字
  • 首版時間:2009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川北》分“彭家的家”“草木年華”“彼岸煙花”“筆墨行走”“小城春秋”“十年轉身”六輯,收錄散文75篇。該書主要講述了作者的奮鬥經歷,以及展示川北地區的民風民俗與自然風景。

作品目錄

彭家的家
草木年華
彼岸煙花
筆墨行走
小城春秋
十年轉身
我的大學
遠去的鄉村
端午:漸行漸遠的鄉愁
草木故園
雪在鄉下
綿雨微恙夜讀書
遙遠的社戲
鄉下的儺儺
風過三月
旁邊的旁邊是你
校園民謠
鄉下老井
鬼魅花燈
鄉村影院
兒時過年
猴戲
屁狗
鴨客:遠去的拾穗者
水邊的墳塋
何處是故鄉
懷念麥子
回想玉米
水邊的蘆荻
八月桂花雪
水葫蘆
辣椒的味道
冷冬的愛情
秋天的蓑衣草
秋日狗尾草
蜀漢蕩寇將軍張嶷:忠骨埋漢中英魂歸南部
譙周故里憶舊人
尚書左丞蒲宗孟:人去樓傾留清風
狀元馬涓與南部狀元橋
三陳故里訪英賢
工部尚書李先復:南部浮津鋪的美談
“畫壇怪傑”席德進:孤飛的藝術之鷹
西水長歌頌英烈
靈雲洞:出岫為霖迎朝暉
醴峰觀:遙望皇族的背影
鉛華之下的禹跡山大佛
路過周口
最憶有柳絮如雪
劍門行
夜宿馬蹄嶺
情迷閬中龍舟節
夜過石子
三星堆訪古
譬如鄭小瓊
師禮
賣花姑娘
聖誕和端午
善待生活
元旦雜談
左手青春 右手塵埃
閬中牛肉麵
夜來聞香好著書
民間愛情
親歷“5.12”特大地震
喬遷紀事
女兒樹
雅俗
注視春天直到花開荼蘼
麻溪寺
山路彎彎
飢餓的細節
工讀歲月
燃豆記
烤火
題麻溪壁記
鹽水蛋湯
撲蛾記
書為樓
蕪園賦
“蚊人”舊事
遠山的花兒
附錄:另一種回憶或懷念/馬忠
跋:川北的另一種表述

創作背景

2000年,彭家河寫的《我的大學》發表在陝西的《教師報》上,文章被採用給了彭家河很大的鼓勵,從此他便不停寫作,南部縣的山水、人事,都被他融入筆端,寫稿、修改、投給《南充日報》副刊。2009年,彭家河將自己多年來發表在《南充日報》等報紙雜誌上的散文整理成散文集出版,並取名《在川北》。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在彭家河筆下,鄉村有著“母親”般的包容性,它不僅是幼年成長的記憶,不僅是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更是漂泊已久的遊子靈魂歸依之所,是“回憶的另一個名字”。彭家河把鄉村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讓它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寄託,來對抗城市鋼筋水泥的單調色彩帶給人們心靈的壓抑,來撫慰都市的喧囂和紛爭帶給心靈的傷痕,完成都市失落心靈的自我救贖,為其散文賦予了更普遍的現實的意義。

藝術特色

彭家河追求一種詩性的寫作。他文章結構上講究“信筆所至”,但不是寫到哪裡算哪裡,而是慣用一種全新的、開放的結構,句子的安排、切斷、變奏連貫很有跳躍性,使文本語言具有詩意的張力。如《雪在鄉下》中,“雪,是鄉下懷才不遇的文人”,“雪,帶著唐朝的遺風越過灞橋,閱盡人間冷暖,一路絕塵獨行”,閃耀著詩性的光芒與火花,語言輕靈而潔淨。
彭家河始終追求一種寬和有度的語態及文風,在體驗之中發現生活的美,在行走中找尋自己與世界的結合點。從文本整體來看,《在川北》巨觀的格局上還不夠高遠,內部的氣象上也不夠精深,但它顯示了一種富有作者自己個性的、自精微處構建大格局、將學識與詩意相交融的不尋常的散文手筆。

作品評價

“《在川北》文字流暢,鄉土氣息濃厚,字字句句無不凝聚著作者對家鄉故園的思戀與熱愛。麻溪寺國小、端午的龍舟、遙遠的社戲、鄉下的儺儺、彎彎的山路以及老井、花燈、過年與猴戲和爆米花,還有從我記憶里消失的“鴨客”又躍然紙上,更豐富了我對兒時的記憶與家鄉民俗的回味。”(作家稅清靜評)

出版信息

《在川北》首次出版於2009年7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在川北》
2009年7月
中國戲劇出版社
978-7-104-02997-7

作者簡介

彭家河,1975年出生於四川省南部縣雙峰鄉,中國作協會員,當代作家。曾獲第九屆四川文學獎、第27屆“東麗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已出版散文集《在川北》《瓦下聽風》《湖底的河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